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国际承认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在2014年5月非正式状态公投后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经未受国际广泛承认的公投后,于2022年10月加入俄罗斯联邦。除俄羅斯、敘利亞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的其他联合国会员国都一直将两个自称为共和国的国家在国际上承认为乌克兰领土的一部分。
2022年2月1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提出的请求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的法案进行投票[1][2][3][4]。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正式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法案。法案由总统普京签署[5]。同日,普京总统签署法令,承认两地的独立地位,同时签署对两地的友好、合作及援助协议[6]。
各方立场
正式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和地區 | 外交承认 | 建立外交关系时间 | 备注 | |
---|---|---|---|---|
1 |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2014年5月11日 | 2014年5月11日 | 这两个共和国同时宣布独立,并于2014年-2015年组成邦联新俄罗斯。 |
2 | 南奥塞梯 | 2014年6月18日(卢甘斯克)[7] 2014年6月27日(顿涅茨克)[8] | 2019年5月12日(卢甘斯克)[9] 日期不详(顿涅茨克) | 2015年1月28日,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承认南奥塞梯共和国[10]。2015年5月12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承认南奥塞梯共和国[11]。 |
3 | 俄羅斯 | 2022年2月21日 | 2022年2月21日 |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建立外交关系[6]。 |
4 | 阿布哈茲 | 2022年2月25日[12] | 2022年3月9日(顿涅茨克)[13] 2022年3月10日(卢甘斯克)[14] |
2015年5月12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承认阿布哈兹共和国[11]。2022年3月9日,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承认阿布哈兹共和国[15]。 |
5 | 叙利亚 | 2022年6月29日[16] | 外交部长费萨尔·梅克达德(Faisal Mekdad)在莫斯科的活动中表示“叙利亚支持普京总统认可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决定”[17]。叙利亚国家通讯社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后来表示叙利亚“准备好和顿涅茨克及卢甘斯克建交”[18],叙利亚最後於2022年6月29日正式承認兩個地區獨立。[16]隨即乌克兰方面宣佈与叙利亚断交。[19]7月20日,叙利亚宣布与乌克兰断交。[20] | |
6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2022年7月13日 | 乌克兰宣佈中断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关系和经济联系[21][22],並撤銷對其的外交承認。 |
联合国会员国
国家 | 注释 |
---|---|
白俄羅斯 | 面对外界呼吁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国家的呼声,白俄罗斯外交部拒绝认可,但支持俄罗斯的决定。声明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尊重理解俄方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的决定。一直以来,白俄罗斯共和国积极并坚定提倡东南乌克兰地区冲突和平解决。我们仍考虑以外交手段为优先选择,准备好用尽可能的方式参与这一过程[23]。” |
中非 | 总统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向俄罗斯新闻社表示:“我认为这个决定毫无疑问能拯救生命、避免许多暴力活动。根据我们的分析,这项决定旨在拯救人们的生命。很多人都支持,因为这是为了避免暴力和人命损失[24]。” |
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表示:“这或许是保护顿巴斯地区和平人士的必要措施,因为相当多的俄罗斯人生活在那里。需要指出,任何国家都有认可一个国家的主权权利[25]。” | |
尼加拉瓜 | 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表示:“我不清楚这是不是公投决定的,就像克里米亚那样,由民众投票决定并入俄罗斯。这是俄罗斯人的地方,不受北约、欧盟和美国的支配[26]。” |
苏丹 | 主权委员会副主席穆罕默德·哈姆丹·达加洛表示:“俄罗斯有权按照其公民的利益行事、保护其人民,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全世界必须意识到它有权保护其人民[27]。” |
委內瑞拉 | 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重申自己“全力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捍卫俄罗斯的和平,表示“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领土承担了人民共和国职能,确保自己不被在乌克兰夺取权力的法西斯分子屠杀”[28]。但被西方國家承認的胡安·瓜伊多臨時政府則譴責马杜罗的決定,亦已經表明不會承認該兩個分離主義地區獨立。 |
