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2002
《索拉力星》(英語:)是一部2002年美國科幻劇情片,由史蒂文·索德伯格自編自導,原著為史坦尼斯瓦夫·萊姆的1961年小說《》。本片由佐治·古尼與娜塔莎·麥克洪主演,劇情講述一名太空人單獨前往的太空站調查不明事件,發現太空站氣氛詭異,而且妻子突然來到自己的面前。
索拉力星 | |
---|---|
電影海報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监制 | |
编剧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原著 | 《》 史坦尼斯瓦夫·萊姆作品 |
主演 | |
配乐 | 克里夫·馬丁內茲 |
摄影 | 彼得·安德魯斯 |
瑪莉·安·伯納德 | |
制片商 | 光影風暴娛樂 |
片长 | 98分鐘[1] |
产地 | 美國 |
语言 | 英語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二十世紀影業 |
预算 | 4700萬美元[3] |
票房 | 3000萬美元[3]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
香港 | |
臺灣 |
翻拍版權最初由詹姆斯·卡麥隆的公司光影風暴娛樂取得,索德伯格毛遂自薦,爭取到編劇和執導演筒的機會。本片於2002年5月開拍,太空船的場景於攝影棚內搭景拍攝。本片在美國上映後票房和觀眾口碑皆不佳,影評人給出的評價有褒有貶,不過大多認為本片耐人尋味。本片入圍第53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
劇情大綱
凱文收到友人吉柏瑞恩自傳來的緊急訊息,故前往對方所在的太空船艦「普羅米修斯號」,幫忙解決艦上的問題。到了船艦上後,凱文發現吉柏瑞恩已經自殺,且大廳處處是血跡。剩下兩名船員之一的史諾認為凱文無法理解發生的事,而什麼都沒有告訴他,另一名船員高登顯得焦慮。凱文還在艦上看到吉柏瑞恩的兒子,但他不該出現在這裡。
當天晚上,凱文睡著後夢見與愛人芮雅的回憶。醒來後,凱文驚覺芮雅就在身邊,因為太過驚恐而將其關入逃生艙並送入太空。隔天凱文與史諾談話後得知,他看到的芮雅是根據他的回憶產生的外星複製體,其他船員也有相同情形,這些複製體被稱為「訪客」。這段對話也揭露芮雅其實已經死了。隔天夜晚,訪客芮雅再次出現,沒有被送入太空的記憶。凱文和訪客芮雅互動後得知,訪客有感情且會思考,記得本尊生前發生的事,但沒有確實經歷過的感覺。
凱文和芮雅的過去隨著夢境逐漸揭露,兩人本來相愛甚深,卻因為芮雅沒將懷孕的事情告訴凱文就墮胎,導致關係產生裂痕。某天凱文怒而離去後,芮雅服藥自殺,令他深感愧疚。
高登決定要返回地球,主張必須先用特殊儀器來消滅索拉力星製造的訪客芮雅,但凱文不願再失去芮雅。高登將克里斯在第一天做的事情告訴訪客芮雅,使訪客芮雅變得歇斯底里,嘗試飲用液態氮自殺。然而本該死去的訪客芮雅卻因為是的產物而復活。最後訪客芮雅主動請高登協助,將自己消滅,並且沒有再出現。
之後,高登和克里斯發現他們身邊的史諾其實是訪客,真正的史諾在攻擊訪客史諾時反而被殺。他們將訪客史諾綁在艦上,準備啟動逃生艙返回地球。之後的場景顯示凱文回到了地球,然而接下來的片段又表明凱文並沒有選擇登上逃生艙。凱文站在公寓裡,看見了芮雅,懷疑自己現在的狀態是生是死。芮雅告訴他不必再以生死定義,兩人的一切都已被原諒。最後一幕中,兩人深深相擁。
演員
- 本片是克隆尼第三次與索德柏合作,前兩次分別是《戰略高手》和《瞞天過海》[5]。索德柏最初心目中的演員人選是丹尼爾·戴-劉易斯,但劉易斯當時在拍攝《纽约黑帮》[6]。索德柏沒有考慮克隆尼,但也有將劇本寄給他,一個月後,克隆尼寫信請求讓他來演[6]。克隆尼認為飾演這個角色是一次新的嘗試[4]。
- 娜塔莎·麥克洪飾演芮雅():凱文的妻子[4]。
- 傑瑞米·戴維斯飾演史諾():普羅米修斯號上的男性船員[4]。
- 索德柏打算找一名在美國知名度不高的演員來飾演該角,後來乌尔里奇將一支獨白的影片寄給索德柏,索德柏看過後受到吸引,於是選上了他[10]。
- 趙約翰飾演DBA使者#1:奉命傳訊給凱文。
製作
發展
