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英語:,常用縮寫:或),简称港中大(深圳)港中深,在香港常称中大(深圳)“深圳中大”[3],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4]

校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老南门
校训博文約禮[1][2]
创办时间2014年2014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学校标识码4144016407
学校类型研究型大學
中外合作办学
理事长段崇智教授
党委书记李学金教授
校长徐揚生教授
副校长羅智泉教授 副校長(學術及科研)
朱世平教授 副校長(外事及学生事务)
阮健骢先生 副校長(行政)
李学金教授 协理副校长及科研处处长
蔡小强教授 协理副校长
王丛教授 协理副校长
黄建伟教授 协理副校长
教师人數约400(2021年)
学生人數約7,000(2021年)
校址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
22°41′24″N 114°12′29″E
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代表色
  [1]
昵称龙大(LGU)
吉祥物鳳凰[1]
隶属广东省教育厅
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
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
網站www.cuhk.edu.cn
位置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简化字

港中大(深圳)采用书院制,拥有七所书院: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祥波书院道扬书院厚含书院第七书院。截止2020年11月,校园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分为上园下园中园;辖6个学院及研究生院。[5]港中大(深圳)錄取生源質量在廣東省和中外合辦大學中長期位居前列,[6][7]目前共有10,000多名學生就讀[8]

大學辨識

校徽

港中大(深圳)与港中大共享同一校徽。以盾形与「雙色回頭鳳」設計。盖自汉代以来之中国神话中,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象征坚毅与果敢。

校训

港中大(深圳)校训为「博文约礼」,意为知识深广、遵守礼仪,以见德智并重之教育方针。[2]其语出于《论语》雍也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

歷史沿革

创办港中大(深圳)的目的有二:第一,希望移植香港中文大学几十年来成功的办学模式,包括优秀的办学理念,成熟的管理机制和严格的学术体系到中国内地;另一方面,希望能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的、有社会担当的、新一代创新型专业人才。

1970年代末,香港中文大学与内地多所大学及机构合作,进行研究及举办合办课程。而港中大的发展策略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在珠三角一带的教学协作,在深圳增设开办学位课程的高等院校就是其中的契机。

2009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專責小組探討在深圳設立校園的可行性,並在2010年2月6日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教育合作備忘錄,表達雙方意向,在教育領域先行先試,在龙岗区建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後改為現名)[9][10]

2011年3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框架協議;同年7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與深圳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合作籌建港中大(深圳)。

2012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內部設立多個籌劃工作小組,就學術、校園發展、人力資源及財務的事宜積極探討並給予意見。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曾多次舉辦諮詢簡報會,讓教職員、學生、校友及關心中大發展的各界人士了解港港中大(深圳)的發展,並給予意見和建議;10月11日,國家教育部於深圳龍崗區港中大(深圳)選址舉行的儀式上宣佈正式批准籌建港中大(深圳),是港中大(深圳)發展的里程碑。

2013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详细办学协议,并组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8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徐扬生正式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任期四年,并于同日辞任港中大副校长及工程學院教授一职[11],时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沈祖尧教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理事会主席。

2014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9月2日,港中大(深圳)举行开学典礼,迎来第一批学生313名[12]

2015年,港中大(深圳)与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广东省、浙江省计划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13]

2016年11月19日,港中大(深圳)舉辦首届硕士生毕业典禮。[14]

2017年1月1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托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设立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15];4月10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领衔的港中大(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和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领衔的港中大(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同时成立[16]

2018年3月12日,港中大(深圳)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成立[17];3月29日,港中大(深圳)第四间书院祥波书院举行成立典礼[18];5月20日,港中大(深圳)举行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19];11月14日,港中大(深圳)成立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20]

2019年1月,深圳市政府、港中大、港中大(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和附属医院[21];3月,港中大(深圳)宣布筹建深圳音乐学院[22]

2020年7月1日,港中大(深圳)成立数据科学学院[23];8月,港中大(深圳)成立音乐学院,以此筹建深圳音乐学院[24];9月,港中大(深圳)与深圳市卫健委、港中大合作举办港中大(深圳)医院[25];12月,港中大(深圳)与龙岗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26]