有限承认国家
国家 | 注释 |
---|---|
阿尔察赫共和国 | 阿尔察赫共和国总统阿拉伊克·阿魯秋尼揚发表声明,欢迎俄罗斯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地位的决定,表示“每个人的民族自决权及自行设立国家的权利不可剥夺,这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29]。” |
联合国会员国
国家 | 注释 |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巴尼亚欧洲和外交部长奥尔塔·夏奇卡在Twitter发表声明:“阿尔巴尼亚谴责俄罗斯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此举违反国际法,违反《明斯克协议》,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及主权。阿尔巴尼亚与伙伴国及盟国团结一致,坚定支持乌克兰[31]。” |
阿根廷 | 阿根廷外交部回应了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呼吁尊重领土主权、和平解决武装冲突的倡议,呼吁各方遵守《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32]。 |
澳大利亚外交部谴责俄罗斯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地位,表示此举“公然破坏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法上没有任何效力”,同时谴责普京总统宣布“向乌克兰东部部署所谓的‘维和部队’”[33]。 | |
奥地利 | 联邦欧洲与国际事务部部长亚历山大·沙伦贝格表示俄罗斯认可所谓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严重违反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我们断然谴责”[34]。 |
比利時 | 比利时外交部长蘇菲·威爾梅斯发表推文:“比利时谴责认可乌克兰分裂领土的行为。这是违反国际法、明斯克协议,侵犯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行为。我们将与欧盟及北约盟友紧密合作,共同作出强烈且团结的回应[35]。”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席团成员谢菲克·扎费罗维奇谴责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尊重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及国家主权。我谴责俄罗斯联邦承认乌克兰两地区为独立国家的决定,这是在公然违反国际法。”塞族总统米洛拉德·多迪克也发表了个人的看法,表示塞族共和国实体将在国家层面就乌克兰问题寻求中立[36]。主席团主席熱利科·科姆希奇谴责俄罗斯“袭击乌克兰领土”[37]。 | |
保加利亚 | 多年来,保加利亚和俄罗斯两国保持着温和的关系。然而普京宣布承认当天,保加利亚总理基里勒·佩特科夫公开谴责普京,称会“继续保护乌克兰在国际认可边界范围内的土地”,认可“必须尊重国际法”,表示会和欧盟一道团结一致,共同保卫安全。在同一份声明中,保加利亚外交部表示“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分裂共和国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破坏了欧洲的安全,必须采取统一且果断的措施回应这种升级手段”[38]。 |
加拿大 |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谴责普京的行为“公然侵犯乌克兰主权”,建议各国采取经济措施[39][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任何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当得到共同维护。”[41] |
哥斯达黎加 | 哥斯达黎加政府支持联合国秘书长认为认可两地区是侵犯乌克兰领土主权的立场,呼吁循对话途径解决争端,为东欧局势降温[42]。 |
克罗地亚总理安德烈·普蘭科維奇发表推文:“我们谴责俄罗斯认可所谓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此举违反国际法,侵犯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我们和(欧盟)伙伴国一道坚定支持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和乌克兰人民[43]。” | |
賽普勒斯 | 塞浦路斯外交部重申对乌克兰在国际认可边界内的领土享有国家主权、独立地位及领土完整的支持[44]。 |
捷克 | 多位官员谴责普京总统的决定“违反明斯克协议和国际法”。捷克共和国外交部认为此举公然侵犯乌克兰的主权及领土完整。总理彼得·費亞拉坚定支持自由和独立的乌克兰,表示从乌克兰自身历史经验中来看,此举对和平无益[45]。 |
丹麥 | 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在Twitter发表声明,表示“俄罗斯决定认可所谓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是独立国家公然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主权及国际法。丹麦谴责这一决定,而且不会坐视不理。我们坚定支持乌克兰[46]。” |
爱沙尼亚 | 爱沙尼亚外交部长伊娃-玛丽亚·利梅茨坚定支持乌克兰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47]。 |
