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坂城
阿坂城(日语:/ Azakajō),又稱白米城(日语:/ Hakumaijō)或椎之木城(日语:/ Shīnokijō),是伊勢國一志郡阿坂(現三重縣松阪市大阿坂町)曾經存在的一座山城。城池是伊勢國司及後成為戰國大名的北畠氏在伊勢北部的重要據點[1][2]。在南北朝時,城池乃南朝北畠氏的勢力範圍,在稱光天皇即位後北畠氏在城池舉兵,並且與足利幕府軍隊交戰,雖然最終戰敗,但是以米洗馬的傳說卻流存至今。儘管,北畠氏在阿坂城戰況失利,但最終成功與幕府和解而存續下來。進入戰國時代後,織田氏家臣瀧川一益曾經再三拒絕攻打阿坂城,而豐臣秀吉攻打城池期間亦曾經被箭射中,這是他生涯唯一一次在戰事中受傷。1982年,城跡以阿坂城跡附高城跡枳城跡(日语:/ Azakajōato Tsuketari Takanjōato Karatachijōato)之名獲指定為日本國史跡[3]。
阿坂城 | |
---|---|
/ Azakajō | |
| |
城堡远景 | |
类型 | 城郭構造:山城 |
位置 | 日本三重縣 |
坐标 | 34°35′37.2″N 136°27′15.8″E |
建成时间 | 文和元年或正平7年(1352年)以前 |
廢城時間 | 永祿12年(1569年) |
当前用途 | 現存遺跡:堀切 土壘 文化財指定:阿坂城跡 附 高城跡 枳城跡(日本國指定史跡) |
主要維修者 |
|
建造者 | 北畠親房或北畠滿雅 |
概要
城池在《滿濟准后日記》中寫作淺香城,而在《南方紀傳》中則寫作阿射賀城[2]。城池建於大阿坂町的西邊高約312米的山上[2],面積約為東西180米乘以南北330米[4]。城池的東邊可以看到伊勢灣、伊勢志摩國立公園和三河的山群[5],西邊則可以看到室生赤目青山國定公園的山群[6]。
城跡分為南郭和北郭,南郭稱為白米城,北郭則稱作椎之木城[2]。築城主是北畠親房[7]或北畠滿雅。城池曾經以難以攻下的城池之名以聞名,後來由奉織田信長之命的木下藤吉郎(其後的豐臣秀吉)拿下[6]。
城郭構造
城跡大致分為南郭和北郭,南郭的範圍是東西25米乘以南北30米,高12米的台狀地,北郭則是70米乘以70米的[注 1]台狀地,兩郭相距約250米[8]。城池的南郭稱作白米城,北郭稱為椎之木城[2]。
椎之木城的規模較大而且較新,由護城河和土壘等組成,由於結構複雜,因此椎之木城可能是城池的主郭[9]。椎之木城以兩個狹長的台狀地為中心,建造護城河來包圍台狀地之間和兩側[10],其中北面的西下斜面處建有兩處豎堀[10]。相對於椎之木城,白米城處於的位置較高,能夠看到松阪市內[10]。白米城的台狀地是45米乘以60米的梯形基座,上方則是20米乘以35米的平面圓橢形,四角均有小型的台狀地[10]。
白米城的東、北和西三個方位的護城河沿山脊興建,並且建有小型的台狀地,北方和西方的山脊則設有兩條護城河,在桝形山的山頂上則建有護城河、空堀和狼煙台[8]。
城池附近有高城和枳城等支城[1],其中高城是由北畠氏家臣大宮氏建造[9],建有虎口,屬典型的日本戰國時代風格建構[10]。枳城則具備日本南北朝時代的特色[11]。
歷史
建武2年(1335年),北畠親房與其子北畠顯家、北畠顯信和北畠顯能進駐伊勢國南部後,建造了阿坂城等數處城池[7]。阿坂城首次在史料上出現是在文和元年或正平7年10月23日[1](1352年11月30日)的《鷲見加加丸軍忠狀》中,該文書在描述北朝軍的土岐賴康援助鷲見氏的段落中提及了阿坂城[2]。
