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通
陈其通(1916年—2001年),男,四川巴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剧作家。少将军衔。
陈其通 | |
---|---|
出生 | 1916年7月1日 四川巴中 |
逝世 | 2001年9月22日 北京 | (85歲)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籍贯 | 湖北 |
民族 | 汉族 |
职业 | 剧作家 |
活跃时期 | 1938年-2001年 |
生平
军旅生涯
1916年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贫农家庭,祖籍湖北省[1]。从小就十分迷恋于故乡的“打围攻”,喜欢唱川剧和山歌,爱看皮影戏[2]:499。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因有文化知识,被分配在川陕省巴中县委(设清江渡)宣传部做宣传工作[3]。期间历任区少共书记、县独立团政委、师宣传队长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延安补充团政治处主任、剧团中队长、宣传股长、旅宣传队长、团参谋长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历任保安团团长兼政委、武装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等职[4]。
建国后的文化工作
1949年7月24日,在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全国委员会正式委员[5]。7月28日,为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之一[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总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著有话剧剧本《黄河岸上》、《炮弹》、《同志间》、《万水千山》(1954年)、《井冈山》,歌剧剧本《柯山红日》、《两个女红军》等。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4]。
1957年“反右整风”运动开展时,陈其通是斗争“右派份子”的健将。陈其通、马寒冰、陈亚丁、鲁韧等四位解放军将军加文人,在《人民日报》1957年1月7日第7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后,中国文艺创作衰落了[7]。他的观点很快就受到了陈辽、茅盾等大多数读者的反驳。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社论,更明确地指出:“很明显,这种估计是对于事实的一种极端的歪曲”[8]。
参考文献
- 郭志刚 (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第40页. ISBN 9787020009756.
- 王定烈; 温贤美 (编). . 四川: 巴蜀书社. 1989年10月. ISBN 7805232881.
- 李旭升 (编).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220072338.
- . 人民日报. 2001年11月20日: 第4版 [2019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日.
- . 人民日报. 1949年7月25日: 第1版.
- 柏生. . 人民日报. 1949年7月29日: 第2版.
- 朱正.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第13页. ISBN 9787215042124.
- . 人民日报. 1957年4月10日: 第1版.
- . 人民日报. 1966年6月30日: 第1版.
- . 人民日报. 1976年12月12日: 第1版.
- . 人民日报. 1988年7月31日: 第4版.
- . 人民日报. 1956年4月14日: 第3版.
外部链接
- 陈其通在中国作家协会网站的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