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貝力龍屬
阿貝力龍屬(屬名:)又名亞伯龍,是阿貝力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在白堊紀(坎帕階早期)的南美洲。牠是兩足的肉食性恐龍,雖然只有一個部份頭顱骨標本,但身長被估計可達7-9米。
阿贝力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後期, | |
---|---|
阿貝力龍的頭部側面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阿贝力龙科 Abelisauridae |
亚科: | †食肉牛龙亚科 Carnotaurinae |
演化支: | †短吻龍類 Brachyrostra |
演化支: | †堅背龍類 Furileusauria |
族: | †食肉牛龙族 Carnotaurini |
属: | †阿贝力龙属 Abelisaurus Bonaparte & Novas, 1985 |
模式種 | |
†科馬約阿貝力龍 Abelisaurus comahuensis Bonaparte & Novas, 1985 |
阿貝力龍屬的名字意思是「阿貝力的蜥蜴」,為了紀念發現該標本的罗贝托·阿贝尔(Robeto Abel),他同時也是存放該標本的阿根廷的西波列蒂省立博物館的前館長。而阿貝力龍的學名則是以標本發現處的阿根廷科馬約地區為名。其屬名及種名都是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何塞·波拿巴和奧尼拉斯·諾瓦斯(Fernando Novas)於1985年所命名,並將牠分類在新建立的阿貝力龍科內[1]。
分類
目前已發現很多其他阿貝力龍科的動物,包括極度完整標本的奧卡龍、食肉牛龍及瑪君龍。有些科學家將阿貝力龍屬分類為基礎阿貝力龍科恐龍,而非屬於食肉牛龍亞科之下[2][3]。其他的科學家則認為牠的分類位置不明[4][5]。阿貝力龍屬與無關的鯊齒龍科都有著相同特徵的頭顱,而由於阿貝力龍只有頭顱骨,若有進一步的發現,可能會將牠分類為鯊齒龍科[6]。但是,這種想法卻仍有反對聲音[5]。
化石材料
阿貝力龍的唯一化石是不完整的頭顱骨標本,尤其在右邊部份。大部份的齶骨也缺少。除了失卻的部份外,頭顱骨大約有85厘米長。雖然牠們不像其他阿貝力龍科(如食肉牛龍)般有任何頭冠或角,但卻在鼻端及眼上有粗糙的隆起部份,可能支撐者由角質構成的冠,而沒有在化石化過程中保存下來。在頭顱骨也有一般恐龍也有的大洞孔,用以減低頭顱骨重量[1]。
年代爭議
阿貝力龍的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內格羅河省。牠原先被認為是從Allen地層中發現,但之後的研究證實它是在Anacleto地層發現,是內烏肯群(Neuquén Group)的一部份。Anacleto地層的年代較古老,約為白堊紀的坎帕階早期,即約8300萬到8000萬年前[7]。
參考資料
- Bonaparte, J.F. & Novas, F.E. . Ameghiniana. 1985, 21: 259–265 (西班牙语).
- Tykoski, R.S. & Rowe, T. 2004. Ceratosauria. In: Weishampel, D.B., Dodson, P., & Osmolska, H. (Eds.). 2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47–70.
- Sereno, P.C., Wilson, J.A., & Conrad, J.L.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iological Sciences. 2004, 271: 1325–1330.
- Sampson, S.D., Witmer, L.M., Forster, C.A., Krause, D.A., O'Connor, P.M., Dodson, P., Ravoavy, F. . Science. 1998, 280: 1048–1051.
- Lamanna, M.C., Martinez, R.D., & Smith, J.B.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2, 22 (1): 58–69.
- Currie, P.J. & Padian, K.P. . .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7: 1–2.
- Leanza, H.A., Apesteguia, S., Novas, F.E., & de la Fuente, M.S. . Cretaceous Research. 2004, 25 (1): 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