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兆麐
生平
中华民国初年,留法俭学会于1912年成立。顧兆麐成为首批加入该会的100多名会员之一,经过预习法语,到法国留学。[3]
民国6年(1917年)11月21日,顧兆麐派充京師學務局小學科科長。[4]1922年1月23日,为从日本手中赎回胶济铁路,北京学界赎路集金会成立,蔡元培、王家驹任会长,谭熙鸿、郑锦、祝椿年、李大钊、顾兆麐、马寅初分任总务、宣传、交际等职务。[5]
民国13年(1924年)11月13日,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秘書。同年11月15日,改派教育部秘書處辦事。民国14年(1925年)1月7日,派任京師學務局副局長,同日免职,另行任用为教育部秘書處辦事。同年1月22日,派任教育行政討論會會員。民国21年(1932年)9月21日,任命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學。[4]
1936年至1937年,老舍在写《骆驼祥子》时,好友顧兆麐给他提供了许多“北平口语中的字和词”,帮助了老舍的写作。[6]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