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礁慈济宫

青礁慈济宫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距白礁慈济宫约3千米,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清代重建,部分石构为宋代遗物。青、白礁慈济宫是各地慈济宫的祖宫,祀奉保生大帝。1996年共同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青、白礁慈济宫
青礁慈济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福建省厦门市龙海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第四批第104项
登录1996年11月20日

青礁慈济宫俗称“慈济东宫”,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中殿、后殿,共三进,两侧为魁星楼和武圣楼,占地6332平方米[1]

沿革

青礁慈濟宮的前身是龍湫庵,在吳夲逝世後,當地居民在該庵塑像供奉[2]:20。南宋紹興廿一年(1151年)吏部尚書顏定肅以吳真人顯靈助地方抵禦盜賊有功,乃上書請為吳真人立廟[2]:39、40。而原本眾人選在雲嶠院旁,但據說因神明顯靈表示已選定他處,最後在龍湫庵南邊建廟,稱「龍湫廟」[2]:40、41。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宰相梁克家上奏請廟額,朝廷乃賜廟額「慈濟」,廟名因而改稱「慈濟廟」[2]:41淳熙十二年(1185年),承事郎顏唐臣曾發起整修[2]:41。淳祐元年(1241年),下詔將「廟」改為「宮」,因而有「慈濟宮」之名[2]:41

清初施行遷界時,青礁慈濟宮受影響,成為荒墟[2]:44。後來在康熙卅六年(1697年),青礁顏氏再發起重修[2]:44。該次整修留下的〈吧國緣主碑記〉,留有新加坡甲必丹郭天榜、林應章等東南亞華僑之姓名,顯見當時保生大帝信仰隨著華僑也分布到東南亞一帶[2]:44。之後在嘉慶十九年(1814年)、咸豐四年(1854年)、光緒廿二年(1896年)都有重修過[2]:44

1988年4月,臺中市元保宮主委賴煥樟率團謁祖[2]:46。他們先是前往白礁慈濟宮,卻發現在該廟找不到元保宮母廟平和心田宮的蹤跡,遂來到青礁慈濟宮,找到心田宮的資料,遂向青礁慈濟宮辦認祖儀式[2]:46。而後賴煥樟發現青礁慈濟宮廟貌殘破,遂募款發起重修,先修後殿,再修中殿、前殿與拜亭[2]:46。1996年,屏東海埔萬壽宮管委會主委吳傳輝捐資重建龍湫庵,於該年6月完工[2]:46

傳說

根據楊志〈慈濟宮碑〉的記載,據說當時要為保生大帝吳夲立像時,雕刻師父因為不知其長像而苦惱,後來保生大帝托夢告知他長得像東村的王汝華,只是額頭更為寬廣[2]:21。此外據說在南宋紹興年間,在青、白礁一帶有盜賊猖獗,居民只好祈求保生大帝保祐,之後官軍成功討伐盜賊,並且擊斃首領李三大將,居民認為這是保生大帝保祐讓官軍有如神助一般討賊成功,於是更加虔誠,而盜賊首領被擊殺之處,也就是青礁慈濟宮的所在地[2]:21、22。南宋紹興廿一年(1151年),青礁出身的吏部尚書顏師魯奏請立廟,原本大家打算將廟蓋在雲嶠院旁,但有一名請來的工人叫高寧,突然像是喝醉發狂似地大喊:「此非吾所居。龍湫之陽,昔有盟焉。」然後將大家帶到龍湫庵南邊,挖出三個瓦罐且裡面還有一條青蛇,眾人於是依照神明指示在此建廟[2]:21、22。據說過去保生大帝生前與好友黃馭山經過此處發現是風水寶地,約定日後誰先到這裡則地歸他所有,然後兩人將誓詞放入瓦罐埋入土中,以待日後相驗[2]:21、22

據說在南明永曆十三年(1659年),鄭成功北伐失敗,聽取何斌建議打算攻打荷蘭東印度公司取得大員時,因建造戰艦的木材不夠,於是鄭成功「借用」青礁慈濟宮第一、第二大殿的木材,待日後再重修兩座大殿[2]:44、45。而被拆除的大殿地基仍規模宛在[2]:45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青礁慈济宫
  1. . 文物出版社. 2004: 190–191. ISBN 7-5010-1525-2.
  2. 周茂欽.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ISBN 978-986-03-9418-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