锡安堂 (上海)

中华基督教锡安堂為上海灵工团的总堂,1949年以后上海兴建的第一座大教堂,不过数年后即被改建为饭店。

锡安堂的前身原为荣耀会,由希腊侨民裴雅各在上海创办于1920年代,地址在西区的康脑脱路(今康定路588号或528号),用福音汽车流动布道。锡安堂康脑脱路原址(今康定路528号)后曾一度被国立暨南大学使用,现中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所记述故事即发生于此,日军入侵后该址建通用药厂(1938年),中共建政后改名上海第九制药厂

1930年代,裴雅各回国,中国籍牧师竺规身辞去慕尔堂主任牧師职务,来此任主任牧师,并把荣耀会改名中华基督教堂。

1940年代,上海一些独立堂会联合成立灵工团,1947年,竺规身被選為靈工團終身監督。

1949年后,竺规身发起信徒祷告、奉献,购置延安中路1125号的1亩多土地,建造新堂。1953年5月,锡安堂落成,能容纳600多人,这是1949年以后上海兴建的第一座大教堂,当时的《天风》杂志亦加以报道[1]。灵工团团址也从泰兴路耶稣堂移到竺规身所在的锡安堂。[2]

1958年8月,在献堂献庙高潮中,锡安堂最初被保留,作为联合礼拜教堂,[3]竺规身牧师退休。不久,锡安堂亦被献给人民政府,信徒参加静安区联合礼拜,堂址在1960年被改建为延安饭店[4]

参考文献

  1. 竺規身:《中華基督教錫安堂落成獻堂典禮》,《天风》366期,1953.5.18
  2. . [201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5).
  3. . [201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4. . [201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