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英語:),亦稱駐奧克蘭辦事處,是中華民國政府派駐新西兰第1大城奧克蘭的代表機構。[5]

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概要
類型駐外機構實質總領事館
地點 新西蘭奧克蘭
地址Level 15, Tower 2, 205 Queen Street[1]
36.8492102°S 174.764445°E / -36.8492102; 174.764445
启用1973年5月
機構
辖区境內新西兰 陶波市以北
境外 法屬玻里尼西亞
所属部門中華民國 駐紐西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处长陳詠韶 总领事[註 1][5]
网站
www.roc-taiwan.org/nzakl/

辦事處負責推動臺灣與奧克蘭的雙邊關係,以及辦理中華民國護照赴臺簽證工作假期签证文件證明领事相關業務,並提供僑民服務與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功能等同邦交國總領事館[6][7][5]領事轄區為紐西蘭陶波市以北地區,並兼轄法屬玻里尼西亞[8]

歷史

1973年5月,中華民國在紐西蘭第1大城屋崙[註 2]設立駐紐西蘭亞東貿易中心(East Asia Trade Center Wellington, New Zealand[10])。[11]

1981年7月,亞東貿易中心遷至首都惠灵顿。1982年12月,增設駐紐西蘭亞東貿易中心屋崙分處(East Asia Trade Centre Auckland Office Auckland, New Zealand[10])。[11][12]

1991年11月,亞東貿易中心更名為具大使館功能駐紐西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並享有部分特權與禮遇;屋崙分處亦更名為具總領事館功能的駐屋崙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992年4月13日,再更名為駐奧克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1][12][5]

駐奧克蘭辦事處原先租用的辦公大樓位於市中心精華地帶,該棟大樓於2017年1月更名為「华为中心」(Huawei Center)。經安全評估,且考量原有辦公空間不敷使用,中華民國外交部責成於租約屆期前(2019年7月31日)另尋找適宜的辦公空間,後於7月29日完成搬遷。[13]

歷任處長

注釋

  1. 2012年9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2][3]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4]
    註:部分駐外機構名稱雖使用「辦事處」,但層級等同「代表處」,館長為代表。
  2. 當地老華僑將奧克蘭譯作屋崙。其後為避免混淆,中華民國外交部於1992年4月30日更名為通用的奧克蘭。[9]

參考資料

  1.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2020-03-23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2.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3. 陳培煌. . 中央通訊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4. .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5.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6. .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21年1月20日 [2021年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12日).
  7. .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8.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9. 公眾外交協調會. .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2年4月30日 [2021年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6日).
  10.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1.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12. 外交部檔案資訊處 (编). .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8: 18.
  13. 楊孟立. . 中時新聞網. 2019年10月23日 [2022年3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9日).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