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欧医生
《马里奥医生》(日语:,英语:,香港俗稱「孖寶醫生」)是一款於1990年发售的马里奥益智游戏。游戏由任天堂開發第一部开发,任天堂发行于紅白機和Game Boy平台。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马力欧医生并彻底消灭病毒。在该下落拼图游戏中,当病毒和彩色胶囊练成一线时就会被消灭,而玩家就要通过控制胶囊来杀灭各关的全部病毒。
马里奥医生 | |
---|---|
NES版游戏封面 | |
类型 | 益智(PZG) |
平台 | 紅白機,任天堂VS系统,PlayChoice-10,Game Boy,Satellaview,任天堂力量,任天堂64,Game Boy Advance,3DS Virtual Console |
开发商 | 任天堂开发第一部 |
发行商 | 任天堂 |
总监 | 山上仁志 原田貴裕 |
制作人 | 原田貴裕[1] 横井軍平 |
设计师 | 横井軍平[2] |
原田貴裕 | |
音乐 | 田中宏和[3] |
系列 | 马里奥医生系列 |
模式 | 单人、多人 |
发行日 | 紅白機[4]
|
《马里奥医生》得到了好评,几次登上“史上最佳任天堂游戏”榜单。游戏曾被移植或复刻,亦在此后几乎所有的任天堂主机上都推出了续作,其中就包括重制于2004年发行于Game Boy Advance平台的《经典FC系列》中。而《马里奥医生》也被改编为《瓦里奥制造》和《更多大人的DS腦力鍛鍊》的小游戏。
操作
在下落拼图益智游戏《马里奥医生》中[13],虚构角色马里奥将扮演一名医生,并向药瓶(即操作区)中投入双色胶囊,杀灭游戏中红黄蓝三色的病毒。而在操作方式上,游戏则接近俄罗斯方块[14],玩家需要控制下落胶囊的左右平移和旋转,并将其停到病毒和静止胶囊的旁边。当四个及更多的半胶囊或病毒在横纵方向连成一线时,它们就会从屏幕上一起消失。游戏的首要任务是过关,即将操作区的病毒消灭殆尽。当胶囊堆满操作区并从药瓶颈部溢出时,游戏就结束了[15]。
玩家可以在新游戏开始时选择初始难度等级,其可以在0到20间取值,而该关需要杀灭的病毒数即随难度而改变。此外还有影响胶囊下落快慢的三种速度等级可供选择。玩家的得分仅与消灭病毒数有关,不受过关时间和胶囊用量的影响。玩家通关后仍可继续游戏累计得分,但该关的病毒数不变。一次消灭多个病毒会有附加得分,但连锁反应(消灭一组病毒后而引起另一组病毒的消灭)却无额外加分。此外速度等级亦会影响分数的计算,也就是“快速”即高分[15]。
开发与发行
《马里奥医生》由掌机Game Boy和Game & Watch之父,時任開發第一部部長横井军平设计[2],由隸屬開發第一部,曾參與開發《银河战士》和《超級瑪利歐樂園》的程式師原田貴裕主導開發(Game Boy版與山上仁志共同擔任總監,亦是山上仁志加入任天堂後參與開發的首部作品),原田后来成為银河战士系列的主要程式師和《瓦利歐樂園Shake》的製作人[1]。游戏音乐由田中宏和谱曲,该音乐之后亦被改编于《任天堂明星大乱斗X》中,而田中后来担任了Creatures的总裁,该公司拥有宝可梦系列三分之一的版权[3](與任天堂和宝可梦主系列的開發商GAME FREAK共同持有)。
重制
《马里奥医生》在多种任天堂主机上都有复刻或移植版。对战系统最初就出现在1990年的两个街机:以《马里奥医生对战》为题的任天堂VS系统和PlayChioce-10中[5][6]。FC版曾被两次移植到Game Boy Advance上,首次是将游戏移植于三十合一游戏《经典FC游戏》中[16],第二次则是以“马里奥医生与解谜合集”为题打包在2005年游戏《解谜合集》系列里[17]。2003年5月20日,任天堂发布了“任天堂GameCube预展碟”,玩家可以下载FC版的《马里奥医生》并通过任天堂GameCube-Game Boy Advance联机在GBA上游戏[18]。
1994年12月30日,由Intelligent Systems開發的《马里奥医生》重制增强版和《俄罗斯方块》以《俄罗斯方块与马里奥医生》为题发售于超级任天堂平台[19]。1997年3月30日,该版本还在日本发布了《马里奥医生BS版》,玩家可通过超级任天堂附加组件Satellaview下载该游戏[9]。该版本后又为日本超级任天堂和Game Boy提供了任天堂力量扩展卡下载版[20]。
在2011年7月27日,游戏原版发布21周年之际,日本用户可以通过3DS Virtual Console下载Game Boy初版游戏[12]。而欧洲和北美用户则可分别于2012年3月22日和10月4日下载[12]。
评价
评价 | ||||||||||||||||||||||
---|---|---|---|---|---|---|---|---|---|---|---|---|---|---|---|---|---|---|---|---|---|---|
《经典FC系列:马里奥医生》(GBA) | ||||||||||||||||||||||
|
虽然家长批评儿童游戏中出现了药品[28],但《马里奥医生》及移植版依然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其中特别的负面评论是《ACE》杂志为Game Boy Advance版打的510‰分,并批评游戏画效单调、操作乏味,还称游戏是“糟透了的剽窃”,做的比原版还差[29]。
在《任天堂力量》举办的全任氏主机最佳200游戏中,《马里奥医生》排到了第134位[30],而ScrewAttack评游戏为史上七佳马里奥游戏之一[31],同时IGN将游戏排到了FC平台的第51位[32]。此外IGN亦将田中宏和所谱的游戏音乐评为十佳8位游戏音乐的第7名[33]。
游戏被收录在GBA复刻游戏《经典FC系列》中,该《系列》在Metacritic的汇总得分为66%(10个评价)[22]。多数的评价都认为游戏会令玩家上瘾并夸奖了新增的无线对战系统,但是也有人质疑这些相关游戏却使用了笼统的名称发布。Eurogamer称游戏“仍然耐玩,依旧令人上瘾、发狂,就好像回到了1990年”,此外它们也批评了任天堂就和雅達利的《雅达利选集》与Midway的《Midway街机豪华集》一样,使用“经典FC游戏”这种单一的名称来发布这些游戏[34]。克雷格·哈里斯在IGN的评论中讽刺游戏使用了令人不安的药物,但也对游戏的迷人表示欣赏;此外他还批评了游戏的彩色元素会让黑白显示器用户操作不便[24]。1UP.com评价游戏“游戏的彩色连线比平台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的踩乌龟更能引人入胜”;但评论也强烈怀疑《马里奥医生》是否值得收录于另一款GBA游戏《瓦里奥制造》中[35]。
影响
继游戏取得商业成功后,任天堂发布了数个《马里奥医生》系列续作。《马里奥医生64》于2001年发布在北美的任天堂64平台,并特别引入了瓦里奥和几个《瓦利歐樂園3》的角色。此外游戏还提供了数个游戏模式,并允许最多四人联机对战。此后发布于日本的任天堂GameCube游戏合集《任天堂解谜选集》亦收录了《马里奥医生64》。《马里奥医生&细菌扑灭》于2008年发布于WiiWare,并允许玩家用任天堂Wi-Fi Connection联机游戏。最新作品《马里奥医生Express》于2009年发布于任天堂DSi,同时不再支持多人模式。
主角瑪利歐醫生在2001年格斗游戏《任天堂明星大亂鬥DX》作为隐藏角色登场,并通过投掷胶囊来攻击对方[36]。而续作《任天堂明星大乱斗X》中选入并改编了《马里奥医生》初版的背景音乐“发烧”(Fever)和另一版的音乐“发冷”(Chill),改编者是原Data East音乐工作组“魔法气泡”的作曲岩崎政明[37][38]。
在用瓦里奥替换马里奥系列人物的Game Boy Advance游戏《瓦里奥制造》中,收录了一个未上锁小游戏《瓦里奥医生》[39]。任天堂DS游戏《更多大人的DS腦力鍛鍊》以“杀毒者”为名收录了一个精简版的《马里奥医生》,玩家需要用系统触摸屏控制操作区胶囊的移动[40]。
