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亮

陳家亮SBSJP英語:[6]1964年10月22日),香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7]、副院長(臨床)及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委員。他自進入醫學院至畢業以來一直都與其老師兼研究拍檔沈祖堯合作,共同就多個腸胃課題進行研究。陳家亮於2010年接替沈氏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總監一職。[8]此外,他分別於1993年以及2007年在卡爾加里大學(以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身份)和香港中文大學擔任研究員[9]。現時為香港中文大學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系講座教授及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

Professor
陳家亮

SBS JP
第8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任期
2013年1月1日—2024年1月31日
前任霍泰輝
继任趙偉仁
个人资料
出生 (1964-10-22) 1964年10月22日
[1][2][3][註 1]
 英屬香港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配偶已婚
儿女二女[4]
亲属胞弟:陳家殷
学历
母校
职业醫生
宗教信仰基督教[5]

背景

早年生活

陳家亮於九龍牛頭角花園大廈畫眉樓長大(於中四時搬離)[10],父親為的士司機[11],胞弟為執業大律師、消費者委員會副主席、法律保障事務小組主席兼競爭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家殷。陳家亮本來獲一所位於九龍塘的名校小學取錄,但因為要付校巴費用及高昂學費。所以他最終選擇入讀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註 2],並於該校畢業。後來他升讀聖芳濟書院[12],只讀了一年中六[註 3]便自修其餘預科內容且在香港高等程度會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繼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為學院1988年第三屆內外全科的畢業生[13]。他亦是崇基書院的院友[14]。陳家亮於1988年在醫學院以一級榮譽畢業,而且獲「外科金牌」稱號[15]。他畢業後到加拿大進行科研,到1997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工作,再在1998年完成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醫學博士課程。至2011年獲中大研究院頒授理學博士。

醫學成就

陳家亮在2004年至2011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常務)[16],2010年至2012年出任副院長(臨床)與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16];2013年1月1日暫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為第一位以醫學院校友身份擔任此職位的醫生。此前他為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系講座教授及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除此之外,還自2010年開始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臨床)與香港內科學會胃腸病與肝病專科學會主席。[17]在校教授學生多年,陳家亮同時進行了不少臨床研究。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於世界著名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以及《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並成為史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於這兩份期刊內發表了八次論文的第一人。[18][19]。自陳家亮從事醫學研究以來,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腸胃道出血、幽門螺旋菌癌症預防等,共發表超過500份具影響力的醫學研究文獻。當中研究幽門螺旋菌令他於2009年成為 ExpertScape 全球首0.06%研究亞士匹靈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消化性潰瘍的頂尖學者[16]

而陳家亮的研究成果現已被美國、歐洲及亞太區的醫學團體納為臨床指引,提供具方向性的指導,幫助醫護人員為病人制訂治療方案。另外,他的學術成就已在國際間獲廣泛認同,並獲得多項殊榮,其中包括在2005年得到美國腸胃醫學學院頒授「David Y. Graham Lecturer」的名銜[20]、 2007-08年度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08年獲英國Andy Martynoga Memorial Lecturer、2011年亞太腸胃病學會JGHF Marshall and Warren Lecturer,及於2011年獲國家教育部頒發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6]。近年,陳家亮獲得第19屆泰國消化系學會Vikit Viranuvatti Lecturer、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第27屆新加坡Seah Cheng Siang Memorial Lecturer,以及於2018年成為泰國皇家醫學院榮譽院士。他亦有在中國南韓日本德國西班牙和美國的多所國家級及國際性機構擔任訪問教授。為表揚他對國際社會的貢獻,美國腸胃科醫學院在2018年向他頒發「國際領袖大獎」[16]。獎項接受來自全球的美國腸胃科醫學院成員提名,並由學院的董事會獨立選出一名被認為擁有最高水平的得獎者。得獎者都是來自知名醫療機構或院校的專家。陳家亮是首位華人獲此殊榮。

