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歷史
香港足球歷史有至少約170年,開埠初期由英國傳入香港,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足球是黃金年代,在1945年至1969年,香港市民為足球比賽廢寢忘餐,經常通宵購票,萬人空巷;香港曾經被譽為遠東足球王國以至亞洲足球王國。
戰前
亞洲第一間足球會香港足球會於1886年成立,先後創辦香港足球銀牌賽及香港甲組足球聯賽。香港足球總會在1914年成立,華人足球隊和天才足球員湧現,包括香港球王李惠堂、包家平、孫錦順、譚江柏、黎兆榮、卓石金、李碩友、鄭少康、葉北華和李天生等。
戰後
1945年8月香港重光後,駐港英軍雲集,當中不乏足球好手,時任英軍運動主任軍曹羅渣士隨即聯繫留港的華人足球人士安排友誼賽。同年10月,雖然香港足總尚未恢復運作,香港軍政府與足球界成立委員會籌辦足球聯賽。軍政府先後舉辦由英軍聯、空軍、海軍、金冕多和華聯等球隊角逐的「華國杯」和「文錦杯」。
1946年1月,「復興足球總會」舉辦「復興聯賽」,由南華、光華和東方等3支華人球隊與9支洋隊共同參賽,本屆聯賽只進行單循環比賽,最終由空軍取得冠軍,亦是最後一支奪得甲組聯賽桂冠的英軍球隊。年底「復興足球總會」正式恢復「香港足球總會」之名並復辦足球聯賽,黃家駿成為戰後首任足總主席。
1948年,香港球員為主力的中華民國取得倫敦奧運足球項目參賽資格。
1950年代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著名球星有朱永強、莫振華、高保強、姚卓然、黃志強、黃兆和、何祥友、張子岱和張子慧等。
1954年,香港足球總會加入國際足球協會。同年亞洲足協成立,香港為創始會員之一。同年馬尼拉亞運,香港球員為主力的中華民國首次贏得足球金牌。
1956年,香港主辦首屆亞洲盃,並獲得季軍。
1990年代:小陽春
1989年重新開始引入外援政策,九十年代傳统勁旅南華、東方、星島、流浪再次大攪,電子字典快譯通借用花花會籍參賽,並斥資逾千萬元組成巨型班與列強抗衡,再次吸引球迷入場。
東南大戰再可以坐滿旺角大球場。九十年代亦有多支商業球隊如依波路、好易通及快譯通加入,令球市更熱鬧。1996年5月30日,甲組聯賽總決賽快譯通對南華,有31,088人入場,是大球場重建後,本地聯賽入座率最高的聯赛。
參考資料
相關文獻
- 《香港足球史話(1945-1969)》,楊志華 著,明文出版社,2009年,ISBN 978-962-8994-89-2
- 《香港足球誌》,莫逸風 黃海榮 著,上書局,2008年,ISBN 978-988-17735-2-4
- 《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李峻嶸 著,三聯書店,2015年,ISBN 978-962-04378-2-3
- 《簡明香港足球史》,賴文輝 著,三聯書店,2018年, ISBN 978-962-044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