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趕跑跳蹦

飛趕跑跳蹦(日语:,英语:)是由万代南梦宫娱乐开发,现已中止制作的平台游戏,計畫于PlayStation 3Xbox 360平台发行。据原计划,游戏为街机作品《追赶跑跳蹦》的续作,以及“南梦宫世代”游戏重制企划的第三作。遊戲中,玩家控制跑步者在赛道上奔跑、躲避障碍、利用多种技巧加速,並于时限内抵达终点。

飛趕跑跳蹦
    主视觉艺术图
    类型平台
    平台Xbox 360PlayStation 3
    开发商万代南梦宫游戏
    发行商万代南梦宫游戏
    制作人吉泽秀雄
    模式单人电子游戏多人电子游戏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日取消

    《飛趕跑跳蹦》由南梦宫世代總製作人,风之少年钻地先生系列製作者吉泽秀雄制作。《飛趕跑跳蹦》于2010年11月公开,2012年12月宣布取消。评论对游戏评价分化。

    玩法

    图中奔跑者踩滑板前进。屏幕右上角为游戏分数,下方为时间和进度条

    《飛趕跑跳蹦》是一款横向卷轴平台游戏。游戏基本规则如同前作《追赶跑跳蹦》:玩家控制跑步者跑跳,在时限内抵达赛道终点;屏幕底部有进度条指示进度。游戏操作角色为男女两人;舞台为近未来都市。和前作不同,本作除保留陷阱和障碍物机制外,还引入了电脑对手。游戏有多种加速技巧:跟在对手背后用滑流提速;用“冲压空气”突然加速吹飞对手和障碍物;巧妙利用跳台和障碍物,打出空中连续移动。此外如同前作,玩家亦可踩滑板前行[1][2][3]

    开发

    依计划,《飛趕跑跳蹦》为南梦宫老游戏改编企划“南梦宫世代”的第三作[4]。遊戲製作人為吉泽秀雄[5];此人曾参与制作风之少年钻地先生系列,亦为南梦宫世代企划总制作人。

    《飛趕跑跳蹦》为1985年日本热门街机游戏《追赶跑跳蹦》的续作[2]。吉泽稱,本作在保留前作「混亂中找尋通路,高效地抵達終點」理念的同时[5],还将把重点放在加速,營造「連接點線的快感與緊張感」[6]

    发行

    2010年8月,游戏于德国和澳洲获得分级[7];10月,游戏于北美获得娛樂軟件分級委員會(ESRB)分级[8]。2010年11月,官方宣布了南梦宫经典游戏改编计划“南梦宫世代”,并公开了《吃豆人冠军版DX》、《大蜜蜂军团DX》和《飛趕跑跳蹦》三款游戏[9][10]。公司宣称游戏为“动态赛跑动作游戏”[11]。万代南梦宫称,游戏预定于PlayStation 3Xbox 360平台推出数字版[1]

    但随着时间流逝,万代南梦宫不再更新本作与南梦宫世代的資訊[12]。2012年12月6日公司正式宣布,《飛趕跑跳蹦》因“各种原因”中止开发[13][14],南梦宫世代品牌亦无期限搁置[15][16]

    评价

    媒体对《飛趕跑跳蹦》表示关注。《Engadget》的JG·弗莱彻称,和另一款擱淺南梦宫世代遊戲《丽舞之眼》重制版相比,《飛趕跑跳蹦》更具潜力;身为前作《追赶跑跳蹦》玩家,弗莱彻期待《飛趕跑跳蹦》问世,而非仅停留於名单上[17]。但Destructoid的乔丹·德沃尔認為《飛趕跑跳蹦》取消一事“不必太心疼”;他稱該作更适合當手機遊戲,但即便如此玩家也不会太多[18]

    参考文献

    1. Matsumoto, Ryuichi. . 4gamer.net. 2011-07-16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8) (日语).
    2. Shiga, Yasuki. . Game Watch. Impress Group. 2011-06-16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日语).
    3. . 電撃オンライン. KADOKAWA Game Linkage. 2011-06-16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4. Dutton, Fred. . Eurogamer. 2011-06-26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8).
    5. (Vol. 13). Namco Bandai Games. NG News.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6. . 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2).
    7. Fletcher, JC. . Engadget. Verizon Media. 2010-08-31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8. Barker, Sammy. . Push Square. Gamers Network. 2010-10-11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9. Totilo, Stephen. . Kotaku. 2010-11-16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10. Sam. .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旺普網路資訊. 2010-11-16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11. . Namco Bandai Games. [202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0) (日语).
    12. Fletcher, JC. . Engadget. Verizon Media. 2012-12-06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13. Saeki, Kenji. . Game Watch. Impress Group. 2012-12-06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日语).
    14. . Dengeki Online. Dengeki. 2012-12-06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日语).
    15. . Siliconera. 2012-12-08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16. . Namco Bandai Games. 2012-12-06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日语).
    17. Fletcher, JC. . Engadget. Verizon Media. 2012-10-19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18. Devore, Jordan. . Destructoid. 2012-12-08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