2021年1月,港中大(深圳)与龙岗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建设港中大(深圳)附属学校与附属教育集团[27];8月,医学院成立;9月,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启动共建深圳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心;12月,与龙岗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明确龙岗区人民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建设。

2022年2月,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并入医学院;9月,港中大(深圳)成立第五间书院道扬书院[28];10月,与港中大合办“2+2”双主修本科课程[29]

2024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建校十週年大會暨發展論壇。[30]

学术

教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采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质量监控以及学位颁授标准,由港中大教务会负责审批和监督港中大(深圳)的学位课程,并指导及管理授课和教学有关事宜,监管港中大(深圳)学位资格认证的水准。港中大(深圳)录取的学生亦会注册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31][32]

研究

港中大(深圳)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传统的同時,适应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强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目前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包括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新能源与能效管理、现代生物信息工程、经济金融与物流、新型材料科学等领域。

截止至2022年10月,港中大(深圳)已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基地等近70个,获批建设资金合计近30亿元,科研平台建设初具规模[33]

學術排名

大學排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全球排名
《ARWU》世界排名[34]501-600名(2023)
國內排名
《ARWU》國內排名[35]中国合作办学大学第1名(2023)[36]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所有学位课程均获香港中文大學教务会监管,以确保所頒授学位符合中大学术标准及教学质素。[37]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獲得由中大頒發的學位。由於建校時間尚短,港中大(深圳)尚未提供資料參與國際大學排名。[38]僅個別項目參與國際排名。目前,其官網顯示「香港中文大学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8名」。[39]2022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碩士項目(Master of Science in Data Science)進入QS商科碩士(商業分析)2023排行榜,位列中国第1、亚洲第2、全球第23。[40][41]

2023年7月,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曾發表聯合通告稱,正考慮安排後者將來獨立參與年輕大學排名榜等排名或兩校「聯合排名」,因此引發風波[38]

相關資源

图书馆中的中大赠书

截止2018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有两座图书馆,分别是大学图书馆和黄宜弘梁凤仪伉俪图书馆。黄宜弘梁凤仪伉俪图书馆于2014年9月启用,大学图书馆于2017年末启用。图书馆馆藏有接近近六十万册纸本藏书,部分藏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共享。电子资源当今已成为主导,图书馆提供可使用的电子书大概有三百一十万册、电子期刊一万二千八百多种、各类数据库约六百七十种及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部分电子资源。[42]

办学条件

國內招生

2017年,一共951名内地本科生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录取。其中,理科录取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124分,文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81分,大多数省(市)文科最低位次在前1%以内,理科最低位次在前2%以内,英语平均分达到135分。各省文理科高分学生对于港中大(深圳)的报考热度持续增加,广东省理科第一名、福建省理科第二名等一大批高分考生,都报考了港中大(深圳)。[43]2017年,港中大(深圳)亦成为全国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唯一录取到“省状元”的高校。2014年共录取300名学生,所录取文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50分,理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77分;2015年共录取626名学生,所录取文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64分,理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93分;2016年共录取806名学生,文科分数平均超过各地一本线72分,理科分数平均超过各地一本线113分。[43]

2017年,港中大(深圳)共录取硕士研究生328名,博士研究生18名,大多数来自于国内外著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44]

港澳台招生

2024年起,預計通過港澳台聯考招收港澳台籍學生,以及通過台灣學測成績招收台灣學生。[45]

毕业生去向

2018年5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隆重举行了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271名首届本科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271名首届经管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择本科后前往国外(境外)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65%,选择马上就业的比例约35%。

选择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人均收到3个以上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自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大学都向同学们抛出了橄榄枝,超过41%的錄取名額来自于美国的知名大学。其中,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纽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博科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了给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最多的世界知名大学。其中,部分学生直接被世界著名高校的博士项目录取。

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收到了来自国内外各大知名公司的offer,由于港中大(深圳)首届毕业生全部来自经管学院,所以,从行业分布看,本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以投行、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互联网、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为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汇丰银行中國銀行(香港)宝洁可口可乐、思略特、腾讯华为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今日头条等单位成为了为学生们被錄用最集中的单位。港中大(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平均年薪近14万元人民币[46]