芬兰 | 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办公室声明:“芬兰谴责俄罗斯单方面侵犯乌克兰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公然违反明斯克协议认可乌克兰东部的割据地区。芬兰会与欧盟一道回应俄罗斯的行为"[48]。 |
法國 | 普京正式承认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提议拜登和普京双方针对2021年-2022年俄烏衝突举行领导人峰会,谴责认可行为,扬言制裁[49][50]。 |
格魯吉亞總統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在Twitter发表声明:“格鲁吉亚强烈谴责俄罗斯认可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重演我国20%领土被占领的情景。格鲁吉亚支持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和平[51]。” | |
德國 |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谴责认可两个地区,认为相关行为单方面违反明斯克协议,驯服了顿巴斯地区的敌对势力[52]。 |
希臘 | 希腊外交部发表声明:“俄罗斯认可非法单方面宣布乌克兰割据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是公然侵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乌克兰领土完整及明斯克协议[53]。” |
危地马拉 | 危地马拉政府谴责俄罗斯单方面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54]。 |
洪都拉斯 | 洪都拉斯外交部敦促有关各方循对话方式解决争端,强调乌克兰对欧洲国家和平共处所起的重要性,呼吁其他国家不要干涉乌克兰的事宜,维护依照国际法建立的国际体系,尊重乌克兰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55]。 |
匈牙利 | 匈牙利总理奧班·維克多重申匈牙利支持乌克兰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支持欧盟统一解决冲突[56]。 |
冰島 | 冰岛总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爾在Twitter声明:“俄罗斯升级乌克兰局势的举动是毁灭性的,我对当地的无辜百姓表示担忧。这种公然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不可接受。升级局势和武装冲突不是解决眼下挑战的方案。外交的大门会一直敞开[57]。” |
印度尼西亞 | 总统佐科·維多多同意联合国秘书长的立场,呼吁尽快稳定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敦促双方保持克制,不要让战争发生。外交部发言人 图库·费扎亚(Teuku Faizasyah)表示印尼坚定遵守联合国宪章及有关国家领土完整的国际法,谴责明显侵犯领土完整及国家主权的所有行为[58][59]。 |
愛爾蘭 | 爱尔兰外交部长西蒙·考文尼表示:“爱尔兰支持乌克兰对国际认可边境内的地区享有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有自行选择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权利。俄罗斯联邦认可割据地区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是独立国家的决定违反国际法,公然侵犯乌克兰领土主权,是明显违反明斯克协议的单方面行为。爱尔兰支持欧盟作出明确、强烈的回应,包括实施进一步的制裁[60]。” |
以色列 | 以色列外交部与国际社会一样担忧乌克兰东部的措施及局势。以色列希望各方通过外交手段稳定局面,同时愿意应要求提出帮助。以色列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及国家主权[61]。 |
義大利 | 意大利外交部长路易吉·迪马约通过外交與國際合作部谴责俄罗斯的决定违反明斯克协议[62]。 |
日本 | 內閣總理大臣岸田文雄谴责俄罗斯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侵犯乌克兰主权。外交大臣林芳正表示日本会与七大工業國組織等国际社会一道强硬制裁俄罗斯[63]。 |
肯尼亚 | 在谴责俄罗斯的声明中,肯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马丁·基马尼表示肯尼亚和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在去殖民化进程的末尾“诞生”,没能够自行设定边界。但这些国家没有冒着爆发数十年“血腥战争”的风险,寻求结成“种族、种族或宗教同质化”的国家,而是同意继承原有边界。与其念及过往、不惜倒退历史建立国家,不如一同走向许多国家和人民未曾了解的美好世界[64][65]。 |
在安全委员会会议的席间,外交部长表示“哈萨克斯坦坚定支持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我们从国际法的基础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出发[66][67]。 ” | |
拉脫維亞 | 拉脱维亚政府发声明表示谴责:“拉脱维亚在强烈谴责俄罗斯的行动的同时,敦促国际社会采取最强有力的措施,制止俄罗斯的侵略,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我们总统、议会议长、总理及外交部长代表拉脱维亚人民坚定支持乌克兰人民,支持乌克兰的自由、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68]。” |
