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威道
高士威道(英語:,意思為「海堤道」),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天后,西接怡和街,東接英皇道,長約530米。
![]() ![]() | |
---|---|
![]() 日間的高士威道 | |
道路長度 | 0.53(0.33英里)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時 |
三線雙程 | |
地點 | 香港香港香港島 |
起點 | 灣仔區銅鑼灣 怡和街/告士打道/禮頓道/銅鑼灣道 |
終點 | 灣仔區天后 英皇道/興發街/銅鑼灣道 |
建造 | |
通車 | 1883年 |

高士威道夜景(中段向西南望)

高士威道夜景(中段向東北望)

位於高士威道上的灣仔海岸線歷史徑指示牌
歷史
香港開埠之初,高士威道只為一條用石塊砌成的石堤路,而當時連接海灣兩端的正式道路則為銅鑼灣道。1883年,香港政府於銅鑼灣填海,並重新建造石堤。石堤上的道路被命名為高士威道。「高士威」是英文Causeway的粵語譯音,意思為海堤,銅鑼灣道的英文名反而被音譯為 Tung Lo Wan Road,幸而兩條街道最接近的距離只有幾公尺的路口。[1] 而當時的高士威道處於海邊,而電車則在堤邊行駛。香港日佔時期,高士威道曾被改名為「冰川通」。到了1951年,高士威道以北的海面被填,成為今日的維多利亞公園。
事件
2009年7月1日,香港島舉行七一遊行期間,在下午,遊行人士與警方因放行問題而發生衝突,遊行人士最後合力衝潰警方防線,佔領高士威道所有行車線,繼續遊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