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右门

长安右门,又称西长安门,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上,是北京皇城城门之一,与长安左门相对,现已无存,原址为现地铁天安门西站

简介

长安右门原址在天安门前西侧,今中山公园社稷坛)南门前的西南方,与长安左门东西相对,是皇城通往内城西部的通道之一。长安街即因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1][2]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规格相同,均是三阙、券门、汉白玉门槛、黄琉璃瓦单层歇山顶、红墙,基础是汉白玉须弥座。明清时期,每年秋季,皇帝诏令三法司会同王侯、大学士九卿等,在天安门前的西千步廊旁边“秋审”;每年霜降前,又在这里举行“朝审”。“秋审”是自东至西横列数十张大八仙桌,桌子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审理囚犯判文,呈给皇帝,皇帝用红笔一勾,该犯即被判死刑。“朝审”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里的死囚提押到长安右门下车,从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跪在“朝审”公案桌前听候审讯。每年冬至清早,所有死刑犯被押入囚车赴刑场砍头。明朝是押送到西四牌楼清朝则是押送到菜市口。所以,囚犯一旦被押入长安右门就如同进入“虎口”,凶多吉少。人们乃将长安右门称为“虎门”,或称“白虎门”,以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而长安左门则被称为“龙门”[1][2]

明清时期,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外各立有一块下马碑,一人多高,碑上刻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八个字,并有禁军站岗。文武百官上朝时,均须在门外下马下轿,步行进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经天街(即天安门前、长安左右门之间的长安街),过金水桥,进承天门(清朝顺治八年即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入午门,到紫禁城内上朝[1][2]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的形制与大清门(后更名中华门)略同,此二门南各与千步廊东西两端相接,构成封闭的“T”形广场,禁民通行[3]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便利通行,1912年12月将长安左、右门的汉白玉门槛拆除;1913年1月1日长安街正式通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8月,长安左、右门被全部拆除[1][2][3]

参考文献

  1. 花信,左青龙,右白虎——皇城城门之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中华民居(上旬版)2012年10期
  2. . 中国新闻网. 2012-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3. 张先得.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