2014年2月1日,陳家亮正式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更是首位以醫學院畢業生的身份擔任此職位的院長。他早年曾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臨床)與香港內科學會胃腸病與肝病專科學會主席[17],並於2000年以及2006年獲頒「校長模範教學獎」[21][22]。其教學努力也令他連續5年獲學生選為「年度教師」[23]。2019年,更獲大阪市立大學頒授名譽博士銜頭,為該校第13位得此殊榮的社會人士兼首位香港人得主[24]。陳家亮於2024年2月1日卸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一職,由趙偉仁接任[25]。卸任前擔任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16]。他現時為呂志和創新醫學研究所所長、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16]

2024年2月,陳家亮正式卸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26]

社會服務

陳家亮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多個委員會、法定機構及專業協會成員,當中包括:醫院管理局成員[16](2013年至2024年[27][28])、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食物及衞生局研究局成員、醫務衞生局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成員[16](2013年起[29])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學科小組成員。

在2010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表彰陳家亮在非典型肺炎爆發期間所作的貢獻,向他頒授太平紳士名銜[30]。2019年7月再獲頒授銀紫荊星章[31][32]

專業資格

陳家亮的專業資格如下[33]

  • 1995年: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腸胃及肝臟科)
  • 1995年: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 1999年:愛爾蘭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2000年: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2003年:美國腸胃病學會榮授院士
  • 2004年: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參與節目

宣傳短片

注釋

  1. 有關陳家亮的完整出生日期資料還可見於1991年由香港政府總部J. R. Lee編輯的《Staff List, Hong Kong Government》第363頁。內容提及在1964年10月22日出生的陳家亮於1989年7月1日加入政府醫院成為醫生。其當時可以獲得的薪酬定為港幣27995元。
  2. 陳家亮於2017年7月16日《星島日報》題為〈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 基層奮讀爭上游〉的訪問中提到「我讀的那所小學設在觀塘街市裏」。而位於觀塘街市範圍裡面的小學是指宜安街街市旁邊的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因為沒有其他小學位處於同區的瑞和街街市範圍內。故此,陳家亮就讀的小學是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3. 資料出自由馬少萍所著、201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口傳.心授 香港專業精神》第44頁。

參考來源

  1. (PDF). 《刺胳針》第369期. 2007-05-12 [2017-12-30].
  2. .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8).
  3. . 明報. 2014-10-18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4. . 香港蘋果日報. 2013-12-19 [2017-12-30].
  5. . 創世電視 影音使團. 2016-03-16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6. . 虎報. 2016-07-20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7. . 香港文匯報. 2015-07-07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8).
  8. . 《東周刊》第403期. 2011-05-21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9. . 裘槎基金會.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10. . 香港蘋果日報. 2013-08-12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11. . 東方日報. 2013-05-19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6).
  12. (PDF). 聖芳濟書院. 2015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5-07).
  13. . 大公報. 2016-10-06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14. . 明報. 2015-12-14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15. . 香港經濟日報. 2017-09-08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16. (PDF).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2023 [2024-04-07].
  17.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0).
  18. . 星島日報. 2017-07-16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19. (PDF).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 [2018-01-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02).
  20. . 香港中文大學. 2013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0).
  21. . 香港中文大學. 2000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22. . 香港中文大學. 2006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23. (PDF). 廉政公署: 100-102.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31).
  24. . 東方日報. 2019-03-26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25. . 信報. 2023-12-21 [2023-12-24].
  26. . 明報新聞網 - 每日明報 daily news. [2024-04-09] (中文(繁體)).
  27. . 醫院管理局. 2017 [2024-04-07].
  28. . 政府新聞處. 2024-03-08 [2024-04-07].
  29. 香港立法會秘書處. (PDF). 2014-07-21 [2024-04-07].
  30. . 政府資訊中心.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31. . 明報. 2019-07-01 [2019-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32. . 大公報. 2019-07-01 [202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33.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9).

外部連結

參見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