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奥妮·奥索夫斯基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德語:,1925年8月15日—2019年2月4日),原名约兰特·冯·布兰登施泰因(),[1] 德国作家。她也曾经使用笔名“乔·蒂德曼()”创作作品。[2]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的作品包括给年轻人创作的小说《大颤栗()》,该作品曾多次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电影剧本《两个母亲》;以及故事和非虚构类作品。雷奥妮·奥索夫斯基被授予的知名奖项包括由德国笔会所颁发的赫尔曼·凯斯滕奖和阿道夫·格里姆奖。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 | |
---|---|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被授予波兰文化奖章 (摄于2007年) | |
出生 | 约兰特·冯·布兰登施泰因 1925年8月15日 魏玛共和国 波森-西普鲁士勒尔斯多夫 |
逝世 | 2019年2月4日 德國柏林市 | (93歲)
筆名 |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 乔·蒂德曼 |
國籍 | 德國 |
體裁 | 短篇故事 / 小说 / 儿童文学 / 剧本 |
獎項 |
|
生平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原名“约兰特·冯·布兰登施泰因()”,于1925年8月15日出生在魏玛共和国波森-西普鲁士的勒尔斯多夫(),该地现属于波兰卢布斯卡省弗斯霍瓦县的奥索瓦斯恩。雷奥妮·奥索夫斯基的父亲是贵族庄园主洛萨·冯·布兰登施泰因();而她的母亲则是作家露丝·冯·奥斯陶()。雷奥妮·奥索夫斯基还有一名姐姐伊芙·梅林,她后来成为一名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雷奥妮·奥索夫斯基逃亡至图林根州的巴特萨尔聪根;随后又搬迁至黑森州;最后定居在上施瓦本。[3] 期间,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尝试过许多工作,例如销售员、工厂工人和照片实验室助理等。
从1950年代开始,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就开始用笔名创作短篇故事。当雷奥妮·奥索夫斯基于1953年访问东德的时候,她接到了国有电影制片厂德国电影股份公司的剧本创作委托。于是她创作了《两个母亲》的电影剧本,该片由弗兰克·拜耳执导并于1957年6月28日首映。[4] 一年后,她又创作了小说《没有天空的星星》,[2][5] 随后这部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在1958年跟随她的家庭搬迁至曼海姆。1968年,她首次在西德出版了第一部小说。与此同时,她还出版了故事集、非虚构类书籍、影视剧本及舞台剧本。[6]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是德国笔会的成员。
从1970年代开始,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开始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她关切监狱里的在押的年轻人,并为那些被释放的年轻人兴建集体公寓。[3]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在1974年访问了她的出生地,并写了一部有关战争及战后人们生活的三部曲小说,以此来表达她对波兰观点的同情。[6] 1977年,奥索夫斯基创作了《大颤栗()》,这是一部写给年轻人的小说。《大颤栗》讲述了两个在曼海姆的无家可归的青年人的故事。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成一部三部曲的电视迷你系列剧,并由里奇·穆勒执导。该剧于1979年首播之后,曾多次获奖。[5][6]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在1980年搬家至柏林市,并在这里居住到她去世为止。[7]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于2019年2月4日去世,享壽93岁。[1] 她与丈夫神学家路易-费迪南·冯·佐贝尔蒂茨拥有7个孩子。[3]
所获奖项
雷奥妮·奥索夫斯基于2006年获得德国笔会的赫尔曼·凯斯滕奖。[6][8] 2004年,奥索夫斯基又荣获安德雷亚斯·格吕菲乌斯奖。[9] 同时,她也曾获得阿道夫·格里姆奖和曼海姆市席勒奖。[7]
参考资料
- . 鲁尔新闻报. 2019-02-04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 (德语).
- . Munzinger.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德语).
- Budeus-Budde, Roswitha. . 鲁尔新闻报. 2005-08-13: 11 (德语).
- . 德国电影股份公司基金会.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 Sandford, John. . 2013: 461. ISBN 1136816038.
- . 巴伐利亚广播公司. 2019-02-05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德语).
- . Piper.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德语).
- . 德国之声. 2006-10-02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德语).
- . Die Künstlergilde.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 (德语).
- . 德国国家图书馆. [2019-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