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列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德語:)是曾运行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及瑞士首都伯尔尼(或因特拉肯,后为苏黎世)之间一班欧城列车所使用的名称,由瑞士联邦铁路及捷克铁路在1993年至2002年共同开行,需穿越捷克、德国、奥地利及瑞士四国,全程999公里。其命名源自20世纪的德裔美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后者曾居住学习的慕尼黑,以及先后工作过的伯尔尼、苏黎世及布拉格等地均为列车所途经的城市。自2002年的冬季运行图调整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被另一班无命名的欧城列车所取代而撤销。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 | |
|---|---|
| 概述 | |
| 类型 | 欧城列车(1993–2002) | 
| 状态 | 停运 | 
| 地区 | |
| 开行日期 | 1993年5月23日 | 
| 停运日期 | 2002年12月15日 | 
| 前商 | 捷克铁路/瑞士联邦铁路 | 
| 当前车次 | 166/167,196/197 | 
| 始发站 | 布拉格 | 
| 中途停站 | 慕尼黑火车总站 | 
| 终到站 | 伯尔尼/苏黎世火车总站 | 
| 运行距离 | 999公里(布拉格-因特拉肯) | 
| 模式 | 每日1班 | 
| 技术 | |
| 轨距 | 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 
| 电气化 | 3kV 直流电(布拉格-贝龙) 25kV 50Hz 交流电(贝龙-比尔森) 15kV 16⅔Hz 交流电(德、奥、瑞)  | 
历史
    
随着捷克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实现天鵝絨分離,新成立的捷克共和国成为第4个被纳入欧城列车网络的前东方集团成员国,但营运主要侧重于南北向的连接。自1993年5月23日起,瑞士联邦铁路及捷克铁路共同新增开行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成为当时捷克全部7对欧城列车中,唯一一条自布拉格向西行的线路。新列车使用EC166/167的车次,西行首先会通过林区富尔特边境来到德国,随后驶入慕尼黑-林道的阿尔高铁路。由于这是行经阿尔高铁路的第4对欧城列车,它也令慕尼黑至苏黎世间的班次频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列车于夜间会终到伯尔尼,但返程则是次日在因特拉肯始发[1]。
在1997年6月1日起实施的夏季运行图调整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变更为在苏黎世始发及终到,往伯尔尼或因特拉肯的直通服务则不再适用[2]。自2000年5月28日起,列车的运行线路遭到了分拆,其中布拉格-慕尼黑的线路维持使用EC166/167的车次,慕尼黑-苏黎世的线路则独立使用EC196/197次的车次,双向均在慕尼黑停留约1小时。因此在2001年6月1日前,共有2对欧城列车使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的名称[3]。
至2001年6月1日,随着纽伦堡-布拉格间增开2对交替运行的城际列车班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的布拉格-慕尼黑段(EC166/167次)正式停运,慕尼黑-苏黎世段(EC196/197次)则改由瑞士联邦铁路独家营运。而自2002年12月15日起实施的冬季运行图调整中,瑞士联邦铁路决定对所有往返于慕尼黑至苏黎世间的欧城列车取消命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号的名称就此成为历史[4]。
时刻表
    
| 
 1993年夏季时刻表(布拉格-伯尔尼): 
 
  | 
 2000年夏季时刻表(布拉格-慕尼黑): 
 
  | 
 2000年夏季时刻表(慕尼黑-苏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