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戴絲 (1985年)
颱風戴絲(英語:,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Miling)是1985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其中一個熱帶氣旋,風暴於9月1日形成,在9月7日消散,維持了約6日。戴絲最初源自關島以南海面的熱帶擾動,9月1日成為熱帶低氣壓並很快再增強為熱帶風暴,到達呂宋島北部前,進一步變為一股颱風。雖然受地型影響一度減弱至颱風強度門檻以下,但進入南海後重新組織,靠近華南沿岸前再度成為颱風,同時開始影響香港,最終在9月6日登陸中國大陸廣東省沿岸,翌日消散。
颱風(日本) | |
---|---|
一級颱風(美國) | |
颱風戴絲在9月5日靠近華南沿岸 | |
形成 | 1985年9月1日 |
消散 | 1985年9月7日 |
最高風速 | 10分鐘持續: 130公里/小時(80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140公里/小時(85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70百帕(毫巴);28.64英寸汞柱 |
死亡 | 菲律賓5人、香港2人 |
損失 | 1,100萬比索(1989年) (只在菲律賓損失總數) |
影響地區 | 菲律賓、臺灣、英屬香港、葡屬澳門、中國大陸(華南) |
198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戴絲為菲律賓和華南地區造成破壞,同時導致皇家香港天文台需要懸掛該年第二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在菲律賓至少5人因風暴喪生、7人失蹤,經濟損失1100萬比索。[註 1]香港則有2人喪生,另有一艘遠東水翼船因引擎故障隨巨浪漂流至大嶼山擱淺,船上百多人獲救,上環四方街因連日豪雨而發生地陷,當局疏散600人。中國大陸方面全廣東省至少26縣市受風暴影響,其中江門市尤為嚴重,逾1.2萬間房屋倒塌、82萬畝稻田受淹,但該市無人因而喪生。
氣象歷史
一個熱帶擾動於8月28日在關島以南海面形成,此擾動在9月1日成為熱帶低氣壓,當時其位於馬尼拉以東約690公里之洋面上,同日再增強為熱帶風暴,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為戴絲,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亦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1][2][註 2]至於皇家香港天文台則在翌日跟隨,在之後一日再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4]由於風暴迫近菲律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監測該風暴,並賦予當地名字「Miling」。[5]
戴絲在整個生命期內,受副熱帶高壓脊西伸增強影響,大致上向西北偏西移動。[6]9月3日,它在橫越呂宋島北部之前短暫轉向正西北,及進一步成為颱風,中央氣象局亦將其短暫升格為中度颱風,其帶來的洪水淹沒四人,又在八打雁省沿海城鎮萊梅里觸發龍捲風。[2]其後它在同日出海,受到地型影響一度減弱至颱風強度門檻以下,移動方向轉回西北偏西。[1][註 3]不過它得到海水支援而能重新組織,在9月5日靠近華南地區沿岸前再度成為颱風,中央氣象局再次升格為中度颱風,而皇家香港天文台則首次升格為颱風,當時其位於香港以南290公里處。[4]它又在其南方的赤道反氣旋北上至棉蘭老島一帶、以及副高東退之下,於差不多於同一時間短暫轉向西北偏北移動,其後再轉為正西北,並達到顛峰強度一分鐘風力約140公里每小時。[6]
在掠過上川島前後,香港的啟德機場陣風曾達120公里每小時,在青洲則為163公里每小時,大老山曾錄得之雨量為204.4毫米。[4]它在9月6日上午登陸中國大陸廣東省陽江縣沿海,其結構逐漸崩潰,同日美方、皇家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氣象局分別降格為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及輕度颱風,其後三個氣象部門皆進一步降格為熱帶低氣壓。[1][4][2]最後它翌日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市之東北約110公里處減弱為殘餘低壓區,中央氣象局和皇家香港天文台皆認定其已消散。[4]美方在9月9日對其發表最後報告。[1]
影響
菲律賓及臺灣
戴絲影響菲律賓期間,為呂宋島北部帶來大量雨水,以致當地洪水氾濫,稻米區及農田被淹。[4]呂宋東部盛產椰子的奧羅拉省,最高風速達100公里每小時;在中部八打雁省沿海城鎮萊梅里發生龍捲風,一名五歲男童因此喪生,另有五人受傷,數十間房屋被摧毀或損壞,逾三百人無家可歸,六百人一度逃往高地;碧瑤市的洪水使到三百人需要疏散,而21個省亦受影響,學校需要關閉;菲律賓海岸警衞隊指示船隻留在港口,直到風暴離去,菲律賓航空有19個國內航班遭取消,但馬尼拉國際機場仍正常運作。[7]整個菲律賓中至少五人因風暴喪生、七人失蹤,共有26間民居被摧毀,另外49間遭損壞,風暴導致的經濟損失達1,100萬比索。[5]
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在9月3日下午4時正為戴絲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到5日上午4時正解除警報,期間沒有災情,而彭佳嶼氣象站及蘭嶼氣象站分別錄得最大風速為16.2及15.0米每秒,臺東氣象站及成功氣象站分別錄得總雨量為284.8及268.7毫米。[8]
英屬香港
89 km/h
85 km/h
81 km/h
65 km/h
80 km/h
41 km/h
67 km/h
70 km/h
67 km/h
- 當地評定巔峰強度分級:(HKO)
- 當地評定最大持續風速:140每小時(39每秒;76節)(十分鐘)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 最接近當地時間:1985年9月6日上午2時
