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崢

魏崢(1950年,生於台灣彰化縣員林市,台灣醫師,專長於心臟外科與血管外科,現為第十任振興醫院院長,曾任三軍總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外科部主任,第五任振興醫院院長,並獲頒第28屆十大傑出青年。

魏崢
第10任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院長
现任
就任日期
2019年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50年(73—74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彰化縣員林鎮(今員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配偶已婚
儿女一子二女
父母魏蓬林(父)
职业三軍總醫院外科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教授
专业心臟外科
血管外科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 心臟瓣膜手術
  • 先天性心臟矯正手術
  • 主動脈剝離手術
  • 心臟移植
  • 胸腹主動脈瘤手術
  • 週邊血管阻塞疾病
  • 靜脈曲張
  • 血管瘤
  • 頸動脈狹窄
  • 尿毒症透析用瘻管
  • 化療及透析用中心靜脈管置放
  • 其他週邊血管、深部靜脈栓塞疾病之檢查及治療
  • 心臟節律器置放
著作
  • 《活著上天堂:心臟外科名醫魏崢的私房故事》
  • 《心臟病深入淺出》
  • 《知心》
获奖
  •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1990年)
  • 國防醫學院校友會傑出校友(2006年)
学历
经历

生平

高中就讀彰化高中。1974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留學美國。1982年取得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科學博士。魏崢專長於心臟外科,在台灣外科醫學界負有盛名。其執行過的心臟移植次數,為亞洲最高,存活率也最高。 1988年,執行台灣首例長期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曾執行過全世界首例自體心臟移植修補心臟後壁破裂。首例以不輸血方式,為兩歲幼童換心等開創性手術[1]

1990年,當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1996年,魏崢率振興醫院團隊,執行亞洲首例全人工心臟移植,將鄭國材博士自製的鳳凰式全人工心臟植入到病患身上。第一例因等不到捐贈的心臟而僅存活一個月,第二例則在置放全人工心臟兩週後,完成心腎聯合移植,是世界首位成功的案例,病患存活18年,同樣的手術,11年後世界才有第二個成功的案例。在完成手術之後,振興醫院因未先向衛生署申請人體實驗許可而遭到質疑,魏崢以人命關天、無法等待,且國內當時無可用的心室輔助器為由辯護,衛生署以違反醫療法開罰6萬元。在此案後,鄭國材博士離開台灣,回到美國,不再從事人工心臟的研究工作。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醫師曾投書《民生報》,批評振興醫院未依程序先行提出人體實驗計畫,且認為應該採用已被驗證有效的療法,而不是採用尚在發展中的實驗性裝置。

2010年6月17日,魏崢率心臟移植醫療團隊,協助越南完成該國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台灣成為亞洲中第一個心臟移植技術輸出之國家。

2013年,為台中市長胡志強執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2]

2014年1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廖國棟,在立法院中質詢,質疑台大醫院在1998年至2006年間執行的器官移植程序,可能造成捐贈者提前死亡,以此影射柯文哲可能涉及謀殺,因此引發爭議。蘇清泉在事後宣稱此次質詢在事前諮詢過高資敏及魏崢醫師,這兩位醫師皆否認是由他們向蘇清泉提出資料,但承認曾提供意見。魏崢批評台大醫療團隊在未完全判定腦死之前就注射降血壓藥,可能因此提前造成病患死亡[3]

2017年1月21日晚間,前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於晶華酒店樓梯跌倒,原送往馬偕醫院急救,22日辜家體系的振興、和信醫院大老趕往馬偕「三方會診」,和信和馬偕採一致看法,認為應該等血腫消除再開刀,且不適合轉院;但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則認為可以轉院,試看看能否開刀,家屬後決定轉院,22日下午3點轉往振興,經評估後確定不能開刀,並建議考慮拔管。辜成允於清晨6時22分搶救無效,辭世於振興醫院[4]

2022年5月,魏崢確診奧密克戎變異株[5]

發明

魏崢率領振興醫院醫療團隊,開發出金屬人工血管接環,使用主動脈剝離(夾層瘤),可以大幅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於2005年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許可上市,是台灣首件通過FDA許可上市的植入性心血管醫療器材。

家庭

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著作

  • 《活著上天堂:心臟外科名醫魏崢的私房故事》(台北:天下文化,2006)
  • 張梅松、周復華作,魏崢編輯,《心臟病深入淺出》(台北:新生命基金會,2010)非賣品
  • 《知心》(台北:大塊文化,2017)

參考資料

  1. 甯瑋瑜. . 蘋果日報. 2011-05-15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2. 邱宜君、唐在馨. . 自由時報. 2013-02-19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3. 林惠琴. . 自由時報. 2014-11-22 [2014-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3).
  4. 社會中心. . NOWnews今日新聞. 2017-01-25 [201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5. . 聯合報. 2022-06-17 [202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