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忠肃王

高丽忠肃王 Goryeo Chungsuk-wang1294年—1339年),是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姓,讳 Wang Do),小字宜孝 Uihyo),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Aratnašri)[註 1]。忠宣王与蒙古妾室所生。

高麗忠肅王
高丽国第27代國王
在位期間:
1313年—1330年(第一次)
1332年—1339年(第二次)
前任:高麗忠宣王(第一次)
高麗忠惠王(第二次)
繼任:高麗忠惠王(第一次)
高麗忠惠王(第二次)
姓名王燾
宜孝
蒙古名阿剌忒訥失里
出生1294年
逝世1339年
諡號忠肅懿孝大王
陵墓毅陵
父親高麗忠宣王
母親懿妃也速眞
王后恭元王后洪氏
元曹國長公主金童
元肅恭徽寧公主伯顏忽都
元濮國長公主亦憐真八剌
壽妃權氏
同胞兄弟廣陵君王鑑
異母兄弟德興君塔思帖木兒?
嫡子高麗忠惠王
高麗恭愍王

生平

忠肅王是高麗忠宣王的次子,庶出,為蒙古女也速真所生。根據《高麗史》記載,忠肅王性嚴毅沉重聰明,而且擅於文工隸書。1294年出生,隨後被封為江陵大君,後來跟隨忠宣王前往元大都,在元大都的長大,取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1313年,忠宣王將高麗王位讓給王燾。王燾即位,是為忠肅王,隨即被元廷授予金紫光祿大夫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的官職。忠肅王娶蒙古營王女亦憐真八剌公主為妻,並經常攜妻赴元大都朝見。

1317年,由於濟州大護軍張公允、濟州副使張允和的貪婪和暴虐,島民金成嘯發動叛亂,驅逐了島上的耽羅星主。星主逃往高麗,忠肅王派宋英前往安撫,隨即叛黨斬為首之人投降。忠肅王遂任命宋英為牧使,裴廷芝為耽羅存撫使,將張公允、張允和免職流放。

1320年,元英宗欲推行漢法,但被太皇太后答己阻撓。元英宗懷疑上王(忠宣王)是太皇太后的一黨,以學習佛法為名,將上王流放到了吐蕃薩思結。忠肅王號召百官多次聯名上書元廷為上王鳴冤,同時組織僧人在旻天寺為之祈禱。但瀋王王暠圖謀篡奪高麗王位,對此加以阻撓,將請願書截留,因此未能成功。

1322年,權漢功等人圖謀擁立瀋王王暠為高麗王,在慈雲寺召集百官上書中書省請願。隨即忠肃王被元英宗叫到元大都,滯留無法歸國。而就在此時,高麗的大臣柳清臣吳潛也上書請求在高麗設置像內地一樣的行省,但被元英宗拒絕了。

1323年,上王被改流放到朶思麻安多地區)。同年元英宗被暗杀。1324年,忠肃王被允許歸國,並賜予國王之印章。忠肅王歸國之後,將有在擁立瀋王的請願書上簽名的大臣全部罷免官職。同時上王也被從朶思麻召回元大都。押解的校尉方連方元兄弟苦於路途艱險,欲發兵殺之逃跑,但被上王發現,倖免於難。

1327年,派遣世子王禎前往元大都充當宿衛。此時柳清臣、吳潛再次向元朝使者進讒,詭稱忠肅王盲聾喑啞不理政事,要求元朝讓他傳位給所謂的王世子王暠,但元使通過與忠肅王的談話消除了這個嫌疑。忠肅王大肆逮捕流放瀋王之黨,柳清臣也於1329年客死元朝。

1330年,忠肃王将高丽王位传给其子忠惠王王祯,自己則前往元大都居住。但由於忠惠王貪於酒色不理政務,继任第二年就被元文宗叫到元大都。

1332年,元文宗命令忠肃王复位。次年,忠肅王與瀋王王暠在臨江卵山寨相會,又在大同江宴請瀋王,達成和解。

1339年,忠肅王逝世,享年四十六歲。元朝賜諡忠肅王,1356年加尊號懿孝二字,因此諡號為忠肅懿孝大王( Chungsuk uihyo daewang)。

家庭

夫人

稱號生卒年本貫父母備註
濮國長公主亦憐眞八刺?-1319營王也先帖木兒靖和公主
曹國長公主金童1308-1325魏王阿木哥
肅恭徽寧公主伯顔忽都?-1344慶華公主
明德太后 洪氏1298-1380南陽洪奎
金氏
恭元王后
壽妃 權氏?-1340福州權衡1335年冊為壽妃。

注释

  1. 名字來源於梵語:()。其中「Ratna」意思是「珍寶」,「Śrī」意思是「吉祥」。[1][2]

參考資料

引用

  1. 范永聰. .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2009: 58 [2021-05-19]. ISBN 9789882003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2. 蕭啟慶,《元麗關係中的王室皇姻與强權政治》,122~123頁。

来源

  • 《高麗史·忠肅王世家》
高麗忠肅王
前任:
高麗忠宣王
高麗王朝國王
1313年—1330年
1332年-1339年
繼任:
高麗忠惠王
前任:
高麗忠惠王
繼任:
高麗忠惠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