- 最接近當地位置:天文台總部之西南約190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9月4日上午9時懸掛一號戒備信號,隨著戴絲移近香港,風力開始增強,天文台於同日晚上9時10分改掛三號強風信號。[4]最初天文台表示香港受烈風影響機會低,而預料不會掛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但翌日戴絲增強為颱風並突然轉向西北偏北移動,香港開始普遍受強風至烈風影響。[9][10]在9月5日下午6時左右,天文台測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995.5百帕。[4]天文台在9月6日上午1時10分改掛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香港多處地區受東南烈風影響,[11]戴絲亦在不足一小時後最接近香港,於香港西南190公里掠過。[4]隨著戴絲在同日早上6時登陸陽江縣附近並減弱,香港風力逐漸緩和,天文台在6時10分改掛三號信號,下午2時除下所有信號。[12]
因應颱風來襲,包含珠江客運及油蔴地小輪在內,往返澳門和中國大陸的所有渡輪均被暫停,[13][14]機場方面則有兩班航機改飛其他地方,十班取消及50班延誤,風暴期間共接獲19宗山泥傾瀉及54宗水浸報告,主要在元朗區及新界北區,有農田和魚塘遭淹沒。[4]遠東水翼船「銀星號」在9月5日晚開往澳門作末班船時,因引擎故障隨巨浪漂流,被沖走至大嶼山芝麻灣擱淺,船上119人獲救並返回港澳碼頭,當中兩人不適送院。[15][16]上環四方街近荷李活道一段路面因連日豪雨,在9月6日發生地陷,附近的地盤護土牆也倒塌,當局認為鄰近三幢樓宇會受牽連而疏散六百人。[17][18]另外風暴中有兩人死及12人傷,包括9月5日在鰂魚涌太古城地盤身亡的一名工人,及從葵涌貨櫃碼頭一個被吹翻吊機上墜下而死的一名工人。[19][20]
中國大陸
- 當地評定巔峰強度分級:(CMA)
- 當地評定最大持續風速:40每秒(78節;140每小時)(二分鐘)
- 當地評定中心最低氣壓:965百帕斯卡(28.50英寸汞柱)
中國大陸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透露,該年「第十五號颱風」(指戴絲)已於9月6日上午6時於陽江縣和台山縣之間沿海登陸,風力達十二級。[21]全省至少26縣市受風暴影響,其中江門市尤為嚴重,據統計共有逾1.2萬間房屋倒塌、82萬畝稻田受淹、48萬畝甘蔗倒伏、61區電話中斷。[4]颱風登陸所在地陽江和台山都首當其衝,不少房屋倒塌及損毀,倒下電線造成供電中斷;中山市不少電線被吹壞,供電同樣中斷,逾萬畝水稻遭淹沒,大批甘蔗被風吹倒;至於斗門縣及恩平縣各有一段堤圍崩塌,前者更引致六千畝農田被淹。[21]還有,陽春縣有50個村莊曾被洪水包圍,涉及三千人,一兩日後脫險;而廣州市郊水果蔬菜亦受較大損失,楊桃損毀約百萬斤,1,500畝甘蔗被刮倒。[22]據統計,全省山塘水庫沖垮219座、渠道崩決123公里、橋樑毀壞159座、公路受損361公里,經濟損失達6.76億人民幣。[23]
颱風過後各地官民立即展開救援,江門市人民政府派官員到重災區指揮救災,並有至少5,800名幹部赴前線協助。[24]到9月14日,江門市人民政府指出全市不到一周已能恢復正常生產,沒有一個人因颱風而喪生,且指出是因他們在颱風登陸前兩日做好防風措施所帶來的成果。[25]
參見
- 1985年太平洋颱風季
- 颱風哈爾 (1985年):年內首個導致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颱風。
註腳
參考
- (PDF).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报告) (Guam, Mariana Islands: United States Navy). 1985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5).
- . 全球災害事件簿.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2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April 26, 2004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9).
- (PDF) (报告). Hong Kong Royal Observatory. 1986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06).
- .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November 9, 2004 [March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9).
- (PDF). 第二次粵港重要天氣研討會 (报告) (香港: 皇家香港天文台). 1987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5).
- . 大公報第十頁. 1985-09-04.
- . 颱風資料庫.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20-08-13].
- . 華僑日報第一頁. 1985-09-05.
- . 大公報第四頁. 1985-09-05.
- . 大公報第一頁. 1985-09-06.
- . 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香港天文台.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 . 華僑日報第一頁. 1985-09-05.
- . 大公報第四頁. 1985-09-06.
- . 華僑日報第四頁. 1985-09-06.
- . 大公報第四頁. 1985-09-06.
- . 華僑日報第四頁. 1985-09-07.
- . 大公報第四頁. 1985-09-07.
- . 華僑日報第四頁. 1985-09-07.
- . 大公報第六頁. 1985-09-07.
- . 大公報第二頁. 1985-09-07.
- . 華僑日報第二頁. 1985-09-08.
- 江彥文. . 中國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6年06月. ISBN 750294155X (中文(简体)).
- . 大公報第三頁. 1985-09-08.
- . 華僑日報第二頁. 1985-09-15.
外部連結
- 1985年熱帶氣旋年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皇家香港天文台
- 歷年天災的回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天文台
- 1985年熱帶氣旋最佳路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