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是利用樂音節奏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針對在身、心方面「有需要」進行治療的個案,針對其「需要治療」的部分,進行「有計畫」,「有目的」的療程。根據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的定義,音樂治療是由有證照的音樂治療師以音樂作為工具根據臨床和實證過的音樂療程為個案設定客製化的目標並協助個案達成目標。[1]

在音樂治療中,音樂是一種工具,就像是復健科裡的復健器材,是輔助治療的工具。紐西蘭音樂協會曾指出:「音樂是一種強大而且有幫助的用具,用來建立溝通的管道,支持兒童和成人在心智、肢體、社會行為和情緒的學習與重建。」

目標

音樂療程可以設定下列目標:

  1. 促進完善的身心靈
  2. 壓力管理
  3. 減緩疼痛
  4. 表達內心感受
  5. 增強記憶力
  6. 溝通的能力
  7. 促進肢體復健

音樂治療相關研究證實音樂治療能被有效的運用在不同醫療保健及教育環境。

學派

在不同的音樂治療方式的探索下,世界各地產生了來自心理動力學派、生物學派、人本主義學派、行為學派和完形學派,以及由音樂教育理論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不同學派,包括以下:

  • 諾道夫羅賓斯音樂治療法(Nordoff-Robbins Music therapy)
  • 心理動力取向音樂療法(Psychodynamically Oriented Music therapy)
  • 臨床奧爾夫音樂治療(Clinical Orff Schulwerk)
  • 柯達依概念的臨床應用(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Kodaly Concept)
  • 達爾克羅茲節奏教學的臨床應用(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Dalcroz Eurhythmics)
  • 引導意象與音樂治療法(Guided Imagery and Music therapy)
  • 音樂治療和溝通分析(Music therapy and Transactional Analysis)
  • 應用行為矯正的音樂治療法(Application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Principle to Music therapy Treatment)
  • 腦神經音樂治療(Neurologic Music Therapy)

對象

音樂治療可以幫助的對象包含有:自閉症亞斯伯格症、腦性麻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唐氏綜合症、威廉氏症、發展遲緩、情緒控管、身心重建、安寧醫療、減緩疼痛,舒壓…等[2]

早期治療是透過聆聽歌唱彈奏敲擊律動即興創作等音樂經驗,讓治療師與病患間建立的互動關係,來幫助病患改善肢體、表達溝通、認知理解、社會行為、以及情緒表達等方面問題的健康專業。

音樂治療可以對精神復原人士有幫助。關志健教授和斯蒂芬•克利夫特教授提出"六維分析框架",解釋音樂是怎樣發揮其治療功效,以協助受精神病困擾的患者。音樂能發揮六種層面的治療功效,包括:情緒、心理、社交、行為、認知及靈性。這六種層面的治療功效,恰好針對一般精神病患者的常見困難。[3]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 http://www.musictherapy.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音樂療法 理論與方法 謝俊逢著
  3. Kwan, Chi Kin. . Nordic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018.

音樂治療理論相關書籍 https://www.musictherapy.com.tw/boo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