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社會基金會

開放社會基金會英語:[1],縮寫為OSF[2]),前身為開放社會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是一个由喬治·索羅斯于1993年创办的国际捐赠机构[3]。在2010年前,该机构一直以“开放社会研究所”而为人所知[4]。该基金会为世界各地的民间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其明确的目标是推动司法教育公共卫生独立媒体的发展[5]。该团体的名称受到卡尔·波普尔1945年出版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的启发[6]

開放社會基金會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命名缘由喬治·索羅斯
成立時間1993年
創始人喬治·索羅斯
法律地位基金会
總部纽约 编辑维基数据
地址
重要人物
  • 乔治·索罗斯(主席)
  • 帕特里克·加斯帕德(总裁)
  • 亚历山大·索罗斯(全球董事会副主席)
網站opensocietyfoundations.org

基本概况

开放社会基金会总部设在纽约市,在3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7],涵盖了一批国家和地区基金会,如,西非开放社会倡议(Open Society Initiative for West Africa)、南部非洲开放社会倡议(Open Society Initiative for Southern Africa)。2018年,该基金会宣布关闭其在布达佩斯欧洲办事处,并迁往柏林,以回应匈牙利政府通过的针对基金会活动的立法[8]。 自1993年成立以来,开放社会基金会报告的支出超过110亿美元,主要是向与该基金会使命一致的非政府组织提供赠款[9]

2016年6月29日,美国非营利组织Transparify发布2016年度全球200家智库游说团体财务透明度评估报告,报告所列43家美国智库及游说团体中,开放社会基金会连续第三年垫底(没有星级)。开放社会基金会無回應,而该会正是Transparify智库财务透明度评估项目的出资方;Transparify发言人达斯廷·吉尔布雷思(Dustin Gilbreath)向路透社记者表示,这的确有些讽刺,但Transparify在评估时一视同仁[10]

历史

1984年5月28日,索罗斯基金会纽约)与匈牙利科学院签署了一份合同,这是布达佩斯索罗斯基金会成立的标志性文件[11] ,此后,该地区的一些基金会也开始帮助各国摆脱共产主义[12]

1991年,布达佩斯索罗斯基金会与1966年成立的文化自由议会(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的附属机构欧洲知识分子互助基金会(Foundation for European Intellectual Mutual Aid[13])合并,向“不循规蹈矩”东欧科学家灌输资本主义与反极权主义思想[14]

开放社会研究所于1993年在美国成立,以支持索罗斯在中欧东欧前苏联的基金会[7]

2010年8月,开放社会研究开始使用“开放社会基金会”这一名称[15],以更好地反映其作为世界各国民间社会团体施益人(benefactor)的角色[16]

索罗斯认为,政治问题不可能有绝对的答案,它们与金融市场同样适用于反射理论(theory of reflexivity)[17]

参考文献

  1. . 星洲日报. 2020年6月16日 [2020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3日).
  2. George Soros. . PublicAffairs. 22 October 2019: 95– [2020-07-11]. ISBN 978-1-5417-36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3. Duszak, Alexandra. . 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 December 21, 2012 [May 1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2).
  4. J. Howell. . Palgrave Macmillan UK. 24 September 2012: 188– [2020-07-11]. ISBN 978-1-137-284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5. Harvey, Kerric. . SAGE Publications. 2013: 919. ISBN 9781483389004.
  6. de Cock, Christian; Böhm, Steffen, , Organization, 2007, 14 (6): 815–836, doi:10.1177/1350508407082264.
  7. Callahan, David. . Inside Philanthropy. September 14, 2015 [September 1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5).
  8. .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May 15,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2) (英语).
  9. .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10. 胡若愚. . 新华网. 2016-06-30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11. Tény, Nóvé Béla, (PDF), HU: KKA, [2020-07-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4).
  12. Hoduski-Abbott, Bernadine E. . Lanham: Scarecrow. 2003: 75. ISBN 9780810845855.
  13. Nancy Jachec. . Bloomsbury Publishing. 31 July 2015: 118– [2020-07-11]. ISBN 978-0-85772-72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14. Guilhot, Nicolas. . Minerva. January 1, 2006, 44 (4): 379–409. JSTOR 41821373. doi:10.1007/s11024-006-9014-y.
  15. H. Edward Schier. . Author House. 22 July 2013: 337– [2020-07-11]. ISBN 978-1-4817-587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16. Schrier, H. Edward. . Author House. 2013: 338. ISBN 9781481758765.
  17. Soros, George; Wien, Byron; Koenen, Krisztina. . New York: John Wiley. 1995. ISBN 978-0-471-11977-7.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5)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