院系专业

截止至2022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设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研究生院,覆盖理学、工学、文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共计25个本科专业和28个研究生专业。

学院 专业
经管学院 国际商务
  • 环球商务管理
  • 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科学
  • 国际商务经济学
金融工程
(与理工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培养)
  • 量化金融
  • 金融科技
市场营销
金融学
会计学
理工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论数学
  • 应用数学
  • 金融数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计算机工程
  • 电子工程
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人文社科学院 翻译
应用心理学
英语
  • 国际企业文传
  • 法律事务
  • 语言技术
数据科学学院 统计学
  • 金融统计
  • 统计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医学院 临床医学
生物信息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科学
药学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研究生院 研究型研究生专业
  • 全球研究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 翻译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 应用心理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 生物科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 经济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 金融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硕士-博士专业
  •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博士专业
  • 数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 数据科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
授课型研究生专业
  • 同声传译文学硕士专业
  • 翻译专业(笔译/口译)文学硕士专业
  • 全球研究文学专业
  • 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专业
  • 城市学社会学硕士专业
  • 公共政策文学硕士专业
  • 会计学理学硕士专业
  • 经济学理学硕士专业
  • 金融学理学硕士专业
  • 管理学理学硕士MBM专业
  • 数据科学理学硕士专业
  •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理学硕士专业
  • 通信工程理学硕士专业
  • 金融工程理学硕士专业
  • 市场学理学硕士专业
  •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理学硕士专业
  • 金融EMBA
  • 生物信息学理学硕士专业

师资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有520余名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国际计算机学会(ACM)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47]

教学建设

教育部规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收学生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应当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并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和合作办学协议颁发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对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学校可依照以上条例、规定和协议,按照香港中文大学同类项目在香港地区招生标准自主招生录取,并颁发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

港中大(深圳)继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传统,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实行中英双语教学,书院制和通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跨领域,跨文化的创新型国际专业人才。 

中、英双语教学及国际化

港中大(深圳)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着重语言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面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港中大(深圳)师生均来自世界各地。港中大(深圳)将广邀认同港中大理念的世界知名学者于大学任教,带领大学发展。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港中大(深圳)本科课程重要的一环,亦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素来以其全面而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著称于国际,并于2015年获得美国通识及博雅教育课程协会(Assciation for General andLiberal Studies,简称AGLS)颁发的通识教育优化模范课程奖(2015 Exemplary Program Award for Improving General Education),成为首间来自美国以外的获奖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传承港中大通识课程博雅教育理念,将其视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全体本科生提供专业教育之外的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胸怀全球、关心家國社会的公民。

通识教育基础课为本科生建立共同的文化基础,透过阅读经典选篇,提升他们对人类处境的感知,并促进师生在这些问题上的智性对话。课程分为两个科目,即“与人文对话”及“与自然对话”,两科均使用香港中文大学自编教材,涵括来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庄子、达尔文、牛顿等人的经典人文,並延伸至中國思想文化、故宮學的相關研究与各類人文社會科学著作原文。基础课采用讲座和小组研讨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阅读经典原著及智性写作能力。

在通识基础课之外,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进一步扩阔同学视野,引介他们探究人类智性关怀的四个基本范畴:人与自身文化承传的关系、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与其他人的关系及与自身的关系。科目强调同学对不同学科处理问题的学术方法有一定的理解,特别是掌握这些方法对分析当代议题的重要性。学生须在以下四个范畴中至少各选修一门课程:中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

合作交流

截止至2017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科尼大学等知名大学签订暑期课程协议;港中大(深圳)还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波士顿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韩国科学技术院香港中文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大学签订交换或交流协议;同时港中大(深圳)还与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大学签订了3+2、4+1等本硕连读协议。[48]

在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开展“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的基础上,港中大(深圳)又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签署了“环球商务与创新” 专业的合作培养协议,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学习成长,适应未来全球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此外, 学校还与明尼苏达大学签订了师资交换协议,每年从明尼苏达大学引进近十名教授来港中大(深圳)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截至2020年9月,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107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达到183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

