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主持人藝人的一種,負責场所或節目儀式等各式項目的主持者,為掌控事项進度及氣氛的幕前負責人。

如圖舞台項目男女司儀一對

種類

  • 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般稱為“電視節目主持人”。
  • 新聞報導的主持人稱為“主播”。
  • 電台節目的主持人稱為「廣播節目主持人」、「唱片騎師」或「DJ」。
  • 文藝晚会、開閉幕仪式等現場節目,以及宗教或民俗儀式的主持人,稱為“司儀”。
  • 婚礼的主持人,現代稱為“婚礼主持”或“婚禮司儀”,古代稱為“贊禮”。
  • 電視節目戶外主持則稱為“外景主持人”。

用法

  • 「主持」源於佛教寺廟的住持,有些人亦將住持稱為主持。
  • 這詞誕生於1962年臺灣《群星會》節目,最早的節目主持為慎芝,而白嘉莉在六零年代有最美麗的主持人之稱,紅遍東南亞,故後來此用法傳至香港;另有一說法,「節目主持」最早用於廣播電台如名主持人包國良
  • 香港對「主持人」一詞的使用始於1980年代,後來為電視主持人的稱號,並普及到電臺、網絡。香港對「司儀」與「主持人」的詞義是通用的。

香港主持人

金牌司儀是對香港演藝界表現出色的主持人之讚頌,由於香港演藝界在1980年代曾經舉行過《皇牌司儀大匯串》的演出,多位主持人匯聚一堂,由大眾評選出歷年來最出色、最深印象的主持人,因此「金牌司儀」選舉曾經樹立過無數主持行業的標兵。從1970年代開始執掌香港無綫電視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主持的何守信沈殿霞一直被譽為香港的「第一金牌司儀」,由於《歡樂今宵》至今仍是金氏世界紀錄中全球最長壽的綜藝節目,因此曾經培養出無數金牌司儀。

1980年代,香港報章曾會不定期評選十大最受歡迎的金牌司儀,多年來屢獲殊榮的都是香港各大綜藝節目及大型節目的常規主持人和司儀,其中包括:何守信、曾志偉陳百祥鄭丹瑞鄭裕玲汪明荃沈殿霞狄波拉陳欣健岑建勛林敏聰盧大偉譚炳文李香琴林建明狄娜瑪俐亞黃霑薛家燕俞琤陳啟泰鍾保羅盧覓雪黃韻詩吳君如許冠文蕭芳芳毛舜筠查小欣葉玉卿劉志榮葛民辉林海峰林姗姗邓梓峰朱慧珊陈淑兰曾华倩等等。及後,香港演藝界再未舉辦固定的主持人獎項,不過依舊湧現出不少新生代的名嘴司儀,如森美小儀王祖藍崔建邦阮兆祥谷德眧林曉峰錢嘉樂黃子華張達明詹瑞文曾寶儀杜汶澤田蕊妮林子聰陳志雲等人。

除了娱乐、电影、音乐等综艺节目外,香港各大电视台也有很多特色节目,如新闻财经、体育社会、饮食文化、儿童妇女等节目,这些特色节目也造就一群金牌司仪。随着1990年代,政论节目和烽烟节目的兴起,一些香港的政论家和政论节目主持人也成为香港的一代名嘴,如黄毓民陶杰陶君行施永青刘梦熊叶刘淑仪陈方安生刘慧卿等,而一批资历深厚且阅历颇丰的文艺圈人士因参与政论节目,而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名嘴,如潘小涛梁文道胡恩威刘天赐马家辉谭卫儿张翠容施南生刘锐绍萧若元岑建勋狄娜卢觅雪查小欣等。

各大电视台的特色节目也催生一大批另类名嘴主持,因饮食节目风行,一部分的食家、名厨师和饮食集团總經理接連登上电视荧屏,如蔡澜梁文滔周聪黄丽梅黄永帜吴耀明苏丝黄等成为广受欢迎的饮食节目主持人。命相风水为主题的堪舆学节目也掀起热潮,因此一些香港堪舆学家,如麦玲玲苏民峰李丞责李居明司徒法正简信回楊天命鄺偉雄宋邵光等人也成为香港名嘴。

因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财经节目颇受欢迎,每家电视台均常设财经股评节目,众多电视股评人也风靡香港,如胡孟青马时亨曹仁超陈永陆等人也成为香江投资界的名嘴。体育节目拥有广大观众群,一些著名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也应运而生,如林尚义潘宗明韩毓霞马启仁钟志光潘源良等等。妇女和儿童节目也诞生一批名嘴名人,如方任丽莎(方太)、安德尊谭玉英等等。赛马节目亦缔造了一批马评家,如董骠陈百祥等。深夜的电台鬼故事节目和倾情节目孕育出白韵琴陈海琪颜联武路芙黄伟文雷宇扬潘绍聪等名嘴。这些特色节目的主持人,除将专业范畴带入节目外,更可拉近市民大众对专业人士的距离。

而年轻人节目、模仿节目、清談節目栋笃笑热潮,也缔造了一大群新生代的金牌司仪,如黄子华林海峰林晓峰葛民辉谷德眧張達明陆永农夫卓韵芝森美小仪阮小仪)、麦美恩张继聪王祖蓝王贻兴阿BOB林盛斌)等等。

近年来随着香港無綫電視香港亚洲电视香港有线电视NOW宽频电视凤凰卫视的不断壮大,各大电视台不断培养出别具一格的主持人。观众口味的不断提升和改变,对于纯识大体、口齿伶俐、反应敏捷的主持人应有要求不断提高,新生代主持人除具有传统司仪应有的优势外,更加需要有个人特色和知识底蕴的主持人。

臺灣主持人

臺灣演藝界的主持人則偏向著重於純娛樂化和綜藝化。由於台灣本土電視台競爭激烈,各大綜藝節目各行其道,幾乎佔據所有電視台的黃金時段,使得台灣節目無論是戲劇還是新聞都綜藝化。著名的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如秀場天王豬哥亮、台灣主持界的「三王一」:吳宗憲張菲胡瓜和台灣演藝界大姐大張小燕

臺灣的金鐘獎設有獎項表揚過去一年廣播電視節目傑出的主持人。[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廣播電視產業組. .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2020-09-26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