列支敦斯登 | 列支敦士登外交部发表推文:“列支敦士登强烈谴责俄罗斯政府认定乌克兰地区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此举公然侵犯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联合国安理会认可的明斯克协议,以及《联合国宪章》及管理国际关系的规则。列支敦士登与乌克兰政府及人民团结一致,呼吁在遵守国际法的前提下循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所有问题[69]。” |
立陶宛 | 立陶宛外交部强烈谴责俄罗斯认可亲俄分裂份子控制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此决定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国际法、《赫尔辛基协议》及《巴黎宪章》所载的原则”[70]。 |
盧森堡 | 卢森堡总理格扎维埃·贝泰尔在Twitter声明:“我谴责俄罗斯最近违反明斯克协议。我们将与欧盟伙伴紧密合作,共同作出回应[71]。” |
馬爾他 | 马耳他谴责俄罗斯正式承认割据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认为此举侵犯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及国家主权,与《联合国宪章》准则不一致,违反明斯克协议,破坏了外交解决的可能[72]。 |
墨西哥 | 墨西哥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重申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支持循外交渠道解决问题[73]。 |
摩尔多瓦 | 摩尔多瓦总统馬婭·桑杜在Twitter发表声明,严正谴责俄罗斯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认为此举违反国际法,同时表示会坚定支持乌克兰在国际认可边境内享有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74]。 |
蒙特內哥羅 | 黑山外交部在Twitter发表声明:“俄罗斯决定承认自封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侵犯了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违反了明斯克协议和国际法。黑山与欧盟及北约盟国一同支持乌克兰[75]。” |
荷蘭 | 荷蘭外交部部长沃普克·霍克斯特拉在Twitter声明:“认可乌克兰割据地区是公然违反国际法和明斯克协议,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荷兰严正谴责这种行为,并将与欧盟及北约的伙伴紧密合作,作出坚定的回应[76]。” |
新西蘭 | 外交部长娜娜亚·马胡塔在Twitter声明:“奥特亚罗瓦新西兰坚决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俄罗斯今天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切断了寻求和平解决的外交努力[77]。” |
北馬其頓 | 北马其顿外交部长布哈尔·奥斯马尼在Twitter声明:“我们强烈谴责俄罗斯承认乌克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为独立国家[78]。” |
挪威 | 挪威外交部长安妮肯·惠特费尔特表示“挪威谴责俄罗斯宣布认可所谓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认为此举“再度侵犯乌克兰主权”。她表示挪威“主持乌克兰在按照国际公认边界内的独立及领土主权”[79]。 |
秘魯 | 秘鲁对顿涅茨克及卢甘斯克地区及俄乌边界的局势发展深表关切,呼吁循外交渠道寻求和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秘鲁常驻联合国代表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夸德罗斯(Manuel Rodriguez Cuadros)认为承认割据地区是独立国家并部署军队有悖于《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及国家主权[80]。 |
波蘭 | 波兰外交部强烈谴责俄罗斯宣布乌克兰领土的两个共和国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认为俄罗斯违反《明斯克协议》。波兰政府将与乌克兰团结一致,并敦促俄方停止违反国际法的非法行动[81]。 |
葡萄牙 | 总理安東尼奧·科斯塔在Twitter发帖:“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两个割据地区的行为明显违反明斯克协议,危害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我们强烈谴责这一行为,并向乌克兰表达充分的声援[82]。” |
羅馬尼亞 | 罗马尼亚总统克劳斯·约翰尼斯、总理尼古拉·丘卡与卢多维克·奥尔班、克莱门特·胡诺谴责俄罗斯认可分裂共和国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约翰尼斯另外称有关事件严重违反国际法[83]。 |
塞爾維亞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接受采访时称:塞尔维亚现在“很难做”,一方面,塞尔维亚政府支持乌克兰主权完整;但另一方面,无论发生什么,大约有85%的民众都会站在俄罗斯一边。[84] |
新加坡 |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新加坡十分关切俄乌边境的升级局势及俄罗斯认可乌克兰的两个分裂地区。乌克兰的国家主权、独立地位及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有关各方应该继续通过外交对话等方式和平解决争端,遵守国际法,避免采取升级局势的行动[85]。” |
斯洛維尼亞 | 斯洛文尼亚外交部表示:“斯洛文尼亚强烈谴责普京总统承认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为独立实体。有关敌对措施严重违反国际法及《明斯克协议》所列的责任。必将产生后果[86]。” |