《》是由波蘭作家史坦尼斯瓦夫·萊姆創作的1961年小說,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將其改編成同名1972年電影[5]。1998年9月底,有報導稱二十世紀福斯正代表詹姆斯·卡麥隆的公司光影風暴娛樂,協商購買1972年電影版和原著小說的翻拍版權[11]。他們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協商約5年,最後光影風暴娛樂取得了小說改編版權[4]。卡麥隆將會擔任監製,但預期不會導演[11]。史蒂芬·索德柏在16歲時看了1972年電影版[6],並且為之著迷[12]。1999年秋天,一名友人問索德柏對科幻電影有沒有興趣,而索德柏便提到了1972年版的《索拉力星》[12]。數個月後,友人回電稱卡麥隆有意願將導演位置讓給他[12],索德柏於是向卡麥隆等人接洽[13]。
索德柏與卡麥隆會面及交流想法,兩人共同認為本片是心靈層面的故事,和一般好萊塢科幻電影並不相同[4]。索德柏提出條件,他不打算先簽約,而是要以待售劇本的形式來寫劇本[4]。2000年9月,據《好萊塢報導》,索德柏有意導演1972年電影版的英文翻拍版,正在與卡麥隆談判當中。報導也表示翻拍版將由將由光影風暴娛樂製作,東家是二十世紀福斯[14]。2001年2月,索德柏在訪談中透露他正在寫劇本[13]。索德柏稱他寫劇本時利用了1972年電影版和原著小說的內容,並加入自己的想法[15]。劇本與1972年電影版和原著小說最大的差別在於,索德柏詳細描述了主角夫婦的往事,他認為若要談到關係重演,就得先知道以前發生過什麼事[4]。索德柏覺得如果本片拍得好的話,會像《2001太空漫遊》加上《巴黎最後探戈》的結合體[13]。本片是索德柏首次涉足科幻片[4],索德柏個人則稱本片是愛情電影[16]。索德柏表示,他沒有興趣製作關於未來科技的電影,而本片之所以吸引他,就是因為這則故事和未來科技扯不著關係[16]。
2001年10月29日,《綜藝》報導,索德柏將執導演筒,福斯可能會擔任美國以外地區的發行商,而美國國內可能由USA Films負責。[17]11月19日,消息稱喬治·克隆尼正在洽談擔任主演的事宜,電影預計於隔年4月開拍。克隆尼和索德柏都還沒有簽下任何合約,索德柏也有可能不直接擔任導演,而是透過公司來私下參與。兩人先前一同成立的Section Eight Productions並不會擔任製作商。[5]2002年1月9日,據報導,福斯將負責美國以外地區的發行業務[18]。2月,福斯將本片的上映日期定於該年12月13日[19]。3月,娜塔莎·麥克洪與傑瑞米·戴維斯加入演員陣容,電影預計於4月29日開拍[20][21]。7月28日,本片的上映日期提前至11月27日(感恩節檔期),一部分原因是拍攝成功如期結束[22]。
拍攝與特效
本片的主體拍攝於2002年5月5日星期日開始[23][24],地點位在洛杉磯市中心[25]。拍了一星期的外景後,劇組移師到華納兄弟片場,在19號和20號摄影棚搭景拍片[25]。本片的太空站布景為150英尺(46)×200英尺(61)[4],高兩層樓[26]:97。索德柏和劇組成員不希望本片感覺像是在很遙遠的未來[9],為了追求寫實感,索德柏和美術指導菲利浦·梅希納()在設計布景的內外時參考了國際太空站[27][26]:97。布景所需的物件無法直接買到,必須由劇組自行製作[28]。布景製作期間一度同時有約175人在布景區工作[29]。凱文在列車上的場景是在摄影棚拍攝,劇組實際做了一節車廂,而窗外景色是以藍幕後製而成[30]。凱文和芮雅的親熱戲在一個對外封閉的布景裡拍攝,現場只有兩名演員和手持攝影機的導演索德柏[31]。索德柏也擔任本片的攝影指導和剪輯師,但他堅持他的名字在製作人員名單只能出現一次,所以他分別使用了假名:彼得·安德魯斯()和瑪莉·安·伯納德()[32]。
全片共有超過100個數位特效鏡頭[33]。索拉力星出現在37個鏡頭當中,星球的樣貌不斷變化,反映角色的心情[33]。光影風暴娛樂僱用罗伯特·斯托姆伯格來與梅希納一同發想該星球的設計,節奏特效工作室和藝術家理察·貝利()再一同打造該星球的構成元素[33]。對於索拉力星上的大氣特效,貝利使用自家研發的粒子系统「胞子」()來製作超高密度的畫面,每一幀有十億多個粒子[33]。Cinesite為雅典娜號和普羅米修斯號進行3D建模,這兩者出現在20個鏡頭中[33]。劇組並沒有實際打造太空船的所有細節,而是在後期製作中加入用Studio Paint、Photoshop和Deep Paint製作的材質貼圖[33]。光線方面,劇組使用PhotoRealistic RenderMan來營造太空中的光線,Cinesite成員觀賞《2001太空漫遊》和《終極太空站》當作參考[33]。Cinesite還製作了芮雅奇蹟自癒的特效橋段,並負責在最後階段整合電影中的所有特效[33]。Cinesite負責的特效部分在2002年11月收尾[34]。
上映