书院制度

港中大(深圳)实行书院制度,共有七所书院,分别为逸夫書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祥波书院道扬书院厚含书院第七书院。其中第七书院为研究生书院。每个港中大(深圳)的全日制学生都将隶属于一所书院;书院经理事会通过设立,每一书院有各自的章程。

与港中大一样,港中大(深圳)的书院为非独立学院,权力有限:不提供教学功能,仅提供非形式教育、住宿设施、奖学金资助等功能。相比港中大的书院制度,港中大(深圳)有所创新但其下书院自治权力更低:所有教學人員(包括研究生在内)均可隶属一间书院且無科系限制;但每所书院其下并未设有独立学生会(仅有宿生会),且各书院并无独立图书馆。

管治架構

港中大(深圳)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会为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並擁有最終決策權[49]。理事长由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出任[49]。理事会成員共16人,除校長外,港方代表7人、深方代表8人。[50]

大学理事会
理事长 段崇智教授
成员   李清泉教授
陈金教授
陈伟仪教授
程伯中教授
高文教授
林伟雄先生
李学金教授
梁定邦博士
宋春山教授
唐杰教授
涂辉龙先生
吴启迪教授
徐晨教授
徐航先生
徐扬生教授
大学主管人员
校长 徐扬生院士
副校长(学术) 罗智泉院士
副校长(外事及学生事务) 朱世平院士
副校长(行政) 阮健骢先生
协理副校长(研究事务)兼科研处处长 李学金教授
协理副校长(教育及港中大事务) 蔡小强教授
协理副校长(学生事务)兼逸夫书院院长 王丛教授
协理副校长(拓展事务) 黄建伟教授

歷任校長

肖像 校長 上任 卸任 備註 参考
徐揚生
教授
2013年
8月
現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政協常委 [51]

各書院院長

成員書院 院長
逸夫书院 王丛教授
学勤书院 顾阳教授
思廷书院 陈永勤教授
祥波书院 叶立新教授
道扬书院 呂宗力教授
厚含书院 鄭紹遠教授
第七書院 洪明雁博士(副院長代行院長職)

校园建设

建设沿革

自2012年港中大(深圳)确定选址后,随即举办国性际建筑设计竞赛,最终由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为首团队(与嘉栢建筑师事务所及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协作)夺得首名,并获采用其校园设计方案。

2013年,港中大(深圳)第一期校园设计方案成为世界建筑节入围作品。

在设计工作完成后,第一期校园及启动区校园随即于2012至2017年间,展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计划改建三幢前大运文化园大楼为行政大楼(道远楼)、启动区图书馆(知新楼)、教学楼(诚道楼),以及其他非启动区大楼地基及上盖工程;而第一期校园建筑包括四座教学楼、两座科研实验楼、行政大楼、大学图书馆、会堂、体育馆、体育场,以及四所书院。

2014年,道远楼、诚道楼及体育馆等启动区设施翻新工程完工,并于3月重新入伙,而启动区图书馆(知新楼)亦率先于2014年启用4层中的首两层。

2016年6月,为善用启动区设施迁往一期新建大楼后腾出的空间,校方正式启动原有三幢大楼的改建计划,并进行招标;9月4日,第一期校园首幢新建大楼——逸夫书院启用,并举行成立典礼;同时宿生亦已入伙。

行政楼

2017年8月,首期其他新建楼宇(包括教学及实验室大楼、学生活动中心、逸夫国际会议中心、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三所书院)完工收楼,而致敬香港中文大学百万大道而设计的中央大道(亦称百万大道),也同时启用;为配合新建大楼启用,相关家俱合约亦已于7月起进行招标。辦公樓的空調設備在啟動初期,無法供暖,設計的評估方面,可能沒有考量到廣東一帶的冬季氣溫。

2018年3月,祥波书院建成完工,并举行成立典礼;4月,新建楼宇全部投入教学使用,第一期校园(除体育场)建设告一段落。同时,第一期校园体育场建设方案获批;第二期校园建设开始初步规划,拟定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52]

2023年5月,医学院项目开工,总用地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包括新建教学大楼、实验教学楼、科研大楼、图书馆、行政楼、教师公寓、学生书院以及室内体育馆等16栋建筑,改造1栋建筑。

