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蛎鹬
非洲黑蛎鹬(学名:Haematopus moquini)是一种蛎鹬属的涉禽,分布于非洲南部沿海地区与周边岛屿,主要以贝类为食。非洲黑蛎鹬通体漆黑,但腿部与喙部为红色。该鸟会在建立自己的领域后繁殖,一般一窝内有2枚卵,亲鸟会照顾幼鸟至离巢,其寿命可达18岁。目前,非洲黑蛎鹬數量正在上升,IUCN评为“无危”。
非洲黑蛎鹬 | |
---|---|
南非贝蒂湾的一只非洲黑蛎鹬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
科: | 蠣鷸科 Haematopodidae |
属: | 蠣鷸屬 Haematopus |
种: | 非洲黑蛎鹬 H. moquini |
二名法 | |
Haematopus moquini Bonaparte, 1856 | |
非洲黑蛎鹬的分布范围,橙色为繁殖范围,淡橙色为分布范围 | |
異名[2] | |
Haematopus moquini moquini Bonaparte, 1856 |
物种命名
非洲黑蛎鹬由法国博物学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于1856年正式命名。他以“moquini”作为种加词来纪念该鸟的发现者、同为法国博物学家的阿尔佛雷德·莫坎-唐顿[3]。
外貌描述
非洲黑蛎鹬是一种较大的鸻类,体长42—5厘米,翼展80—88厘米,跗跖骨长50.6—60.8毫米,喙长57.7—79.1厘米;雄鸟平均重665克,雌鸟则是730克。该鸟的成年个体全身披有黑色的羽毛,腿部与喙部为红色。雌性非洲黑蛎鹬喙部相比雄性较长。幼鸟的羽毛柔软,为灰色,腿与喙亦不是标志性的红色。该鸟十分嘈杂,同欧亚蛎鹬一样会大声尖叫[4] 。
物种分布
非洲黑蛎鹬主要分布于纳米比亚与南非沿海以及附近的岛礁,而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则偶有迷鸟出没[1]。此外,约有40%的幼鸟会在离巢后迁徙至纳米比亚北部或安哥拉南部的栖息地直至2—3岁左右返回其孵化地[5]。其繁殖范围西至纳米比亚的吕德里茨,东至南非东开普省的马泽帕湾[1]。
生态与习性
生命周期
非洲黑蛎鹬多于离岸岛屿或是非洲大陆的沙滩繁殖,其中于岛屿繁殖的个体存活率较高[7]。在繁殖期间,非洲黑蛎鹬会有领域意识。其领域一般宽5—20米[8],而长度则取决于食物多寡,一般长达1千米[6],但可短至50米[9]。大部分配偶每次会产下2枚卵。雏鸟平均会在32天后破壳而出,并在40天大时拥有飞行能力[9]。亲鸟会一直投喂幼鸟直至其在50—180天大时离巢为止[6]。同巢的雏鸟几乎同时破壳而出,彼时大小相仿,但在数周后就会有一只明显大于其他雏鸟[10]。较大的幼鸟会更早离巢,使得较小的雏鸟有更高的存活率[11]。雌性非洲黑蛎鹬在3岁时性成熟,雄鸟则是4岁。然而,它们在建立自己的领域前不会繁殖,故许多个体会在其性成熟后数年才首次交配[7]。非洲黑蛎鹬的寿命可达18岁[1]。
种群现状
目前非洲黑蛎鹬的数量正在缓慢上升。2015年的估算认为彼时存有约6600只非洲黑蛎鹬,其中约三分之二是成鸟[1]。由于有数种原产于地中海的贝类入侵其所栖息地,该鸟的猎物数量有所增加[14]。不过,由于其高峰繁殖季与旅游旺季重合,其种群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15]。有学者认为游客的旅居车不但破坏其栖息地,还会直接碾碎鸟巢[15]。此外,犬隻和黑背鸥亦会捕食其巢中的鸟蛋和雏鸟[1]。总的来看,由于当地社群对该鸟的保护意识持续上升,且政府有法案保护该鸟的栖息地,加之其得利于该地区的外来物种,IUCN将其评为无危[1]。
参考资料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2017: e.T22693627A118385157 [11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7-3.RLTS.T22693627A118385157.en .
- . AviBase.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Parzudaki, Émile. . Paris: E. Parzudaki. 1856.
- Hockey, P. A. R. . Cape Town: Trustees of the John Voelcker Bird Book Fund. 2005.
- Hockey, P.A.R; Leseberg, A; Loewenthal, D. . Ibis. 2003, 145: 114–123.
- Underhill, L.G. . International Wader Studies. 2014, 20: 97–108.
- Loewenthal, D. (博士论文). Cape Town: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2007.
- Calf, K.M; Underhill, L.G. . Ostrich. 2005, 76: 219–221.
- Parsons,N.J. (博士论文).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2006.
- Tjørve, K.M.C; Underhill, L,G; Visser, G.H. . Zoology. 2007, 110: 176–188.
- Tjørve, K.M.C; Underhill, L.G. . Zoology. 2009, 112: 27–37.
- Scott, H.A; Dean, W.R.J.; Watson, L.H. . Marine Ornithology. 2012, 40: 1–10.
- Kohler,Sophie A; Bonnevie,Bo Tørris; McQuaid,Christopher; Jaquemet,Sébastien. .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9, 84: 361–366.
- Calf, K.M; Underhill, L.G. . Wader Study Group Bulletin. 2002, 99: 45–49.
- Leseberg, A; Hockey, P.A.R; Loewenthal, D. .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0, 96: 37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