2002年8月,本片的一個片段於聖地牙哥國際動漫展播出[37]。11月19日,本片的首映禮在好萊塢運動俱樂部舉辦,導演索德柏、主演克隆尼等人皆有出席,另有許多嘉賓[38]。11月27日,本片於全美劇院上映[3]。電影分級方面,本片原本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分為R級,理據為性內容和裸露畫面[39],索德柏與福斯高層吉姆·賈諾普洛斯為此於2002年11月13日向MPAA提出申訴,最終本片在沒有任何刪減的情況下被重評為PG-13級[40]。
反響
評價
本片獲得多數影評人的讚美。影評匯總網站爛番茄收集210份評論文章,其中有139份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66%,平均得分6.60(最高10分),該網站的共識評價寫道:「《索拉力星》節奏緩慢、理智而且曖昧,並不是一部適合所有人的電影,但該片有著耐人尋味的問題引人思考。」[註 2][41]另一網站Metacritic上收集的42篇評論中則有25篇好評,2篇差評,11篇褒貶不一,綜合評分65(最高100),屬好評居多[42]。
《芝加哥太陽報》的罗杰·埃伯特給予本片3.5顆星(滿分4顆)的好評,稱塔尔科夫斯基導演的1972年電影版很迷人,而本片就像是從塔尔科夫斯基的莊嚴風格解放出的同一個故事,更加簡明易懂,同時也傾注全力於主題概念,並無妥協[43]。《滾石雜誌》的彼得·崔維斯打出3.5顆星(滿分4顆),指出索德柏不疾不徐地掌握了原著中關於幻覺和現實的想法,並表示:「《索拉力星》是燒腦的極致,它的魔咒在回家路上都一直揮之不去。」[註 3][44]
《旧金山纪事报》的影評人米克·拉薩爾給予本片差評,他在技術層面上稱讚本片,但表示:「《索拉力星》稱不上一部自發的真心之作,更像是面無表情地朝藝術之重要性捅了一刀。」[註 4][45]《娱乐周刊》的歐文·格雷伯曼打出「C」,認為索德柏意在透過本片來炫耀他的潮流聲望,並批評電影的心理描寫粗略抽象,無法引發觀眾的感情[46]。2002年12月8日,原著作者史坦尼斯瓦夫·萊姆發表了相關評論。萊姆當時還沒看過本片,僅是透過影評大致了解電影內容,他提到《紐約時報》稱該片為「愛情故事」,指出他筆下的原著小說著重於外星生命,絕非男女情愛[47]。
票房
《索拉力星》被視為福斯當時預定推出的票房支柱()之一[48],於2002年的感恩節檔期在美國上映,同期上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星銀島》和《驚奇八夜》[49]。發行商分析,這三部電影的觀眾群不同,重疊的影響比較小[49]。本片在首映當周共有2,406家電影院放映[50],星期三至星期日的五天票房共計950萬美元,排名第七[51]。福斯發行部門的布魯斯·史奈德()承認對票房感到失望,指出:「本片評價良好,只是觀眾可能不想在這個節日假期看這種電影,他們遲早還是會買票。」[註 5][51]根據CinemaScore在剛上映時所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最差的「F」,相當罕見[52][53]。隔週末,本片的票房為230萬美元,較首週暴跌66%,被擠出票房前十[54]。
根據Box Office Mojo統計,本片的全球總票房為3000萬美元,其中北美收入占1497萬,其他地區占1502萬,不及預算的4700萬美元[3]。
獎項
註:按頒獎日期排序。
獎名/影展名 | 頒獎日期 | 獎項 | 入圍者 | 結果 | 來源 |
---|---|---|---|---|---|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獎 | 2002年12月30日 | 最大失望 | 《索拉力星》 | 獲獎 | [55][56][57] |
愛爾蘭影劇獎 | 2003年 | 最佳電影女主角 | 娜塔莎·麥克洪 | 提名 | [58] |
卫星奖 | 2003年1月12日 | 最佳音效 | 賴瑞·布萊克(Larry Blake) | 獲獎 | [59][60][61] |
最佳男配角 | 傑瑞米·戴維斯 | 提名 | |||
柏林国际电影节 | 2003年2月 | 正式競賽 | 《索拉力星》 | 提名 | [62][63][64] |
黑膠捲獎 | 2003年3月2日 | 最佳女配角 | 维奥拉·戴维斯 | 提名 | [65] |
土星獎 | 2003年5月18日 | 最佳電影男主角 | 佐治·古尼 | 提名 | [66][67] |
最佳電影女主角 | 娜塔莎·麥克洪 | 提名 | |||
最佳科幻電影 | 《索拉力星》 | 提名 |
備註
- 原文:
- 原文:
- 原文:
- 原文:
- 原文:
參考資料
