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彊 (齊國)
高彊(?—?),姜姓,高氏,名彊,字子良,齊惠公之曾孫、公子祁之孫、高蠆(子尾)之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高彊 | |
---|---|
字 | 子良 |
本名 | 姓:姜 氏:高氏 名:彊 |
国籍 | 齊國 |
活跃时期 | 春秋 |
知名于 | 齊國大夫 |
父母 | 父:高蠆 |
前540年,韓起到訪齊國,欒灶(子雅)召來兒子欒施(子旗)拜見韓起,韓起說欒施並不像一個臣子,不能保住家族。高蠆也讓高彊拜見韓起,韓起也說出對欒施一樣的評語。眾大夫都取笑韓起,只有晏嬰認為韓起是一個君子,君子心誠,他的判斷是有根據的[1]。
高蠆與欒灶身為公族大夫,他們的影響力在齊國非常大,當欒灶在539年十月逝世後,晏嬰曾斷言欒施不能保家、姜氏衰弱。媯氏(即田氏)將興,二惠競爽(二氏皆齊惠公之後代)的局面猶可,現欒灶已去,姜氏面臨滅亡的危機[2]。由此可見,高、欒二家公族影響力極大,能支撐姜氏的國君。
前534年七月,高蠆去世,欒施希望管理高氏家產,遂殺其家宰梁嬰,趕走大夫子成、子工、子車,三人逃至魯國。欒施後為高彊立了家宰[3]。
前532年,欒施、高彊二人嗜酒,兩人投契,與田無宇、鮑國疏遠,四族遂分為二黨。欒高二人每次聚飲,醉後輒言陳鮑兩家長短。陳鮑聽聞後漸生疑忌。剛好有人挑撥田無宇及鮑國說欒、高二氏將攻打田、鮑二氏,鮑國深信此事遂令人往約田無宇共攻欒、高兩族。欒施、高彊戰敗,出奔魯國。後來,叔孫婼從晉國回來,大夫們都來進見,高彊進見以後就退了出去。叔孫婼對大夫們說:“做一個人的兒子不能不謹慎啊!過去慶封逃亡,子尾(高蠆)接受的城邑很多,卻稍微還給了國君一部分。國君認為他忠誠,因而很寵幸他。臨死以前,在公宮得病,坐上人力拉的車子回家,國君親自推著他走。結果作兒子的卻不能繼承他的功業,因此流落到了這裡。忠誠是美德,做兒子的不能繼承,罪過便應在自家身上,怎麼能不謹慎呢!”[4]。
参考文獻
- 《春秋左氏傳 昭公二年》:宣子遂如齊納幣,見子雅,子雅召子旗,使見宣子,宣子曰,非保家之主也,不臣,見子尾,子尾見彊,宣子謂之如子旗,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曰,夫子君子也,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
- 《春秋左氏傳 昭公三年》:齊公孫灶卒,司馬灶見晏子曰,又喪子雅矣,晏子曰,惜也子旗不免,殆哉姜族弱矣,而媯將始昌,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 《春秋左氏傳 昭公八年》:七月,甲戌,齊子尾卒,子旗欲治其室,丁丑,殺梁嬰,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車,皆來奔,而立子良氏之宰。
- 《春秋左氏傳 昭公十年》:齊惠欒,高氏,皆耆酒,信內多怨,彊於陳鮑氏而惡之,夏,有告陳桓子曰,子旗,子良,將攻陳鮑,亦告鮑氏,桓子授甲而如鮑氏,遭子良醉而騁,遂見文子,則亦授甲矣,使視二子,則皆從飲酒,桓子曰,彼雖不信,聞我授甲,則必逐我,及其飲酒也,先伐諸,陳鮑方睦,遂伐欒高氏,子良曰,先得公,陳鮑焉往,遂伐虎 門,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門之外,四族召之,無所往,其徒曰,助陳鮑乎,曰,何善焉,助欒高乎,曰,庸愈乎,然則歸乎,曰,君伐焉歸,公召之而後入,公卜使王 黑以靈姑銔率,吉,請斷三尺焉而用之,五月,庚辰,戰于稷,欒高敗,又敗諸莊,國人追之,又敗諸鹿門,欒施,高彊,來奔,陳鮑分其室,晏子謂桓子,必致諸公,讓德之主也,謂懿德,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義,利之本也,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可以滋長,桓子盡致諸公,而請老于莒,桓子召 子山,私具幄幕器用,從者之衣屨,而反棘焉,子商亦如之,而反其邑,子周亦如之,而與之夫于,反子城,子公,公孫捷,而皆益其祿,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國之貧約孤寡者,私與之粟,曰,詩云,陳錫載周,能施也,桓公是以霸,公與桓子莒之旁邑,辭,穆孟姬為之請高唐,陳氏始大。……昭子至自晉.大夫皆見.高彊見而退.昭子語諸大夫曰.為人子.不可不慎也哉.昔慶封亡.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諸君.君以為忠.而甚寵之.將死.疾于公宮.輦而歸.君親推之.其子不能任.是以在此.忠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猶及之.難不慎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