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757
馬自達757((日語)マツダ・757)是1986年由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關係企業Mazdaspeed設計開發、為參加JSPC全日本運動原型賽車耐久錦標賽((日語)全日本スポーツプロトタイプカー耐久選手権)和利曼24小時耐力賽的原型賽車(prototype racing car)。
類別 | C組賽車、JSPC全日本運動原型賽車耐久錦標賽、美國IMSA GTP大賽 | ||||||||
---|---|---|---|---|---|---|---|---|---|
製造商 | Mazdaspeed | ||||||||
設計師 | 三村建治 | ||||||||
技術參數 | |||||||||
底盤 | 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 | ||||||||
13G型三轉子引擎 1,962c.c.(654c.c. X 3) 自然進氣 | |||||||||
變速器 | 手排 | ||||||||
參賽歷史 | |||||||||
著名的 參賽車隊 | Mazdaspeed | ||||||||
著名的 參賽車手 | 片山義美 寺田陽次郎 戴夫·甘迺迪(Dave Kennedy) 藤井修二 皮埃爾·迪厄多內(Pierre Dieudonné) 從野孝司 白鳥哲司 鈴木政作 水谷敬一 藤枝照光 織田一彥 野上敏彥 | ||||||||
首次參賽 | 1986年JSPC鈴鹿500公里耐久賽 | ||||||||
|
1987年11月舉辦的全日本富士500公里錦標賽裡,757的軸距被延長,並且搭載初問世的四轉子引擎13J型,稱之為馬自達757E。
概要
1985年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737C雖然以第40和44名的成績通過預賽,卻在決賽中發生引擎故障、變速箱軸承破損、電動機斷線導致電池蓄電耗盡等狀況。縱然最後跑完全程,成績卻不甚理想。
1986年Mazdaspeed決定自造底盤,由於參賽重心移往美國,馬自達將757打造成符合美國IMSA(International Motor Sports Association)GTP大賽規則的原型賽車。
底盤
該車的開發設計乃參考當時C1組之佼佼者保時捷962C,其單殼體車身採用側邊散熱器的方式。至於懸吊系統,前輪採浮動式彈簧減震組(flaoting type spring damper unit)加雙A臂懸吊;後輪則採雙臂曲柄(bell crank)方式。
車身跟保時捷962C一樣,為了減少風阻而設計。根據車體設計者三村建治的自述:「我們在日本和英國做過風洞試驗,這個車身的空力特性數據表現得比保時捷好[1]」。
在變速箱系統方面,原先前幾代的717C、737C等都採英國休蘭德公司的變速箱,但經過幾次利曼24小時耐力賽的結果證明常發生因容量不足而過熱問題。於是馬自達仿傚保時捷的鋸齒狀排檔,自行製造齒輪箱與變速系統。
引擎
13G型三轉子引擎的構造乃是自雙轉子引擎前段追加一個轉子而成,起初採用電子燃料噴射裝置(EGI),且出力軸採用「1+2」的錐形連接方式。為了兩個轉子的平衡,重新設計過出力軸。此外,由於引擎長度增加造成剛性降低,油底殼從單片式鋁板改為蜂巢式鋁板。
後來在1987年馬自達將13G型的外環氣埠(peripheral port)改良成側邊氣埠(side port),並更名成20B型。20B-REW型是馬自達唯一量產化市售的三轉子引擎,且僅搭載於Eunos Cosmo上。它的排氣量是654c.c. X 3,渦輪壓力0.7 bar(70 kPa),可榨出300hp的馬力、407Nm的扭力。
參賽歷程
1986年
- 4月:JSPC鈴鹿500公里錦標賽:第6名。
- 5月:WSPC銀石(Silverstone Circuit)1,000公里耐力賽:第13名 / 第19名。
- 5月:利曼測試賽:第3名。
- 6月:利曼24小時耐力賽:淘汰。
- 同樣來自日本的日產與豐田車隊也下場參賽,但由於傳動軸出了問題,兩個車隊也被淘汰。
- 7月:JSPC富士500英哩錦標賽:第5名。
- 8月:JSPC鈴鹿1,000公里錦標賽:第5名 / 第6名。
- 10月:JSPC富士1,000公里錦標賽:第13名 / 第15名。
- 11月:JSPC富士500公里錦標賽:第4名。
1987年
雖然自本年度起,Mazdaspeed著手研發下一世代的原型賽車,不過757的機械結構至此已趨於成熟。
- 4月:JSPC鈴鹿500公里錦標賽:第5名 / 第6名。
- 5月:JSPC富士1,000公里錦標賽:第4名。
- 6月:利曼24小時耐力賽:第7名(GTP級優勝)。
第7名為日本國產車裡獲得最高的名次。 - 7月:JSPC富士500英哩錦標賽:第6名 / 第7名。
- 8月:JSPC鈴鹿1,000公里錦標賽:第5名。
- 10月:JSPC富士1,000公里錦標賽:第7名。
- 11月:JSPC富士500公里錦標賽:第5名。
此役中首度投入馬自達開發的第一顆賽車用四轉子引擎13J型,並將軸距加長,稱作757E,字尾的「E」代表「Experimental(實驗)」之意。
1988年
自本年度起,Mazdaspeed投入搭載四轉子13J-M型轉子引擎的767,不過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一役,757超越了發生問題的767,並奪得第15名。雖然Mazdaspeed自此役後不再使用757,但靜松賽車隊與片山賽車隊((日語)カタヤマレーシング,位於兵庫縣三木市的私人賽車隊)仍持續使用該車參賽至1991年為止。
- 3月:JSPC富士500公里錦標賽:757E:第9名 / 757:第12名。
- 4月:JSPC鈴鹿500公里錦標賽:第14名(靜松賽車隊)。
- 5月:JSPC富士1,000公里錦標賽:淘汰(靜松賽車隊)。
- 6月:利曼24小時耐力賽:第15名(GTP級優勝)。
- 7月:JSPC富士500英哩錦標賽:淘汰(靜松賽車隊)。
- 8月:JSPC鈴鹿1,000公里錦標賽:第10名(靜松賽車隊)。
- 10月:WEC富士錦標賽:第20名(靜松賽車隊)。
1989年
自本年起,Mazdaspeed以767B投入比賽,但駕駛757的靜松賽車隊也下場參賽。
- 3月:JSPC富士500公里錦標賽:第10名(靜松賽車隊)。
- 4月:JSPC富士1,000公里錦標賽:第12名(靜松賽車隊)。
- 7月:JSPC富士500英哩錦標賽:第6名(靜松賽車隊)。
- 10月:InterChallenge富士1,000公里錦標賽:第19名(靜松賽車隊)。
- 12月:JSPC鈴鹿500公里錦標賽:第6名(靜松賽車隊)。
1990年
- 3月:JAFGP富士500公里錦標賽:第13名(靜松賽車隊)、第14名(片山賽車隊)。
- 10月:JSPC富士1,000公里錦標賽:淘汰(片山賽車隊)。
參考資料
- (日語)Mazda 75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英文)Racing Sports Cars: Mazda 75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英文)Racing Sports Cars: Mazda 757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參看日本《Nostalgic Hero雜誌》2010年10月號刊,藝文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