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臺聖王成功廟
開臺聖王成功廟,又稱台北鄭成功廟、是位於臺灣台北市士林區臨溪里的鄭成功廟兼滎陽鄭氏宗祠。
開臺聖王成功廟 | |
---|---|
![]() 未完工的前殿階梯,攝於2016年12月。 | |
基本 | |
位置 | ![]() |
主神 | 鄭成功 |
建立时间 | 1978年 |
地圖 | |
建築
開臺聖王成功廟 | |
---|---|
![]() 外觀頗似鄭成功畫像的帽沿的主殿。 | |
概要 | |
類型 | 神廟 |
建築風格 | 中西混合宮殿 |
所屬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 |
行政区 | ![]() |
25°06′N 121°33′E | |
起造 | 1978年10月9日 |
造价 | 新台幣六千萬元以上 |
世界鄭氏宗親總會 |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朱祖明 |
地圖 | |
此建築作為滎陽鄭氏宗祠暨鄭成功廟[1],建築資金及一千多坪的土地為鄭姓宗親捐贈[2]。1978年[lower-alpha 1]10月9日上午,世界鄭氏宗親總會舉行破土典禮[1],由鄭彥棻主持[5]。在結構體完成後便停工,大約有10年處於毛胚屋狀態,任其荒廢,後來才復工[6]。1992年啟用,9月底舉行開光點睛安座典禮及祈安法會[5]。在1998年報導時,因經費不足仍未竣工,已投下新台幣六千萬元建造成本[2]。
主殿採宮殿式風格[6],高達廿公尺,前有立柱,飛簷展現[7]。無雕梁畫棟、無噴金鏤花[8]。外觀頗似鄭成功畫像的帽沿[2]、或國父紀念館[6]。
朱祖明設計此廟時,說服出資的信徒,建築風格不必完全仿造傳統廟宇,而是介於傳統與現代。他設計概念是儘量避免人工裝飾,運用自然和諧的外觀,拉近人與神的距離;以高而厚重的正殿、由外向內的屋簷層次,表現一種歡迎、保護的感覺;大殿採用天然光,讓人覺得光明正直;遍植樹木,用綠意消除人的緊張和焦慮。[8]
觀光
該廟獨占山頭,周邊視野無礙,位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對面、連接士林區至善路及大直北安路的外雙溪劍南路山道[2]。該路屬於臨溪里[9]。1980年代末,尚未完工時,已常提供給電視綜藝節目拍攝外景用[7]。到1990年代末,還是報媒推薦的台北市遊玩地點[2],更被台北市結婚攝影業者列為推薦的結婚紀念照外景之一[10]。夜晚時綻放詭麗光彩,可鳥瞰大台北夜景[6]。
因一段時間處於荒廢,牆壁斑駁、有大片黑青漏水霉漬,加上曾被散落冥紙、被不明人士滴蠟燭寫出鬼字,遂成了知名的夜遊探險勝地,傳出些夜遊的鬼故事,如廟前的石獅表情會變化等。後來2014年報導的《蘋果日報》記者與趨車探訪,發現已有管理員進駐,環境較昔日整潔明亮,許多殘舊破敗之處均已清理修繕,傍晚時入口處也會關門。[6]
對於鬧鬼之說,新北市議員鄭金隆表示早設有管理員與維護環境整潔;也透露許多宗親聽到傳聞,都有點氣憤。他指出傳聞廟前左右兩側一對石獅,面容會從莊嚴變得猙獰,根本無稽之談;鄭成功廟絕非陰廟,亦不陰森。[11]
- 「鄭成功廟」匾額
- 神像,前面香爐寫「台北鄭成功廟」。
- 石獅
參考
- . 《聯合報》. 1978-10-08 (中文(臺灣)).
- 羅建怡. . 《聯合報》. 1998-04-20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76-08-21 (中文(臺灣)).
- . 《民生報》. 1978-05-06 (中文(臺灣)).
- 周怡倫. . 《聯合報》. 1992-10-08 (中文(臺灣)).
- . 《蘋果日報》. 2014-07-28 [201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中文(臺灣)).
- 李怡男. . 《聯合報》. 1989-09-30 (中文(臺灣)).
- 甯應群. . 《民生報》. 1979-11-04 (中文(臺灣)).
- 高詩琴、邱瓊玉. . 《聯合報》. 2011-10-12 (中文(臺灣)).
- 黃士榮. . 《民生報》. 1994-09-07 (中文(臺灣)).
- 賈寶楠. . 《聯合報》. 2014-08-16 (中文(臺灣)).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開臺聖王成功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