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皇帝级铁甲舰 (1862年)
马克斯皇帝级铁甲舰(德語:)[lower-alpha 1]是19世纪60年代为奥匈帝国海军建造的一批同型船旁列炮铁甲舰[lower-alpha 2]。本舰级首舰为“马克斯皇帝”号[lower-alpha 3],另有两艘姊妹舰“欧根亲王”号[lower-alpha 4]和“奥地利的胡安”号[lower-alpha 5]。本舰级是前级德拉赫级的改进版,舰体体积更大,能携带更大型的炮组,并安装有更强大的引擎。这三艘军舰都是在1861年开建,1862年下水,并在1863年完工。
“欧根亲王”号,1867年前的照片 | |
概况 | |
---|---|
建造者 | 的里雅斯特港第里雅斯特技术工厂[1] |
使用者 | 奧匈帝國海軍 |
前级 | 德拉赫级铁甲舰 |
次级 | 费迪南·马克斯大公级 |
建造期 | 1861–1863年 |
服役期 | 1863–1873年 |
完成数 | 3 |
报废数 | 3 |
技术数据 | |
排水量 | 3,588長噸(3,646公噸) |
全長 | 70.78(232英尺3英寸) pp |
全寬 | 10(32英尺10英寸) |
吃水 | 6.32(20英尺9英寸) |
動力輸出 | 1,926匹指示馬力(1,436千瓦特) |
動力來源 | 1台单胀船用蒸汽机 |
速度 | 11.4節(21.1每小時;13.1英里每小時) |
船員 | 386名 |
武器裝備 |
|
装甲 | 装甲带:110(4.3英寸) |
1864年,“奥地利的胡安”号参加了普丹战争,但没有加入实际的战斗。两年后,奥地利在七周战争中遭到普鲁士和意大利的攻击。其中在1866年7月爆发的利萨海战,三艘军舰都参加了战斗。战后,本级三舰都接受了现代化改造,但没有再编入现役。到了1873年,由于状况不佳,奥匈帝国海军决定废弃这些舰只。但是由于议会拒绝拨款建造替代品,时任海军指挥官弗里德里希·冯·波克[lower-alpha 6]请求允许“重建”三艘马克斯皇帝级,并最终获批。在实际运作中,这三艘老舰被拆毁,只有发动机、装甲板和其他一些设备被用在新舰的建造中。
设计
随着1859年法国“光荣”号铁甲舰[lower-alpha 7]下水,奥地利也开始了一项大型的铁甲舰建造计划。该计划由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兄弟,海军司令费迪南·马克西米连大公[lower-alpha 8]指挥,始于1861年两艘德拉赫级铁甲舰。在两艘德拉赫级下水后,又另外订购了三艘铁甲舰,即为本舰级[8][9]。这三艘都是由海军造舰总监约瑟·冯·洛马柯[lower-alpha 9]在德拉赫级的基础上设计。比起前级,本舰级在设计上有所放大,并安装了更强大的引擎和更多数量的火炮。[11]
常规特性和轮机
马克斯皇帝级舰体的垂标间距为70.78(232英尺3英寸),舷宽10米(32英尺10英寸),平均吃水6.32米(20英尺9英寸),排水量为3,588長噸(3,646公噸)。木制的舰体在实际使用中被证明十分容易使得船头进水,因此不得不在1867年对舰首进行重建。舰首最初都有一个舰首像[lower-alpha 10],在重建过程中也被拆除。本级舰的稳定性较差,复原性很差,耐波性耐波性[lower-alpha 11]也很差。一般舰上配备有386名舰员。[1]
本舰级的推进系统包括一台单胀双缸水平蒸汽机驱动一具单螺旋桨。舰载的燃煤锅炉的数量和类型没有留下记载,锅炉废气集中从一根位于舰体中部的烟囱中排出。发动机的额定在1,900匹指示馬力(1,400千瓦特)的设计功率下速度为11節(20每小時;13英里每小時)。在海试中,“马克斯皇帝”号略微超设计功率,达到1,926匹指示馬力(1,436千瓦特)和11.4節(21.1每小時;13.1英里每小時)的航速[1]。“奥地利的胡安”号的测试航速只有9節(17每小時;10英里每小時)[14]。虽然可以使用蒸汽机动力,但本级舰依然是装备有三根桅杆的混合动力纵帆船[1]。
舰只
舰名 | 建造者 | 开建 | 下水 | 完工 |
---|---|---|---|---|
“马克斯皇帝”号 (德語:) |
的里雅斯特港第里雅斯特技术工厂[1] | 1861年10月[1] | 1862年3月14日[1] | 1863年[1] |
“欧根亲王”号 (德語:) |
1862年7月26日[1] | |||
“奥地利的胡安”号 (德語:) |
1862年6月14日[1] | 1863年3月[1] |
服役历史
在1864年的普丹战争中,“奥地利的胡安”号与“皇帝”号[lower-alpha 12]以及另外两艘军舰一起被部署在北海,很晚才赶到战场,因而错过了战斗。而此时的奥地利指挥官威廉·冯·特格特霍夫[lower-alpha 13]已经在赫尔戈兰海战[lower-alpha 14]中对丹麦舰队造成了战略上的失利[20]。这三艘军舰在两年后奥地利与普鲁士-意大利联盟的七周战争中都参加了战斗。这次战争中的海上战斗在1866年7月的利萨海战中达到高潮。三舰都参与了这次海战,但都没有受到严重损坏,也没有对意大利舰只造成较大的威胁。战争结束后,这些舰只被解除了武装并被搁置。[21]
1867年,三舰被拖进干船坞进行操作修正,并安装新的膛线炮[1][22]。然而工程结束后,这三舰并未回到现役。由于匈牙利对海军事务不感兴趣(奥地利帝国在战后被二元君主制的奥匈帝国取代) ,海军预算大幅减少,使奥匈帝国舰队无法采取积极的政策[23][24]。1870年代早期,由于舰体腐烂严重,时任海军指挥官弗里德里希·冯·波克提议对这些船只进行“重建”。而实际上这几艘舰只在1873年被从海军除籍并被拆解。然而波克利用这一契机使用拨款重新建造了三艘军舰,仍旧分别命名为“马克斯皇帝”号[lower-alpha 15]、“奥地利的胡安”号[lower-alpha 16]和“欧根亲王”号[lower-alpha 17]。老的三艘马克斯皇帝级舰上部分部件被拆下继续用在新造舰上以节省造舰成本,其中就有蒸汽机、装甲板以及其他一些设备[26][27]。
脚注
注释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
- 译名参考自《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3],另有来源译作“舷侧列炮式铁甲舰”[4]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另有来源译作“凯泽·马克斯”号[5]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 译名参考自《海战论》[6]
