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珊
陶一珊(1906年—1978年3月5日),江蘇江寧人,中華民國陸軍少將、國民黨政治人物;曾任淞滬警備部稽查處處長,二戰期間參與情報工作,任「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二訓練班副主任;國民政府遷台後出任台灣省警務處長兼任台灣省警察學校校長[1][2],後任臺灣省政府顧問。在葉翔之之子捲款潛逃後,遭蔣經國批其與葉翔之為敗類[3][4]。1978年在台北病逝。
陶一珊 | |
---|---|
![]() | |
![]() 兼任警察學校校長 | |
任期 1950年4月—1953年6月 | |
前任 | 王成章 |
继任 | 陳仙洲 |
![]() | |
任期 1947年10月—1949年5月27日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6年![]() |
逝世 | 1978年3月5日![]() | (71—72歲)
儿女 | 兒子:陶大偉、陶鴻傑 孫子:陶喆 |
学历 |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 |
获奖 | |
生平
陶一珊自5歲開始接受教育,後入東南大學預科、中央大學,因立志從軍後轉往中央陸軍官校,黃埔第六期畢業,後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服務。二戰時擔任情報工作嶄露頭角[4],隨國民黨遷臺後,當選國民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
1949年7月,蔣中正推動情治機構改革,召集會議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的任務編組,蔣中正指定蔣經國、唐縱、陶一珊等人為委員[5]。
1950年4月,陶一珊擔任台灣省警務處長。同年台灣省保安司令部針對湯守仁政治叛亂案初期採懷柔措施,當時陶一珊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湯守仁「既為匪諜份子……發掘湯守仁被捕後,必將有反應……為防未然,計擬於阿里山、達邦、新美等三處各派駐軍隊一連,藉資鎮壓警戒」[6][7]。
1952年4月,陶一珊轉發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公文,通令各縣市警察局徹底調查民間樂(劇)團使用之日本軍樂歌譜,嚴格禁止、取締,並規定改吹奏愛國歌曲[8]。
1953年,陶一珊卸下警務處長一職[9]。
1962年7月,在尹仲容倡導下,與汪竹一、鮑亦榮、辜振甫、王永慶、林挺生、嚴慶齡、吳舜文、黃烈火、熊啟放等人成立中華工商經貿科技發展協會,並擔任首任理事長;1969年改由其子陶鴻傑接任其職[10]。
1979年5月1日,蔣經國在日記寫道,「我用了兩個敗類,一個是葉某(指葉翔之),一個是陶一珊」。
參考資料
- 王家訓. .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 [2024-04-09].
- 劉, 子英. . 江蘇文獻. 1980-02-25, 第5卷 (第13期).
- . 中國時報. 2020-05-28.
- 周岐原. . 風傳媒. 2022-11-04 [2024-04-09] (中文(臺灣)).
- 李, 福鐘. . 蔣經國總統資料庫. 2021-12 –國史館.
- .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民國39年10月15日). 1950-10-15: 1257-1258.
- 陳, 中禹. . 檔案季刊. 2015-03, 第14卷 (第1期) –國家圖書館.
- . www.peoplemedia.tw. 2015-09-20 [2024-04-09] (中文(臺灣)).
- Rindon, Robert W. . 國家寶藏. 1953-07-10 [2024-04-09] (英语).
- . 中華工商經貿科技發展協會. [2024-04-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