- .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03-01-06 [2016-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英语).
-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電影年鑑》 2004,第85頁.
- . Box Office Mojo. [201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英语).
- . Urban Cinefile. 2003-02-27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8) (美国英语).
- Dunkley, Cathy. . Variety. 2001-11-20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Koltnow, Barry. . The Orange County Register. 2002-12-01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The Seattle Times Archives (美国英语).
- . Der Spiegel. 2003-03-12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德语).
- Soderbergh, Steven (Director); Cameron, James (Producer).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3分鐘處. 2003.
- Crew.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1分鐘處. 2003.
- Crew.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0分鐘處. 2003.
- . The Atlanta Constitution. 1998-09-25: E2 [2023-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Newspapers.com (英语).
- . LExpress.fr. 2002-02-01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法语).
- Gore, Chris. . Film Threat. 2001-02-18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美国英语).
- Brake, Scott. . IGN FilmForce. 2000-09-12 [202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01) (英语).
- Gore, Chris. . Film Threat. 2001-02-17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美国英语).
- Crew.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6~17分鐘處. 2003.
- Fleming, Michael. . Variety. 2001-10-30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Fleming, Michael. . Variety. 2002-01-10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Variety Staff. . Variety. 2002-02-15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Feiwell, Jill; Fleming, Michael; McNary, Dave. . Variety. 2002-03-10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Fleming, Michael. . Variety. 2002-03-14 [2022-09-21] (美国英语).
