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凤仙人
骑凤仙人,又称仙人骑鸡、冥王骑鸡、真人、仙人指路等,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檐角端部压住方眼勾头的重要构件,主要见于明、清建筑之中。
明、清时的仙人源于宋、辽、金时用作脊饰的嫔伽。“嫔伽”一词来自佛教用语迦陵频伽,是佛经中人首鸟身的神鸟。宋《营造法式》对此便有记载,规定嫔伽安置于檐角处,在其之后则放置蹲兽。到明永乐年间所建的武当山金殿中,角脊的嫔伽已变为了“仙官驭凤”,仙官捧笏侧坐在鸟背之上,而原先宋代时的佛教含义也转变为了道教含义。到明后期至清代的官式建筑中,又变为了骑鸡的仙人形象,从明早期的侧坐样式改为了正坐样式。同时,在清代官式建筑中,宋代位于嫔伽之后的蹲兽则改称为走兽。[1][2][3]
关于仙人的身份有着许多传说。其中一种认为这仙人是姜子牙,放置在屋脊之上以镇灾防邪。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齐湣王,象征其被燕将乐毅率军击败后走投无路。还有一种则说因为屋脊聚龙过多易发水患,故放置禹王以镇之。[4][5]此外,还有商纣王被罚作司辰之神而骑鸡等其他说法。[6]
参考文献
- 潘谷西, 何建中. .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 柳肃 (编).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 杨一鸣. . 建筑知识:学术刊. 2014, (8).
- 袁润章 (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 王效清 (编). . 文物出版社. 2007.
- 朱丹丹. .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09, (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