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神木群

阿里山神木群,是指位於臺灣嘉義縣東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神木景點,原指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車站旁的阿里山神木。1998年,阿里山神木遭雷擊、放倒以後,林務局共整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44株巨木,並搭建棧道(阿里山巨木群棧道)遂成為新景點。這些巨木連同原本的阿里山神木樹種皆為紅檜

阿里山巨木群棧道一角

沿革

阿里山區的林相豐富,從亞熱帶闊葉林寒帶針葉林都有。800公尺以下丘陵為熱帶林相,主要由相思樹、構樹構成。800~1,000公尺是以樟樹、楓樹、楠樹和殼斗科植物為主的暖帶林相。1,800~3,000公尺左右的林相為溫帶林,紅檜臺灣扁柏台灣肖楠鐵杉華山松稱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長,其中,阿里山的千年檜木群是目前臺灣最密集的巨木群。3,000~3,500公尺主要是臺灣冷杉,呈現寒帶林的林相[1]

2022年,為正確評估管理及監測遊樂區神木健康情形,並了解巨木樹幹變異形成原因及實際樹齡,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委託嘉義大學團隊進行調查。研究團隊利用生長錐鑽取樹芯取樣,再以儀器進行分析,藉以推估阿里山43株巨木的樹齡。[2]在調查的43株紅檜中,林務局統計,1000年以上,合併木4株、單株1株。800到1000年,合併木2株、單株4株。600到800年,合併木14株、單株3株。600年以下,合併木13株、單株2株。多數都在800年以下。[3][4][5][6]

神木列表

阿里山神木

約1930年的阿里山神木
1998年放倒後的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千餘年的紅檜神木[7]。據統計該樹高53公尺,樹齡達三千年以上,樹幹在距地面一公尺半高處的直徑是4公尺66公分,樹幹接者地面處的週圍達23公尺,材積達五百立方公尺,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台灣地標之一。[8]

神木附近為早期日本的林場,多是出口外銷,戰後更遭國民政府及私人大批砍伐,以致紅檜幾乎被砍伐殆盡。1956年6月7日清晨,阿里山神木遭到雷擊,上層起火的樹葉落入中空的樹幹內[9],樹心油脂被焚燬,雖然還存活,卻也在不久後即告枯萎。1960年代林務局管理處在神木殘軀上種植紅檜幼苗[9],以保持其綠意盎然的樣子,此舉曾遭致批評係欺騙遊客。

1997年7月1日,神木本身因連日大雨,樹幹含水過重,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9]。於1998年6月29日,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神木也因此走入歷史,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於原地,成為遺蹟,供人瞻仰。

第二代神木

阿里山香林神木
(原光武檜)
千歲檜
(原萬歲檜)

「阿里山香林神木」舊名「光武檜」,位於慈雲寺及香林國小旁,近阿里山一號巨木步道;樹種紅檜,樹胸圍12.3公尺,高45公尺,樹齡626年,海拔2207公尺,舊名之所以為光武,是因為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此名為前台灣省主席黃杰所命名。

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後,由嘉義縣政府、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籌劃,選出風景區內其他巨型神木,以作為新旅遊地標。網路票選活動在2006年9到11月間進行,有2萬5千人參加投票,由光武檜得到最高票,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2007年1月1日由縣長陳明文加冕為「阿里山香林神木」。

千歲檜

「千歲檜」舊稱「萬歲檜」,位於阿里山香林神木附近,為一棵雙叉的紅檜巨木。估計樹齡約821年,樹高35公尺,樹胸圍11公尺,海拔2215公尺。千歲檜的由來是在日治時代,當時的林務官認為其樹形看似雙手高舉喊「萬歲」(日文表示歡呼之意)的姿態,而命名為萬歲檜。直至1976年,當時的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看到萬歲檜以後,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的年齡不應取名萬歲,所以從那時起改稱為千歲檜。千歲檜旁有座博愛亭,內有國父頌的詩文,旁邊則是第一巨木群的起點。

阿里山28號巨木

「阿里山28號巨木」又稱「香林神木」,樹種紅檜,胸圍14.7公尺,樹齡1095年。位於受鎮宮下方的隱密森林內,屬阿里山第2林班。早在日治時期就被發現,但由於不遠處有就是極負盛名的阿里山香林神木,因此一直不被人們所注意。

阿里山巨木群棧道神木一覽

阿里山巨木群棧道一角。
阿里山遊客中心對園區巨木千歲檜、香林神木、水山巨木等三巨木的展覽介紹。
編號估計樹齡 (年)樹高 (公尺)樹胸圍 (公尺)海拔 (公尺)
1約150025.09.82211
2151528.05.02204
3約80030.05.12201
4約80026.05.12192
5約120025.07.62190
6約80028.05.12190
7約110030.07.02188
8約80042.05.32185
9約120026.07.82181
10約90027.05.72181
11約90045.06.02181
12約190028.012.12177
13約80027.05.02177
14約90029.06.02177
15約90042.06.12170
16約160042.010.42173
17約170038.011.02173
18約160038.010.02173
19約150042.09.42175
20約90039.05.72175
21約100024.16.22158
22約100022.86.42158
23約110020.57.32159
24約90025.55.72159
25約100024.56.22159
26約60028.65.02161
27約130028.38.62167
28109543.513.12173
29約90024.25.72180
30109923.45.42180
31約90027.45.82188
32約110027.17.12189
33約150025.29.52189
34約800265.42189
3511625.35.22188
36約800265.02188
37630264.92180
38900376.72222
  • 19號與20號神木俗稱哥倆好,因為兩棵樹生長在一起很接近。

另見

參考來源

  1. 臺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2. Storm.mg. . www.storm.mg. 2022-01-11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中文(臺灣)).
  3. 人間福報. . 人間福報.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中文(臺灣)).
  4. 楊媛婷.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1-12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臺灣)).
  5. . style.yahoo.com.tw. 2022-01-11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臺灣)).
  6. . 聯合學苑|閱讀‧寫作‧跨域學習. 2022-01-26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中文(臺灣)).
  7. . [201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4).
  8. . 故事 StoryStudio. 2022-07-10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9. 高振興. . 《臺灣文獻別冊》4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3-03-31: 41─43頁.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