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绰 (北魏)
生平
高绰年少丧父,恭谨机敏能自立,身高八尺,腰带十围,沉静文雅有度量,博览经书和史书。太和十五年(491年),高绰以奉朝请、太尉法曹参军为起家官,很快兼任尚书祠部郎,因为给母亲守丧而离职。很久之后,高绰出任治书侍御史。正始初年,魏宣武帝元恪下诏尚书省、门下省在金墉城中书外省讨论制定国家律令,尚书殿中郎袁翻、门下录事常景、门下录事孙绍、廷尉监张虎、律博士侯坚固、治书侍御史高绰、前军将军邢苗、奉车都尉程灵虯、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尚书郎宋世景、员外郎李琰之、太乐令公孙崇等人参与,又命令太师彭城王元勰、司州牧高阳王元雍、中书监京兆王元愉、前青州刺史刘芳、左卫将军元丽、兼将作大匠李韶,国子祭酒郑道昭,廷尉少卿王显也参与这件事[1][2][3]。高绰又转任洛阳县县令。高绰行政刚强正直,不回避豪贵,洛阳人都忌惮他。高绰又接受诏令参与评议律令,升任长兼国子博士,代理颍川郡太守,又出任假节、代理泾州刺史。延昌初年,高绰出任尚书右丞,参议《壬子历》。魏孝明帝元诩初年,高绰出任司徒清河王元怿的司徒司马,加冠军将军,又随元怿升任太尉司马。延昌四年(515年)秋天,大乘教在冀州起兵反叛,都督元遥率领军队讨伐,魏孝明帝诏令高绰兼任散骑常侍,持节,以白虎幡在军前慰问。高绰在冀州威信显著,投降的人很多。军队返回后,高绰获任命为汲郡太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御史中尉元匡上奏高聪、王世义、高绰、李宪、崔楷、兰氛之等人攀附结党于高肇,灵太后特旨赦免[4][5]。高绰很快代理荥阳郡太守,以冠军将军外任豫州刺史。高绰行政廉洁公正,锄强扶弱,百姓爱戴他,流民前来归附的有两千多户。高绰后升任后将军、并州刺史。正光三年(522年)冬,高绰暴病去世,虚岁四十八。正光四年(523年)九月,魏孝明帝诏令赠予安东将军、冀州刺史,谥号文简[6][7]。
其他
当初,高绰得到仆射郭祚的赏识,郭祚常对儿子郭景尚说:“封轨、高绰二人,都是治理国家的人才,日后必然大成。我平生不妄加推荐,却屡次推荐这两人,不仅为国家举荐贤才,也是你等将来的桥梁。”封轨以端方正直自持,高绰也因风度气概立名。永平五年正月丙辰(512年2月27日),尚书令高肇出任司徒时,高绰送往迎来,封轨竟然没到。高绰看不到封轨,就急忙回去,说:“我一生自以为没有违背规矩,今天的举措,差封生远了。”[8][9][10]
当年崔玄伯因为前秦大乱,想要逃到江南避难,在泰山被张愿所留下,原本的意图没能实现,于是写诗自我感伤,这首诗没能在当时流传,大概是因为崔玄伯害怕被定罪。等到崔玄伯的儿子崔浩被诛杀,中书侍郎高允受敕令抄崔浩的家,才看到这首诗。高允知道诗的意思,高允的孙子高绰将这首诗收录到高允的文集中[11][12]。
参考资料
- 《魏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正始初,诏尚书门下于金墉中书外省考论律令,翻与门下录事常景、孙绍,廷尉监张虎,律博士侯坚固,治书侍御史高绰,前军将军邢苗,奉车都尉程灵虯,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宋世景,员外郎李琰之,太乐令公孙崇等并在议限。又诏太师、彭城王勰,司州牧、高阳王雍,中书监、京兆王愉,前青州刺史刘芳,左卫将军元丽,兼将作大匠李韶,国子祭酒郑道昭,廷尉少卿王显等入预其事。
- 《北史·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翻少入东观,为徐纥所荐,李彪引兼著作佐郎,参史事。后拜尚书殿中郎。正始初,诏尚书门下于金墉中书外省考论律令,翻与门下录事常景、孙绍、廷尉监张彪、律博士侯坚固、书侍御史高绰、前将军邢苗、奉车都尉程灵虯、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宋世景、员外郎李琰之、太乐令公孙崇等并在议限。又诏太师彭城王勰、司州牧高阳王雍、中书监京兆王愉、青州刺史刘芳、左卫将军元丽、兼将作大匠李韶、国子祭酒郑道昭、廷尉少卿王显等入豫其事。
- 《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正始初,诏刊律令,永作通式、敕景共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又诏太师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刘芳入预其议。
- 《魏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寻以高肇之党,与王世义、高绰、李宪、崔楷、兰氛之为中尉元匡所弹,灵太后并特原之。
- 《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寻以高肇之党,与王世义、高绰、李宪、崔楷、兰氛之为中尉元匡所弹,灵太后并特原之。
- 《魏书·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子绰,字僧裕。少孤,恭敏自立。身长八尺,腰带十围,沉雅有度量,博涉经史。太和十五年拜奉朝请、太尉法曹行参军,寻兼尚书祠部郎。以母忧去职。久之,除治书侍御史,转洛阳令。绰为政强直,不避豪贵,邑人惮之。又诏参议律令。迁长兼国子博士,行颍川郡事。诏假节,行泾州刺史。延昌初,迁尚书右丞,参议壬子历。肃宗初,司徒清河王怿司马、冠军,又随怿迁太尉司马。其年秋,大乘贼起于冀州,都督元遥率众讨之,诏绰兼散骑常侍,持节,以白虎幡军前招慰。绰信着州里,降者相寻。军还,除汲郡太守,固辞不拜。御史中尉元匡奏高聪及绰等朋附高肇,诏并原罪。俄行荥阳郡事,以本将军出除豫州刺史。为政清平,抑强扶弱,百姓爱之,流民归附者二千余户。迁后将军、并州刺史。正光三年冬,暴疾卒,年四十八。四年九月,诏赠安东将军、冀州刺史,谥曰简。
- 《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子绰,字僧裕。少孤,恭敏自立。身长八尺,腰带十围。沈雅有度量,博涉经史。稍迁洛阳令,为政强直,不避豪右,京邑惮之。延昌初,尚书右丞。后为御史中尉元匡奏高聪及绰朋附高肇,诏并原罪。历豫、并二州刺史,卒,谥文简。
- 《魏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初,轨深为郭祚所知,祚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平生不妄进举,而每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竟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初,轨深为郭祚所知,祚堂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平生不妄进举,而每荐此二人,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之津梁。”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竟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丙辰,魏以车骑大将军、尚书令高肇为司徒,清河王怿为司空,广平王怀进号骠骑大将军,加仪同三司。肇虽登三司,犹自以去要任,怏怏形于言色,见者嗤之。尚书右丞高绰、国子博士封轨,素以方直自业,及肇为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竟不诣肇。绰顾不见轨,乃遽归,叹曰:“吾平生自谓不失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绰,允之孙;轨,懿之族孙也。
- 《魏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始玄伯因苻坚乱,欲避地江南,于泰山为张愿所获。本图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及浩诛,中书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绰录于允集。
- 《北史·卷二十一·列传第九》:始宏因苻氏乱,欲避地江南,为张愿所获,本图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浩诛,中书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书,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绰录于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