参考文献
- . GameSpy. 2008-11-20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英语).
- . Shigesato Itoi Asks in Place of Iwata: Super Mario Bros. 25th Anniversary. Nintendo of America, Inc. 2010-09-24 [201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英语).
- . Sporadic Vacuum. [201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9) (日语).
- . TMK. [201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英语).
- . Arcade-Museum.com. [201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英语).
- . Arcade-Museum.com. [201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英语).
- . IGN. [201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英语).
- . IGN. [201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4) (英语).
- . TMK. [201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英语).
- . Nintendo.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3) (英语).
- . IGN. [201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5) (英语).
- . NintendoLife. [201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7) (英语).
- Juul, Jesper. . Artifact. 2007-12-01, 1 (4): 205–216 [2012-01-29]. doi:10.1080/174934606011733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5) (英语).
- Dillon, Tony. . ACE (38). 1990-11: 91 (英语).
Describing how the game works is best done by taking Tetris, adding Connect 4 and throwing in Dominoes.
) - . Nintendo. 1990. NES-VU-USA (英语).
- Harris, Craig. . IGN. 2004-04-16 [201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5) (英语).
- Burner, Rice. . GamePro. 2005-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0) (英语).
- . GameSpy. [201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英语).
- . IGN. [201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 (英语).
- . Nintendo.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16) (英语).
- . GameRankings.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英语).
- . MetaCritic.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英语).
- Bob Colayco. . 2004-11-03 (英语).
- Craig Harris. . 2004-10-26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9) (英语).
- . Nintendo Power. 2004年12月, (186): 148 (英语).
- Play Magazine. 2004-12: 100 (英语).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Austin Starr. .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2) (英语).
- Slaven, Andy. . Trafford Publishing. 2002年8月: 102. ISBN 978-1553697312 (英语).
Parental groups were upset with Nintendo at their choice of content, since many parents disagreed with the use of medicine in the game.
- Dillon, Tony. . ACE (38). 1990-11: 91 (英语).
- . Nintendo Power 200. 2006-02: 58–66 (英语).
- Posted: 2007-07-24. . Gametrailers.com. 2007-07-24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30) (英语).
- . Top 100 Best NES Games of All Time. IGN. [201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英语).
- . IGN: 1. 2007-08-08 [201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8) (英语).
- Kristan Reed. . Eurogamer. 2005-01-12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英语).
- . 1UP.com. 200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英语).
- . IGN: 4. [201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8) (英语).
- . Smash Bros Series website. Nintendo. 200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英语).
- . OC Remix. [201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英语).
- Jeff Gerstmann. . GameSpot. 2003-05-27 (英语).
- Jonathan Metts. . Nintendo World Report. 2008-06-03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