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明
高蓓明(1959年5月7日—)是一名居住在德国的华人基督徒作家,歐洲華文作家協會会员。[1]
高蓓明 Beiming Gao | |
---|---|
出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 | 1959年5月7日
現居地 | 德國 雷姆沙伊德 |
職業 | 作家 |
主題 | 散文 小说 |
生平
高蓓明1959年5月7日生于上海。1976年中学毕业后,赶上了最后一批知青上山下乡的末班车,到上海郊区松江县张泽公社的生产队(如今叶榭镇)插队当农民。1977年恢复了高考,让高蓓明及时地脱离了农村,成为文革后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考上了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学的是化学制药专业。高蓓明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的一个研究所工作。1989年前往日本研修日语,1990年底转到德国北威州就读。她攻读了外贸专业,并在一些企业短期工作过。1994年高蓓明与一位德国人结婚,生活稳定下来。她2009年加入歐洲華文作家協會。
寫作
高蓓明信奉基督教,利用夜晚的时间研读海外学人培训网的神学函授课程的全部学科,取得了结业证书。高蓓明文学功底扎实、艺术修养深厚,又有广博的神学知识,而圣经是西方文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宗教改革500周年前,她跟随德国著名的女主教马戈·开斯曼(Margot Käßmann)去了北欧许多国家,了解当年宗教改革为何在这里能够兴盛的背景;跟随科隆天主教区组织的团队去法国考察世界上最古老的修道院,了解它们发展的历史踪迹。在荷兰比利时,她看到了许多从14世纪到17世纪的宗教名画,对她启示特别大,那些信徒能够深切地领会圣经的丰富含义,将那些著名的故事用形象的场景表达出来。比如伦勃朗的《浪子回家》、范埃克的祭坛画《神的羔羊》、鲁本斯的《玛利亚升天》和《上十字架》等等,不仅有震撼的艺术感染力,更让人思考。她不断地祷告,求上帝而来的智慧和能力,许多属灵的文字就这样慢慢地从手下流淌而传出去。
她文笔细腻,感情深沉。作品《德國教會史上最偉大的聖歌作者》[2]、《路德之死》[3]、《听那天上的歌》[4]、《保罗‧葛哈特的歌》[5]、《日本浮世绘》[6]等收入多种选本。《失忆人》被编入中国大陆的语文教科书。[7] 高蓓明为德国《华商报》【文海苦旅】专栏作者。[8] 2000年曾获《本月刊》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