- 译名参考自《船舰》[7]
- 译名参考自《船舰》[10]
- 译名参考自《英汉大词典》[12]
- 译名参考自《机电词典》[13]
- 译名参考自《船舰》[15],另有来源译作“凯泽”号[16]
- 译名参考自《战舰图文史 第3册 从1850年到1950年 彩色典藏版》[17],另有来源译作“威廉·冯·特盖特霍夫”[18]
- 译名参考自《奥地利史 从开端至现代》[19]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5]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5]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5]
引文
- Sieche & Bilzer,第268頁.
- 张恩东 2018,第252頁.
- 陈悦 2015,第234頁.
- 李昊 2020,第15頁.
- 郭威 2007,第205頁.
- 刘萌 2020,第105頁.
- 郭威 2007,第279頁.
- Pawlik,第6頁.
- Sondhaus,第6–7頁.
- 郭威 2007,第246頁.
- Sieche & Bilzer,第267–268頁.
- 王瑞晴 2006,第453頁.
- 上海交通大学 1991,第707頁.
- Scheltema de Heere,第19頁.
- 郭威 2007,第122頁.
- 郭威 2007,第204頁.
- 朱鸿飞 2016,第58頁.
- 布鲁斯·泰勒 2021,第265頁.
- 李澍泖 1981,第515頁.
- Greene & Massignani,第210–211頁.
- Sondhaus,第8頁.
- Sondhaus,第10頁.
- Sieche & Bilzer,第267頁.
- Sondhaus,第40–41頁.
- 张恩东 2018,第258頁.
- Sieche & Bilzer,第268, 270頁.
- Sondhaus,第45–46頁.
参考书目
- Greene, Jack & Massignani, Alessandro. . Pennsylvania: Da Capo Press. 1998. ISBN 0-938289-58-6.
- Pawlik, Georg. [The Kaiser's Floating Fortresses: The Casemate Ships of Austria-Hungary]. Vienna: Neuer Wissenschaftlicher Verlag. 2003. ISBN 978-3-7083-0045-0.
- Sieche, Erwin & Bilzer, Ferdinand.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 编.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266–283. ISBN 0-85177-133-5.
- Sondhaus, Lawrence. .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1-55753-034-9.
- Wilson, Herbert Wrigley. . London: S. Low, Marston and Company. 1896. OCLC 1111061.
- (英)布鲁斯·泰勒 (编). . 邢天宁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国大陆)).
- (英)大卫·K.布朗(David K. Brown). . 指文海洋文库. 李昊(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08. ISBN 978-7-5594-4605-3 (中文(中国大陆)).
- (英)约翰·基根. . 刘萌 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10. ISBN 978-7-5594-4952-8 (中文(中国大陆)).
- (英)山姆·威利斯. . 朱鸿飞 译.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7-01. ISBN 978-7-5155-1348-5 (中文(中国大陆)).
- (英)托尼·吉本斯(Tony Gibbons). . 走进博物馆. 郭威 主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01. ISBN 7-5439-3042-0 (中文(中国大陆)).
- 陈悦. . 第1版.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11. ISBN 978-7-5458-1154-4. OCLC 932045897 (中文(中国大陆)).
- 张恩东.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国大陆)).
- 王瑞晴. .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6-01. ISBN 7-119-04049-9 (中文(中国大陆)).
- 上海交通大学.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10. ISBN 7-111-01748-X (中文(中国大陆)).
- (奥)埃里希,策尔纳. . 李澍泖.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06. CSBN 11017·499 (中文(中国大陆)).
期刊来源
- Scheltema de Heere, R. F. Fisher, Edward C. , 编. . Warship International (Toledo: Naval Records Club, Inc.). 1973, X (1): 11–97. ISSN 0043-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