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

靖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白银市下属的一个

靖远县
坐标:36°33′51″N 104°40′57″E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甘肃省白银市
政府駐地乌兰镇
面积
  总计5,614.06 平方公里(2,167.6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總計373,050人
語言
  母语方言中原官话秦陇片靖远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730600
電話區號943
車輛號牌甘D
行政区划代码620421
網站www.jingyuan.gov.cn

地理

黄河的支流高崖沟即发源于该县的黄家洼山。位于黄河上游,白银市平川区从中析置,将县域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对的两个部分。东西间隔120千米,南北相距135千米,总面积5809.4平方千米。[1]

历史

初属平凉郡会宁县,後至大业中置易名凉川县,治今甘肃省靖远县。属会州武德二年(619年)改名会宁县。按《新唐書》所述,在開元四年至九年間在會州會寧郡別置涼川縣。

  • 靖远县建置年代久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辖域多有变迁,隶属称谓频易。战国以前,靖远境内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据,战国末期,秦于公元前271年灭义渠戎,置北地郡,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

秦代属北地郡。

  •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靖远境内始置袓厲(今靖远,“袓”音同“嗟”,邊旁是“衤”不是“礻”)、鹑阴(今白银市平川区)二县,属安定郡(汉时从北地郡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
  • 新莽时期,改袓厲县为乡礼县,隶属张掖郡(武威郡)。
  • 东汉时期,袓厲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
  • 三国时期,属魏国武威郡。
  • 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属武威郡管辖。西秦属苑川郡(今甘肃榆中县)。
  •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
  • 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
  • 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足食故改会州为粟州,当年复为会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置乌兰、会宁二县属之。广德年间以后陷入吐蕃,更名汝遮。
  • 北宋时期,西夏国曾两度攻陷靖远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修筑会州城,置敷川县。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
  • 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
  • 元代,仍为会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
  • 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今白银市平川区)设巡检司戍守。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裁迭烈逊巡检司,置靖虏卫,属陕西行都司。 靖虏卫所属千户5,百户50。建卫初辖9堡,后又增筑6堡,共辖15堡。分别是乾盐城堡,打拉池堡、芦塘堡、永安堡、平滩堡、小芦塘堡、陡城堡、水泉堡、迭烈孙堡、哈思吉堡、裴家堡、沙古堆堡、大庙堡、索桥堡。此外,卫境内还有速罕秃堡,后称锁罕堡。驿站有保宁驿、干沟驿、郭城驿和青家驿;所有翟家所;县境内其它兵防要地尚有马家堡(原属安定县),鸡儿嘴塘、会宁营、会宁汛等。
  • 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属巩昌府。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靖远卫并入陇右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属巩昌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
  •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

行政区划

靖远县下辖13个、5个[2]

北湾镇、​东湾镇、​乌兰镇、​刘川镇、​北滩镇、​五合镇、​大芦镇、​糜滩镇、​高湾镇、​平堡镇、​东升镇、​双龙镇、​三滩镇、​兴隆乡、​石门乡、​靖安乡、​永新乡若笠乡

交通

参考

  • 新唐書》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特产

靖远羊羔肉靖远黑瓜籽靖远枸杞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参考文献

  1. . www.dxbei.com. [201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