斯洛伐克 | 斯洛伐克外交部坚决不承认分裂实体的所谓独立性。斯洛伐克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是支持乌克兰的政治主权、独立地位和领土完整,支持尊重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有效性[87]。 |
大韓民國 | 韓國總統文在寅敦促俄罗斯尊重乌克兰的领土主权,承诺与国际社会一道缓和当地的局势。他还指示官员做好充分准备,保护在乌克兰的韩国国民[88]。 |
西班牙 | 西班牙外交、欧盟及合作部长何塞·曼努埃尔·阿尔巴雷斯在Twitter发表声明:“俄罗斯认可乌克兰东部的割据地盘公然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明斯克协议和国际法。我们将与合作伙伴和盟友密切协调,共同应对[89]。” |
瑞典 | 瑞典外交部长安·林德在Twitter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俄罗斯承认乌克兰割据地区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为独立实体。此举公然违反国际法和明斯克协议[90]。” |
瑞士 | 瑞士联邦外交事务部发表推文:“俄罗斯认可乌克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为独立国家公然违反了国际法和明斯克协议,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瑞士呼吁俄罗斯履行国际义务,保留有关行动[91]。” |
土耳其 | 土耳其外交部指俄罗斯认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行为不可接受,明显违反明斯克协议,侵犯乌克兰政治统一。土耳其表示将与乌克兰合作维护政治统一和领土完整[92]。 |
烏克蘭 | 乌克兰外交部谴责俄罗斯联邦认可两个在临时占领地区建立的所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93]。 |
英国 | 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俄罗斯宣布承认两地后不久表示谴责,敦促俄方停止破坏乌克兰的和平稳定。特拉斯还表示英国政府会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称普京的举动是“不祥之兆”,“公然侵犯主权”,并在随后召集内阁办公室简报室会议,商讨乌克兰局势[94][95][96]。 |
美國 | 普京宣布当天,美国总统乔·拜登签署《第13660号行政令》,迅速制裁乌克兰东部两个受俄罗斯支持的割据国家。白宫秘书珍·莎琪表示,该命令禁止美国公民到所谓的顿涅茨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或是来自或身处两地的人士)进行新的投资、贸易及融资活动,违反者将会遭到制裁[97]。 |
乌拉圭 | 乌拉圭外交部对俄乌边境的紧张局势深表关切,表示俄罗斯认可乌克兰两个割据地区并部署军队后当地局势变得紧张,认为相关行为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98]。 |
有限承认国家
国家 | 注释 |
---|---|
中華民國 | 中华民国外交部对俄罗斯命令军队进入乌东部两个亲俄割据地区“深表遗憾和关切”。行政院发言人谷辣斯·尤達卡表示各国驻联合国大使否认俄罗斯主张拥有乌克兰主权“令人鼓舞”,期待未来“世界能同样拒绝”中国对台主张[99]。 |
科索沃 | 科索沃外交部声援乌克兰,反对俄罗斯侵略,认为普京在对民主国家发动战争,并敦促自由世界坚决回应普京及其代理人[100]。 |
反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成为独立国家的国际组织
组织 | 注释 |
---|---|
欧洲联盟 | 欧盟最高领导人谴责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认为此举“公然违反国际法”。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和欧洲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俄罗斯总统以最强烈的措辞认可乌克兰割据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独立国家。”次日,欧盟宣布制裁俄罗斯国家杜马351位支持两地独立的议员[101][102]。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谴责俄罗斯扩大认可所谓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共和国:“此举进一步破坏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削弱了解决冲突的努力,违反俄方有份签署的明斯克协议。”联盟支持乌克兰在其国际公认边界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敦促俄罗斯“走外交道路,立即扭转在乌克兰及其周边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遵守国际义务和承诺从乌克兰撤军[103]。” |
联合国 |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谴责俄方承认乌克兰两个割据地区为“独立国家”的决定,认为此举破坏了乌克兰的领土及主权统一,是对明斯克协议的“毁灭性打击”。古特雷斯还抨击俄罗斯决定向当地派遣“维和部队”的决定:“当一国军队未经其同意进入另一国领土时,他们不是合法的维和人员。他们根本不是维和人员”[104]。 |
参考文献
- Jack, Victor. . POLITICO. 2022-02-15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Zverev, Anton; Balmforth, Tom. . Reuters. 2022-02-15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www.reuters.com.