2023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二期校园落成[53]。待医学院、音乐学院建筑完成后,校园总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133万平方米[54]

校园环境

港中大(深圳)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深圳国际大学园,背靠神仙岭,毗邻大运公园,由盐龙大道两侧地块组成。校址前身为专为深圳大运会而设的大运文化园及大运会射击场,以及邻近空地。校园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500亩,拟建设校舍面积为336,345平方米。第一期校园占地约100万平方米。

神仙湖

校园内主要建筑量体沿着城市街廓配置,远离山体,以求维持自然生态的完整性。由山麓到绿地到构筑以“山/林/院“三个平行的线性空间展开:礼堂、行政楼、图书馆、学生中心以及书院沿着山麓, 以序列单体建筑的形式展开,衬托山体并保持校园空间和山体的联系。教学大楼以交叉院落形式沿城市街廓形成半通透的屏障。校园中央设计有宽广的林荫中轴,一方面延续了杰斐逊校园绿地中轴的空间传统,另一方面将对称轴线转化为非对称的自然绿地,连接了校园西侧的山体生态。[55]

大学校园分为上园、中园、下园三个部分,上园目前主要包括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祥波书院、道扬书院、教职员宿舍及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下园规划主要包括道远楼、知新楼、乐天楼、诚道楼、志仁楼、行政楼、大学图书馆、黄宜弘梁凤仪伉俪图书馆、教学楼(A、B、C、D)、科研实验楼(A、B,當中B座名為涂輝龍樓)、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及逸夫书院等。[56]

交通

附屬机构

附属医院

附属学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成立于2021年。

  • 知新学校:前身为2003年创办的龙岗区福安学校,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 道远学校:原为龙飞学校,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 礼文学校:位于罗湖区东湖街道,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22年9月开学。
  • 时进学校:位于龙岗区园山街道,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学时间未定。

相關事件

學位證書爭議

按照規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註 1]的学生在入學時會自動注册成为香港中文大学[註 2]的学生,畢業時獲頒香港中文大學學位證书(注明「深圳」字樣以作區別)与獲中國教育部批准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毕业证书[57][58]

然而,中大(深圳)建校初期,曾传闻两校的学位证书內容一致,且未區分“校區”,中大學生因此擔憂其學位「貶值」[59]。前中大學生會會長陳詠智亦曾指出,按1963年香港立法局通過的《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中大畢業生至少要在中大校園修讀過兩年方可獲頒學位,而中大(深圳)學生從未在香港修讀,因此其畢業生按理不能獲頒中大畢業證書[60]

「共享排名」風波

2023年7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學发表了一份「聯合通告」,通告表示「我們正在考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來或者獨立參與年輕大學排名榜等排名」 。然而,兩校各自所發佈通告内容有一定出入。在中大(深圳)的通告中,多出了「或者和香港中文大學合併數據,聯合排名」一句。此通告受到中大的中国内地學生質疑,進而連署抗議。及後,该通告遭移除。[61][38]中大在7月29日發表聲明稱「沒有改變參與世界大學排名的方式」亦「未有考慮作出任何改變」,同時強調將「致力於在『一個品牌,兩個校園』的框架下積極推動兩個校園間的進一步合作」。[62]

學術自由争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辦學起,其學術自主一直備受關注。創校初期,時任港中大(深圳)理事長、中大校長沈祖堯曾承诺深圳分校将民主治校、尊重學術自由,营造宽松学术环境,保障獨立思考,并表示不擔心學校被「染紅」,[63]更爭取不開設黨委[64]。他甚至明確表示,在即將設立的深圳校區有關六四天安門的討論將不會被視為禁忌話題。[65]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校方开始設立黨委、黨校、黨支部等黨政機關,引發外界对其学术自由承诺的質疑[66][67]。對此,港中大(深圳)發言人未作出正面回應,僅稱中外合辦大學「有別於一般內地大學由黨委領導的管理方式」,且表示其「民主管理學校,充分尊重學術自由」。然而,2019年有自稱是港中大(深圳)校友的人士發帖透露,「(學校)團委已取得對現時大學學生會的管理權,中大(深圳)學生會成員的選舉均由團委決定;部份關注社會的通識課程亦被取消,亦有台灣及外國教職員被警告或勒令停課。」[66]