其後應永22年(1415年)春天,北畠滿雅不滿稱光天皇違犯明德和約中定下的兩統迭立而即位為由[12],在阿坂城舉兵[2][12]。滿雅獲得原本南朝勢力下的大和、紀伊和河內的武士支持,而幕府方面則以一色義貫為總大將[12],聯同土岐氏和京極氏應戰,導致北畠軍處於守城的形勢[2],期間幕府軍將阿坂城包圍,並且截斷城內的水源[12],導致北畠軍陷入困境[1],而實際上城內的水源亦因而所淨無幾[11],儘管如此北畠軍為了向幕府軍營造城內水源仍然相當豐富的假象,便把以白米當成水來清潔馬匹,從以欺騙幕府軍[1][8]。因此,在遠處的幕府軍無法分辨出洗馬的其實是米而非水,誤以為城池仍然水源充足,便隨即放棄斷水的作戰,並且解除對阿坂城的包圍[12][11]。最終,雖然城池被攻下,但是滿雅通過中間人的協助,成功與幕府和解[12],這也是別稱白米城的由來[1][2]。白米城傳說記載於《櫻雲記》中[11],該書寫成於江戶時代前期,雖然包含以軍記物形式寫成的部份,但是同時也有真偽難辨的地方[11]。按《滿濟准后日記》記載,城池在應永22年5月15日(1415年6月21日)被攻陷[9]。其後的文明10年(1478年),在北畠材親的協助下,於建有阿坂城的桝形山的山麓處建成了作為菩提寺的淨眼寺[9][10]。從此,北畠氏便以淨眼寺作為居所,戰鬥時才移師阿坂城,從而建構出根小屋式山城的形態[9]。
白米城傳說後,再未有城池的紀錄,直至永祿8年(1565年)和天正8年(1580年),城池的名字才重現於史料[2]。當時的城主由大宮入道含忍齋擔任[2][8]。永祿10年(1567年),由於織田氏家臣瀧川一益再三拒絕織田信長命其攻擊城池的要求,自此便以牢不可破的城池而聞名[6]。其後的永祿12年8月(1569年9月),信長軍包圍阿坂城,雖然曾經勸含忍齋投降,但是未獲回應,後來通過木下藤吉郎(其後的豐臣秀吉)的計策才令到其開城投降[6],然後城池成為廢城[1][11]。期間,北畠軍的大宮大之丞吉行向木下藤吉郎放箭,導致藤吉郎的左邊腋下和左腳均受傷,也是秀吉生涯中唯一一次在戰事中負傷[6][11][13]。進攻阿坂城是作為大河內城之戰而發動的前哨戰[14],同時亦是信長給予當時尚未建立軍功的秀吉的一次機會[13]。
1982年4月7日,城跡獲日本指定為國的史跡[3]。
現狀
城跡現在只剩餘平坦的城郭遺跡,昔日的形態已經變得模糊[6]。護城河和土壘仍然存在,在南郭則豎立了標誌為阿坂城遺址的石碑[11]。在城跡成為日本國指定史跡之前的一年開始,當地大阿坂町民開始定期除草,並且整頓城跡[11]。
在JR東海紀勢本線、名松線、近鐵山田線松阪站下車,轉乘三重交通路線巴士48號系統嬉野一志町方向巴士,於岩倉口巴士站下車,然後徒步15分鐘,便會到達前往城跡的登山口[7],從登山口至城跡的山路,需要步行大約40分鐘[6],慢行的話則大約花費一小時才能到達[11]。
由於從城跡遠望的景色不俗,在春天的時候有不少人為此登山[5],也有順道在附近的瑞巖寺、橫瀧寺和不動瀑布等地方散步的登山人士[6]。
參考資料
- 註釋
- 參考
- 三重県観光連盟 監修(1989):第181頁
-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編纂委員会 編(1983):第78頁
- . 文化廳. [2019-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 三重県観光連盟 監修(1989):第179和181頁
- 三重県観光連盟 監修(1989):第179頁
- ワークス 編(1997):第52頁
- ワークス 編(1997):第51頁
- 美杉村史編集委員会(1981):第264頁
- 平凡社(1983):第524頁
- 村田 編(1987):第254頁
- ふぁみんぐ編集室(2012):卷頭特集
- 西垣和松島(1974):第81頁
- 鈴木輝一郎. . 歴史人. 2011-09-09 [2015-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西垣和松島(1974):第100頁
參考文獻
- (日語)
- (日語)
- (日語)
- (日語)
- (日語)
- (日語)
- (日語)
- (日語)
外部連結
- (日語)25-62 阿坂城跡 高城跡・附枳城跡|松阪市の文化情報 - 松阪市官方網站
- (日語)白米城 - 松阪市觀光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