- Light, Felix. . The Moscow Times. 2022-02-15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Deutsche Welle (www.dw.com). . DW.COM.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www.xinhuanet.com.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Putin signed decrees recognizing the LPR and the DPR.]. TASS. 2022-02-22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俄语).
- .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英语).
- . TASS.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 .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2).
- . The Turkish Weekly.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 .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 .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
- .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 CNN, By <a href='/profiles/helen-regan'>Helen Regan</a>, Jack Guy, Hafsa Khalil, <a href='/profiles/aditi-sandal'>Aditi Sangal</a>, <a href='/profiles/laura-smith-spark'>Laura Smith-Spark</a> and <a href='/profiles/adrienne-vogt'>Adrienne Vogt</a>. . CNN. 2022-06-29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英语).
- Reuters. . Reuters.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英语).
- . Syrian Arab News Agency.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美国英语).
- .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 . [202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 .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7).
- .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 . URA.RU.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Middle East 24 News English. 2022-02-23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 . Eurasianet. 2022-02-24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 . The Moscow Times.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Sudan Tribune. 2022-02-24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 . Deutsche Welle.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欧洲西班牙语).
- . Public Radio of Armenia.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Yemen Press Agency.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美国英语).
- Olta Xhaçka [@xhacka_olta]. (推文). 2022-02-21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Twitter.
- [United Nations: "Argentina does not believe in a path of confrontation that takes us back to the logic of the past",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nflict in Ukraine]. Impulso Baires. 2022-02-23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西班牙语).
- .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Federal Ministry Republic of Austria.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Sophie Wilmès [@Sophie_Wilmes].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 European Western Balkans.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Sarajevo Times.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于潇清; 王露. . 澎湃新聞.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 Cancillería Costa Rica [@CRcancilleria]. (推文). 2022-02-23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Twitter.
- Andrej Plenković [@AndrejPlenkovic].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Statsministeriet [@Statsmin]. (推文).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1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The Guardian.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The Moscow Times.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Salome Zourabichvili [@zourabichvili_s]. (推文).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Schnell, Mychael. . TheHill.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EFE. [Guatemala condemns the Russian recognition of "separatist republics"]. SwissInfo. 2022-02-23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西班牙语).
- Cancillería Honduras [@CancilleriaHN]. (推文). 2022-02-21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 Hungary Today.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Katrín Jakobsdóttir [@katrinjak].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Asmara, Chandra Gian. . CNBC Indonesia. 2022-02-23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Maesaroh, Maesaroh. . KataData.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Kyodo News.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The African Voice [@teddyeugene].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Twitter.
- tengrinews.kz. . Главные новости Казахстана - Tengrinews.kz.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俄语).
- inform.kz. . Inform.kz.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英语).
- . www.mk.gov.lv.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Xavier Bettel [@Xavier_Bettel].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Misión de México ONU [@MexOnu].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Maia Sandu [@sandumaiamd].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MFA Montenegro [@MFA_MNE].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Wopke Hoekstra [@WBHoekstra]. (推文). 2022-02-22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Twitter.
- . stuff.co.nz. 2022-02-22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Bujar Osmani [@Bujar_O]. (推文). 2022-02-21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Twitter.
- Utenriksdepartementet. . Regjeringen.no.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挪威语).
- .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António Costa [@antoniocostapm]. (推文). 2022-02-21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Baciu, Adrian. . Fanatik (Romania).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罗马尼亚语).
- .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Ministry of Foreign and European Affairs of the Slovak Republic.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Haye-ah, Lee. . Yonhap News Agency.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José Manuel Albares [@jmalbares]. (推文). 2022-02-21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Ann Linde [@AnnLinde].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Swiss MFA [@SwissMFA]. (推文).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 Daily Sabah (Ankara).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gov.uk.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 . Chard and Ilminster News.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ITV News.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www.cbsnews.com.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Ministerio de Relaciones Exteriores del Uruguay.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CNN.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MFA Kosova [@MFAKOSOVO]. (推文). 2022-02-22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Twitter.
- . EuroNews. 2022-02-2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AA.com.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NATO.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CNA.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