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市
长垣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县级市,由新乡市代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理上东临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南接封丘、北依濮阳,西邻滑县,面积1051平方千米。市政府駐蒲西街道人民路368號。
长垣市 | |
---|---|
县级市 | |
长垣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标:35°12′45″N 114°44′06″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河南省新乡市 |
面积 | |
• 总计 | 1,038.24 平方公里(400.87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 | |
• 總計 | 90.54万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453400 |
行政区划代码 | 410783 |
历史
长垣市域在西周时期曾为祭国都城,后属卫国。春秋时期卫国在此地置匡邑、蒲邑等。战国时期为魏国据有,置首垣邑。秦朝始置长垣县,最初属三川郡,后改属东郡,此为长垣得名之始。西汉时期,长垣县属兖州陈留郡,王莽时期改长垣县为长国。东汉时期以长垣为侯国。三国时期,长垣县为曹魏据有,属兖州陈留国,西晋沿袭魏制不变。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东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所占据。南北朝时期,长垣县一度属南朝刘宋政权,归兖州,后属北魏。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长垣县并入外黄县,景明三年(502年)复置。此后历经东魏、北齐不变[1]。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移县治于归姑城,改县名为匡城,因县南古匡城得名,属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分置匡城、长垣二县。贞观八年(634年),长垣县并入匡城县,属河南道滑州管辖。五代后梁时期,改匡城为长垣,开平三年(909年)划归开封府。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又改为匡城县。北宋初年,为避宋太祖“匡”字讳,改匡城县为鹤丘县,至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复称长垣县,属京畿路开封府管辖。金朝初属南京路开封府,泰和八年(1208年),因隔河不便,改隶大名府路开州。元朝初年曾改县为保垣州,不久后复改为长垣县。明清时期,长垣县仍属大名府开州[1]。
中华民国初期,长垣县属直隶省大名道。1936年,划归河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46年改属河北省第14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设立平原省,长垣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长垣县随濮阳专区改属河南省。1954年6月,长垣县划归新乡专区,1955年2月改属安阳专区, 1958年4月又改属新乡专区,1961年12月,复归安阳专区。1983年9月,长垣县划归濮阳市管辖,1986年1月后改属新乡市[1]。
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垣县,设立县级长垣市,以原长垣县的行政区域为长垣市的行政区域,长垣市人民政府驻蒲西街道人民路368号。长垣市由省直辖,新乡市代管[2]。
行政区划
蒲西街道、蒲东街道、南蒲街道、蒲北街道、魏庄街道、丁栾镇、樊相镇、恼里镇、常村镇、赵堤镇、孟岗镇、满村镇、苗寨镇、张三寨镇、方里镇、佘家镇、芦岗乡、武邱乡和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人口
根据((中国)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长垣市常住人口为905436人[4] ,男性占比49.42%,女性占比50.58%,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25.94%,15-59岁占比56.8%,60岁以上占比17.26%,65岁以上占比13.44%。
参考文献
-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1.
- .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