另據《明報》報導,港中大(深圳)建校初期原擬採用香港中文大學的VPN供學生上網,但校方最終「妥協」採用內地的VPN,意味著學生只能瀏覽經過政治審查的訊息[68]

註釋

  1. 以下简称中大(深圳)
  2. 以下简称中大

参考文献

  1. . CUHK. [2014-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2. (PDF). 香港中文大學. [2009-07-02] (中文(香港)).
  3. . [2022-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4. . [2018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7日).
  5. . [2017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7日).
  6. . sz.bendibao.com. [2024-03-17].
  7. 新周刊. . k.sina.cn. 2021-11-09 [2024-03-17].
  8.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周年. [2024-01-10].
  9. . www.cuhk.edu.hk. [2019-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10. . [201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6).
  11. .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 Information Service Office, CUHK.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2) (美国英语).
  12. . gd.qq.com.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2) (中文(中国大陆)).
  13. . [2018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7日).
  14. . www.cuhk.edu.cn.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中文(简体)).
  15. . www.cuhk.edu.cn.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中文(简体)).
  16. . www.cuhk.edu.cn.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中文(简体)).
  17. . idda.cuhk.edu.cn.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中文(简体)).
  18. . www.cuhk.edu.cn.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0) (中文(简体)).
  19. . www.cuhk.edu.cn.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中文(简体)).
  20. . www.cuhk.edu.cn.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21. . app.myzaker.com.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8).
  22. 孙颖. . static.nfapp.southcn.com.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英语).
  23. . www.eol.cn.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24. . www.sznews.com.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25. . www.dutenews.com.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26. . www.lg.gov.cn. [2021-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27. . www.sznews.com. [202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28. . 深圳新闻网.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5).
  29. . 中新网.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7).
  30. .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2024-03-25] (中文).
  31. . www.cuhk.edu.cn.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0).
  32. . [2018年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7日).
  33.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2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34. .
  35. .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36. . www.shanghairanking.cn. [2024-03-17].
  37.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 [2024-03-27] (中文(香港)).
  38. . 香港01. 2023-07-29 [2023-07-29] (中文(香港)).
  39. . www.cuhk.edu.cn. [2024-03-27].
  40. . Top Universities. [2024-03-27] (英语).
  41.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 [2024-03-27].
  42. . www.cuhk.edu.cn.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3).
  43. . www.cuhk.edu.cn.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中文(简体)).
  44. . www.cuhk.edu.cn.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中文(简体)).
  45.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年起招收港澳台學生
  46. . www.cuhk.edu.cn.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中文(简体)).
  47.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2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48. .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2013-03-19 [2024-03-17] (中文).
  49. . www.cuhk.edu.cn. [2024-03-27] (中文(简体)).
  50.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周年.
  51. . www.rocco.hk. [2018-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美国英语).
  52. . cuhk.edu.cn.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53.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周年.
  54. 王維仁建築設計研究室. . World-Architects.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55. . www.cuhk.edu.cn.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中文(简体)).
  56.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内本科招生网.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学术质量控制和学位颁授标准,由香港中文大学教务会负责审批和监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位课程。符合香港中文大学学位要求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学生将获颁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57. . 大學線. 2017-12-14 [2024-03-24] (中文(香港)).
  58. . on.cc東網. 2016-02-14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59. . 星島日報. 2018-04-04 [202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中文(香港)).
  60. . Channel C. 2023-07-29 [2023-07-29] (中文(香港)).
  61. . 獨立媒體. 2023-09-16 [2024-03-25] (中文(香港)).
  62. . 星島日報. 2012-10-11 [2024-03-28] (中文(香港)).
  63. 黃雪晴. . 中大學生報. 2018, (迎新特刊2018)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64. Johnny Tam.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4-02-07.
  65. . 蘋果日報. 2019-09-20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66. . 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 2023-03-08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67. . 明報. 2015-04-08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