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弱水

陳弱水1956年),臺灣歷史學家[1]出生於屏東。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受業於余英時[1]。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日本東京大學,並長期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 曾任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臺大共同教育中心副主任、臺大文學院院長[3],現為臺大歷史系特聘教授、臺大講座教授。[4] 專長為中國中古史、中國思想史、比較思想史,中國中古史以唐史為主。[2]

作品

專書

  • . 臺北: 學生書局. 1978.
  • .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aperback edition, 2006.
  • . 臺北: 聯經. 2005. ISBN 9789570829051.
  • . 臺北: 允晨文化. 2007. ISBN 9789867178374.
  • .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63385492.
  • .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34391804.
  • . 臺北: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6. ISBN 9789863501299.
  • . 新北: 聯經. 2020. ISBN 9789570856224.
  • . 新北: 聯經. 2021. ISBN 9789570858945.
  • 《人文與民主的省思》. 臺北: 允晨. 2023. ISBN 9786269742592.

期刊及專書論文

  • . 《史學評論》. 1981, (3): 79-116。
  • 劉, 岱; 黃, 俊傑 (编). . . 新北: 聯經. 1982: 211–242. ISBN 9789570858945.
  • "Empress Wu and Proto-feminist Sentiments in T'ang China." In Frederick Brandauer & Chun-chieh Huang, eds., 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4), pp. 77-116.
  • 〈傳統中國史研究與臺灣史學的未來〉,《當代》,第111期(1996年7月),頁104-113。收入康樂、彭明輝編,《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史學方法與歷史解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44-53。英譯見"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Future of History Study in Taiwa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42, no. 4 (Summer 2009), pp. 52-62.
  • 〈一九四九年前的陳寅恪:學術淵源與治學大要〉,《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頁103-118。另刊於《當代》,第133期(1998年9月),頁18-29。
  • "Culture as Identity during the T’ang-Sung Transition: The Ch'ing-ho Ts'uis and Po-ling Ts'uis."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vol. 9, parts 1-2 (1996; actual publication date: June 1998), pp. 103-138.
  • 〈現代中國史學史上的陳寅恪──歷史解釋及相關問題〉,《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頁27-65。
  • 〈「中華思想共有圈」についてのいくつかの見方〉(小野泰教譯),《中國:社會と文化》,第20號(2005年6月),頁35-42。本文中文原稿〈關於「中華思想共有圈」的幾點看法〉略經修訂後刊登於《當代》,第232期(復刊第114期;2006年12月),頁60-75。
  • 〈臺大歷史系與中國現代史學傳統(1950-1970)〉,《臺大歷史學報》,第45期(2010年6月),頁117-154。
  • 〈殷海光與1940、50年代的自由主義——殷海光歷史位置的一個探討〉,《思與言》,第60卷第3期(2022年9月),頁10-61。
  • 〈人文學與人文教育——兼談人文學與臺灣高教的關係〉,《高等教育》,第17卷第2期(2022年12月),頁35-64。
  • 〈公共人文學的理念及其基本面向〉,收入陳弱水主編,《公共人文學的反思與實踐——以臺灣為場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3),頁1-33。

參見

腳註

  1. . 2022-03-04 [2022-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中文(臺灣)).
  2.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2-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中文(臺灣)).
  3. . liberal.ntu.edu.tw.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2022-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4. .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