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特別鍊成所

青年特別鍊成所臺灣總督府在1944年5月設立的軍事訓練設施,在台灣日治末期為因應徵兵制實施所設置,以鍛鍊身心及為進行軍事徵召的準備。在二戰結束前,臺灣共設有27處青年特別鍊成所[1]。另外,朝鮮日治時期在1942年5月公告徵兵制[2],並在同年10月公告《朝鮮青年特別鍊成令》[3]

介紹

臺灣總督府在1942年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1943年實施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但當局為了擴大兵源,在1944年4月19日敕令公布台灣實施徵兵。為了配合徵兵制度,臺灣總督府在1944年4月3日發布《臺灣青年特別鍊成令》,以加強軍事動員及軍事訓練。青年特別鍊成所招收台灣18至21歲的男性,訓練期間為四個月,一年有三梯次,而各鍊成所每梯次收容員額為500人[1]。1945年5月2日公告青年特別練成所官制,5月3日公告第一批的19處青年特別鍊成所[4]。對於未受初等教育者,則先至皇民鍊成所進行國語教育和軍事訓鍊,13歲以上的國民學校畢業生則被要求進入青年學校;在皇民鍊成所、青年學校表現良好的青年,經考核後則會被送入青年特別鍊成所進行服役前的訓練[5]

青年特別鍊成所內設所長、中隊長、小隊長。教授內容為修身公民科、內務教育、普通學科、教練、和勤勞作業。在四個月的訓練結束後,授予鍊成證[6]

列表

台北州

新竹州

台中州

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 花蓮港第一青年特別鍊成所(花蓮郡蕃地南バトラン社)
  • 花蓮港第二青年特別鍊成所(花蓮郡吉野庄

參考資料

  1. . 臺灣總督府. 19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2. 近藤正己.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
  3. . 朝鮮總督府專賣局局報. 1942-10-26.
  4. 臺灣敎育會. . 1944.
  5. 黃金麟. . 聯經出版公司. 2009.
  6. . 臺灣敎育會. 1944-10-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