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翼龍屬
雷神翼龍屬(屬名:,意為「雷神 Tupã 的手指」)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古神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巴西的桑塔納組(Santana Formation),年代為白堊紀早期。雷神翼龍有巨大、形狀特殊的頭冠,由骨頭與軟組織構成。
雷神翼龙属 | |
---|---|
皇帝雷神翼龍的復原圖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目: | †翼龍目 Pterosauria |
科: | †古神翼龍科 Tapejaridae |
亚科: | †古神翼龙亚科 Tapejarinae |
属: | †雷神翼龙属 Tupandactylus Kellner & Campos, 2007 |
模式種 | |
皇帝雷神翼龍 Tupandactylus imperator (Campos & Kellner, 1997) | |
種 | |
| |
異名 | |
|
正模標本(編號MCT 1622-R)是一個幾乎完整的顱骨,發現於桑塔納組的克拉圖段。這些化石最初被命名為古神翼龍的一個種,皇帝古神翼龍(Tapejara imperator)。[1]在2007年,皇帝古神翼龍被建立為新屬,皇帝雷神翼龍(Tupandactylus imperator);屬名是以圖皮族的雷神Tupã為名。
分類
早在2006年,包含Kellner與Campos在內的研究人員,認為古神翼龍的三個種具有不同的特徵,足以成立個別的屬。但建立新屬的過程中出現爭議。Kellner與Campos認為只有皇帝古神翼龍可以建立新屬,因此在2007年建立了雷神翼龍。[2]同年,大衛·安文(David Unwin)與D. M. Martill認為古神翼龍的T. navigans,其實親緣關係更接近雷神翼龍,而非古神翼龍,因此也可以成立新的屬。在一場表揚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的研討會上,安文與Martill宣佈新的屬名Ingridia,以沃爾赫費爾的亡妻Ingrid為名。但當他們正式在期刊上公佈這名稱時,卻把模式種的學名標名為I. imperator,並加了另外一種I. navigans。[3]Kellner與Campos的雷神翼龍研究,比安文與Martill的Ingridia研究早了數個月公佈。由於兩組人員都使用imperator作為模式種,因此Ingridia成為雷神翼龍的次客觀異名。[4]
參考資料
- Campos, D.A.; and Kellner, A.W.A. .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Ciências. 1997, 69 (1): 83–87.
- Kellner, A.W.A.; and Campos, D.A. . Boletim do Museu Nacional. 2007, 75: 1–14.
- Unwin, D. M. and Martill, D. M. (2007). "Pterosaurs of the Crato Formation." In Martill, D. M., Bechly, G. and Loveridge, R. F. (eds), The Crato Fossil Beds of Brazil: Window into an Ancient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475-524.
- Naish, D. (2008). "Crato Formation fossils and the new tapejarids." Weblog entry. Tetrapod Zoology. 18 January 2008. Accessed 31 January 2008 (.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
外部連結
- Tupandactylus (as Tapejara imperator) in the Pterosaur Database. Accessed 11-29-20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