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达·贝内特

阿曼达·贝内特英語:1952年7月9日)是一位美國新聞從業員和作家,同時是美国之音前台长。她曾经因为批判民主国家政府事务获得普利策奖[1],被批评因家属在中国投资而对中国言论温和。

阿曼达·贝内特
美国国际媒体署首席執行長
现任
就任日期
2022年12月6日
总统乔·拜登
前任趙克露(代任)
个人资料
出生 (1952-07-09) 1952年7月9日
 美國麻薩諸塞州剑桥
配偶Philip Morrow Oxley
1976年结婚—1983年结束)

Terence B. Foley
1987年结婚—2008年结束)

Donald E. Graham2012年结婚)
学历哈佛大学文学士
职业新聞從業員
获奖普利策新聞獎(1997年、2001年)
第四權獎(2019年)

個人生活

貝内特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成長於新泽西州布頓鎮。她就讀於布頓高中,於1971年畢業。[2]

職業生涯

在美国之音的一次直播中,对参与共产党内斗的郭文贵采访。原计划的三小时直播,因为阿曼达贝内特避免伤害中国方面荣誉而指令下属断播[3]

美国之音宣布断播原因为「停电」,并开除了数人[4][5];公众不能接受美国之音关于「停电」的声明[6][7][8]。随后,美国国会启动了相关调查[9]。调查结果确定广播理事会成员中有人瞒报与中国的利益勾结关系,阿曼达·贝内特拒绝承认断播是受中国政府指使,认为断播行为就像中国中央电视台一样根据党的政策主动审查「平衡报道」行为[10]

2020年6月15日,阿曼达·贝内特辞去美国之音台长一职。[11]2021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提名她出任美国国际媒体署署长。[12][13][14]

參考資料

  1. . m.tingvoa.com. [201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8).
  2. Paik, Eugene. "Boonton museum honors accomplished alumn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Star-Ledger, June 19, 2009. Accessed August 3, 2014. "Ever wonder if any Boonton High School students made good in life? There's Amanda Bennett, of the class of 1971, a journalist who shared a Pulitzer Prize a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or her reporting on the AIDS epidemic."
  3. (www.dw.com), Deutsche Welle. . DW.COM. [201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8) (中文).
  4. Tong, Elson. . 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 2017-05-03 [2021-09-01].
  5. . www.voanews.com.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英语).
  6. .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05-26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7. Cheng, Evelyn. . CNBC. 2017-06-09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英语).
  8. systems, E.U.C.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9: 472 [2021-09-01]. ISBN 978-0-16-0942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issue=被忽略 (帮助)
  9. Spalding, R. .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2019: 135 [2021-09-01]. ISBN 978-0-593-0843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10. . bbgwatch.com. [201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美国英语).
  11. . [202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中文).
  12. . Washington Post. [2021-11-30].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美国英语).
  13. . 2021-11-12 [202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美国英语).
  14. . [202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2)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