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阿拉伯语:羅馬化Maktab Almumaththil Al'Iiqtasadi Walththaqafi Litayibih fi Almamlakat Alearabiat Alssaeudia)為中華民國沙烏地阿拉伯代表機構,功能上等同於實質大使館[5][6][7][8]館務轄區阿富汗吉布提衣索比亞巴基斯坦也门卡達蘇丹南蘇丹[9]該代表處由公使銜代表鄧盛平領導。[4]

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概要
類型駐外機構實質大使館
地點 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
地址3392 Abdullah Al Sahmi Street, As Safarat District
機構
辖区
所属部門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外交部
代表鄧盛平 公使[註 1][4]
网站
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官網首頁

原先在吉達有一個分處,[10]但後來2017年因外交資源的重新分配而關閉。[11]

歷史

在1990年以前,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有正式外交關係,並由中華民國駐利雅德大使館代理,[12]並另有位於吉達的中華民國駐吉達總領事館[13]然而在那一年,沙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關係。[14]

此外,沙國在臺北市的辦事處為沙烏地阿拉伯商務辦事處[15]這兩個辦事處都是在断绝外交关系的六个月后,在签署一份秘密备忘录后于1991年设立的。[16]

歷任代表

參見

注釋

  1. 2012年9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1][2]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3]
    註:部分駐外機構名稱雖使用「辦事處」,但層級等同「代表處」,館長為代表。

參考來源

  1.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2. 陳培煌. . 中央通訊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3. .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4. .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5. Yamada, Makio. . mei.edu. Middle East Institute. December 8, 2014 [August 20,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6. Rodolfo C. Estimo Jr. . arabnews.com. Arab News. March 23, 2013 [August 20,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0).
  7. . taipeitimes.com. Taipei Times. June 7, 2016 [August 20,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8. . ameinfo.com. AMEInfo. June 1, 2016 [August 20,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2).
  9. West Asia Are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ureau of Consular Affair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10. .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1).
  11. .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12.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United Pacific International Inc, 1988, page 526
  13.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Trenholme J. Griffin, Euromoney Books, 1989
  14. "Backgrounder: Basic facts about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存檔,存档日期2009-02-12., Xinhua, February 9, 2009
  15. .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16. West & East, Volumes 36-37, Sino-American Cultural and Economic Association, 1991, page xxix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