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站 (安徽省)

马鞍山站宁芜铁路的一座车站,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红旗北路,隶属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车站始建于1936年,后改为本名。车站距离南京站75千米,芜湖站50千米[2]。车站办理客运业务,每日发送客流2500人次左右[3];货运方面,车站办理专用线整车货物发到及站内整车货物发到业务,主要发送煤炭、钢铁、焦炭、矿建类货品[4];此外车站还办理列车编组,区段列车摘挂业务[5]

马鞍山站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

Ma'anshan Railway Station
马鞍山站候車室外观(2016年)
马鞍山站候車室外观(2016年)
位置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红旗北路
地理坐标31°42′34″N 118°29′49″E
车站类别客货运站,技术性质:区段站
管辖机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东直属站
途经宁芜铁路
总共2台个
其他
车站30779[1]
电报码MAH
拼音码MAS
车站等级二等站
历史
旧称金家庄站(1951至1958年)

历史

马鞍山站外观(2007年)

马鞍山站于1935年随京芜铁路建成通车,营运初期站内只有1间面积48平方米的站房和1条股道,为四等站。至1949年,车站设有面积648平方米的站房和2条股道。1951年,马鞍山站更名为金家庄站,并于1953年升格为三等站,1958年10月改回原名马鞍山站[5][6]

1957年马鞍山钢铁厂投用后,车站开始大规模扩建。1959年8月车站升级为二等站。1960年5月,车站建成北运转场,同时由本站通往马钢的马向支线开始运营。该支线于1964年移交给马钢。1970年5月,车站新站房投入使用[5][6]。之后车站一直没有举行过任何大规模扩建工程[7]。2016年底车站进行候车室翻新工程[8]

马鞍山站曾经为上海铁路局的直属站段,1953年时管辖江宁镇当涂之间各站。1958年更名金家庄中心站,管辖从中华门芜湖间13个站。同年10月,更名为马鞍山中心站。1959年8月,撤销马鞍山中心站,改为马鞍山直属站,辖慈湖站。1960年6月,马鞍山中心站更名为马鞍山铁路办事处,辖宁芜线慈湖至芜湖全线各站及向山站。1963年7月马鞍山铁路办事处撤销后,辖慈湖、采石、向山(该站1964年6月移交马钢)3站。1967年9月至1972年4月期间,中心站暂时更名为马鞍山站区革命委员会,辖慈湖至塔桥间7个站。

1978年8月,马鞍山中心站更名为马鞍山直属站,下辖马鞍山站、慈湖站、采石站3个站,客运、货运、运转3个车间以及铁路运输服务所等单位[6]。1995年12月20日安江站建成投入使用及1996年原芜湖车务段撤销后,马鞍山直属站的管辖范围北起安江站,南至毛耳山站,全长32公里[9]。后马鞍山直属站整体建制于1999年8月27日划归芜湖车务段[5][10],后改由芜湖东直属站管辖。

车站结构

站房

候车室(2015年)

马鞍山站站房于1970年5月投入使用[5],面积2386平方米。站房于2016年底进行翻新工程,包括抬升候车室的吊顶、内部重新装修等[8]。售票处面积254平方米,内设有2个人工售票窗口、1个退票窗口及5台自助取票机[11]。候车室面积896平方米,并设有87平方米的软席候车室及卫生间一座,并有WiFi热点覆盖[12][13]

站场

车站站房和1站台
车站货场
马钢集团GK1型柴油机车于二铁北站内调车

马鞍山站为一级二场横列式结构,设有到发线5条、2座客运站台,其中1号站台面积4774平方米,2号站台2157平方米。车站货场站台面积1082平方米,货运仓库2422平方米[6]。到发场北侧设调车线6股,交接线2股,南北牵出线各1条,配备调车内燃机车2台[5],其中一台担负部分外站作业。

北侧为马钢集团站场,设有交接线2条。设有编组线7条并设有简易驼峰1座的二铁北站为马钢的厂前编组站[7],主要负责马钢南北厂区交换车流的编组和集结作业,同时负责路局北区到达车流的分解和外发车流的集结。二铁北站北侧与马钢成品站连接[14]

车站站场设有通往长江矿业、中铁物资、中国十七冶材料公司、森隆物流、石溪野水泥等单位的17条专用线。车站的货运业务站主要为马钢公司服务,连接马钢集团的专用线可通往集团旗下南山矿业公司、煤焦化公司、物资公司、高炉生产等单位[4][15]

马钢集团 二铁北站、交接线
调车线、交接线2股、牵出线
宁芜铁路 货车到发线
宁芜铁路 货车到发线
正线 宁芜铁路南京慈湖站
2站台 宁芜铁路 列车
1站台 宁芜铁路 列车

接驳交通

公交

[16]

参见

参考资料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马鞍山站
  1.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24. ISBN 155066140495.
  2. . 中国银河证券. 2016-08-09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3. . 万家新闻. 2015-07-10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0).
  4. .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6).
  5. . 马鞍山市情网. 马鞍山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6-05-23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6. (PDF). 安徽地方志. [2019-04-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4-15).
  7. 段志华. . 铁道建筑技术. 2012. doi:10.3969/j.issn.1009-4539.2012.07.005.
  8. . 安徽网. 2016-10-27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9. 芜湖市地方志办公室. . 黄山书社. 1997. ISBN 7-80630-184-4.
  10. 芜湖市地方志办公室. .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0. ISBN 7-80096-652-6.
  11. . 皖江在线. 2018-04-28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12. . 安徽青年网. 2016-05-05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13. . 安徽交通志.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1).
  14. 范昌梅. . 科技创新与应用 第13期. 2013.
  15. (PDF). [2018-04-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4-17).
  16. . 中国历史网. 2017-10-26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