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会堂
青岛市人民会堂,简称人民会堂,俗称“新建礼堂”,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9号,建于1959-1960年,为青岛市重大会议及大型文艺演出重要场所之一,现为市南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
青岛市人民会堂 | |
---|---|
人民会堂正立面,2020年5月 | |
概要 | |
地點 |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
地址 | 太平路9号 |
起造 | 1959年5月 |
竣工日 | 1960年5月30日 |
技术细节 | |
层数 | 地上3层,地下1层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青岛市城建局设计室 |
历史
青岛市人民会堂的原址原为章高元驻防青岛时期(1892-1897)所建总兵衙门及衙门左营[1][2]。1958年初,中共青岛市委决定建设人民会堂,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并选址在总兵衙门旧址[3]。1959年5月上旬动工兴建[4]。建筑由青岛市城建局设计室的刘汉耀、陈铁林、何早英等工程师设计[3],艺术家石可参与室内装饰设计[3],青岛市房产局负责施工建设[5],北京市古建筑施工公司负责内部装修施工[3]。1960年5月30日竣工[4][5],同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3]。原总兵衙门建筑群在人民会堂建设过程中陆续拆除。建成后的人民会堂为青岛市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大、政协的重要大会均在此举行,会堂内亦可举办戏剧演出、音乐会等文艺活动[2][3][5]。2000年,人民会堂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6]。2012年11月6日列入市南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7]。
建筑特色
青岛市人民会堂位于太平路大学路路口北侧,其外观造型、内部结构参考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5](一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1][3]),总高25米。平面大致为正方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水刷石墙面,平屋顶。正立面位于西南侧,面向太平路及青岛湾,入口以8根花岗岩方形立柱支撑,正门为7扇双开木制大门。两侧墙上各嵌一个以红星和红旗为主题元素的徽标。建筑内部由大厅、中心会场、两处中型会议厅及45个小型会议室组成,可容纳4000余人聚会活动。前厅通高2层,地面铺装水磨石。中心会场上下两层,共有座席1851个;中型会议厅可容纳600余人。建筑内外装饰部分使用了中国传统风格纹饰。[2][3][5][8]
图集
- 人民会堂及尚未拆除的总兵衙门部分建筑,约1960年代初,青岛日报摄影师张秉山摄
- 青岛市人民会堂正立面,2019年12月
- 南侧视角,2017年8月
- 临大学路立面,2015年1月
- 内部大厅,2013年12月
参考资料
- 袁宾久. .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7010093.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文物局. . 北京: 中国出版社. 2004. ISBN 988-97146-6-1.
- 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城建局设计室)院史办. . 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官网. 2005-05-01.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 .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0. ISBN 7-80113-765-5.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 .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ISBN 7-5011-4645-4.
- 青岛市规划局 青岛市文化局. . 青岛政务网.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 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 . 青岛市市南区政务网. 2019-07-03.
- 青岛市文物局 (编).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10-3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