- DiOrio, Carl. . Variety. 2002-07-29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373 (20). 2002-05-10: 1, 12-13 (英语).ProQuest 2470958615
-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373 (28). 2002-05-21: 29-30, 32, 34, 36, 40-55 (英语).ProQuest 2467933798
- . Contactmusic.com.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Hanson, Matt. . Waltham: Focal Press. 2005. ISBN 0-240-80772-3 (英语).
- Crew.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1~12分鐘處. 2003.
- Crew.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2分鐘處. 2003.
- Crew.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3分鐘處. 2003.
- Crew. (《索拉力星》DVD特別收錄). 20th Century Fox. 事件发生在 15分鐘處. 2003.
- Hiscock, John. . The Mirror. 2003-02-28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The Free Library (英语).
- Snyder, Gabriel. . Slate Magazine. 2007-01-02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英语).
- Doyle, Audrey. . Computer Graphics World. December 2002, 25 (12) [2022-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0) (英语).
- Graser. . Variety. 2002-11-15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美国英语).
- Jones, Chris. . BBC.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英国英语).
- . AllMusic.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英语).
- McLean, Thomas J. . Variety. 2002-08-05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Horwitch, Lauren. . Variety. 2002-11-21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美国英语).
- Welkos, Robert W. . Los Angeles Times. 2002-11-05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Welkos, Robert W. . Los Angeles Times. 2002-11-15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 Rotten Tomatoes.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英语).
- . Metacritic.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英语).
- Ebert, Roger. . Rogerebert.com.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英语).
- Travers, Peter. . Rolling Stone. 2002-11-27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2) (美国英语).
- LaSalle, Mick. . SFGATE. 2002-11-27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美国英语).
- Gleiberman, Owen. . EW.com.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2) (英语).
- Lem, Stanisław. . Stanisław Lem's official website. 2002-12-08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8) (英语).
- Bing, Jonathan; McNary, Dave. . Variety. 2002-07-26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美国英语).
- DiOrio, Carl. . Variety. 2002-09-29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美国英语).
- Variety Staff. . Variety. 2002-11-27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美国英语).
- DiOrio, Carl. . Variety. 2002-12-01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3) (美国英语).
- McClintock, Pamela.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1-08-19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美国英语).
- Zeitchik, Steven. . Los Angeles Times. 2010-09-07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美国英语).
- DiOrio, Carl. . Variety. 2002-12-08 [202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美国英语).
- . PR Newswire. 2002-12-30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英语).
- Scherzer, Barbara; Oei, Lily. . Variety. 2003-01-03 [202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美国英语).
- . The Washington DC Area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2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美国英语).
- . Irish Film & Television Academy.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英语).
- Berkshire, Geoff. . Variety. 2002-12-17 [202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美国英语).
- Martin, Denise. . Variety. 2003-01-14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7) (美国英语).
- . 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 [202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7) (英语).
- Meza, Ed. . Variety. 2003-01-10 [202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美国英语).
- . Berlinale.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5) (英语).
- . Berlinale.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5) (英语).
- . Black Reel Awards.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美国英语).
- Phillips, Jevon. . Variety. 2003-03-07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美国英语).
- . Saturn Awards. [200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5-25) (英语).
延伸閱讀
- Zafiris, Anna. . Grin. 2004 [2022-10-06]. ISBN 978-3-640-5260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英语).
- McFarland, Douglas. . . Lexingt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10-12-17: 267-280 (英语).
- Moses, Michael Valdez. . . Lexingt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10-12-17: 281-304 (英语).
- Zanardo, Andre. . . Hove: Routledge. 2011: 49-65. ISBN 978-0-415-48897-6 (英语).
外部連結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索拉力星》的资料(英文)
- 爛番茄上《索拉力星》的資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索拉力星》的資料(英文)
- 豆瓣电影上《索拉力星》的資料 (简体中文)
- Metacritic上《索拉力星》的資料(英文)
- AllMovie上《索拉力星》的资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