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科学名:)动物的通称,又名「馬蹄蟹」、“蟹兜”、「夫妻魚」,屬于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而劍尾目最早出現的時間可回溯至奧陶紀,因此被譽為活化石。現存的鱟種類僅存34[2][3][4][5]

鲎科
化石时期:三叠纪早期至今,
美洲鱟 Limulus polyphemu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肢口纲 Merostomata
目: 剑尾目 Xiphosura
亚目: 劍尾亞目 Xiphosurida
下目: 鲎下目 Limulina
总科: 鱟總科 Limuloidea
科: 鲎科 Limulidae
Latreille,1802
模式属
美洲鲎属
Limulus
Linnaeus,1758
[1]
  • 未定属 Incertae sedis
    • 中鱟屬 Mesolimulus
    • 阿尔巴鲎属 Albalimulus
    • 奥术鲎属 Casterolimulus
    • 斯洛文尼亚鲎属 Sloveniolimulus
    • 塔洛可鲎属 Tarracolimulus
    • 云南鲎属 Yunnanolimulus
    • 奥斯泰诺鲎属 Ostenolimulus
    • 月鲎属 Volanalimulus
    • 维克塔鲎属 Victalimulus
    • †属 Limulitella
  • 美洲鲎亚科 Limulinae
    • 圆盾鲎属 Crenatolimulus
    • 美洲鱟屬 Limulus
  • 东方鲎亚科 Tachypleinae
    • 东方鲎属 Tachypleus
    • 圓尾鱟屬 Carcinoscorpius

種類與分佈

全球現生的鱟分為4種[6]

生物學

鲎的外表雖和三叶虫相近,但分类上并非近亲,鲎属螯肢亚门,三叶虫属三叶虫亚门。鲎的祖先出现于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奥陶纪,当时恐龙尚未出现,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大多进化或者灭绝,而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样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血液为蓝色,因為含有血青蛋白。其呼吸器官稱為「書鰓」,因為其書本狀的氣體交換構造取代了鰓的呼吸功能:鱟沒有鰓,而是在其生殖孔後的肢芽長出來的外部構造。有生物學家認為蛛形綱「有肺類」物種的書肺演化自書鰓,並再演化成為「無肺類」物種的氣管構造,但也有生物學家不同意這個演化理論。

生活史

鲎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头胸部,然后是分节的腹部,再下边是一根长长的尖尾刺。它的头胸部侧面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另外还有一对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它们也有一对钳子,称为螯肢,是专门捕食蠕虫、薄壳软体动物用的。它们可以背朝下游泳,但一般喜欢钻进泥沙中并在泥里爬行。鲎生长得不算快,它们须要脱16次殼(脫殼一次稱一齡,但並不是一年脫一次殼,鱟的小時候脫殼次數較多次),经过9到12年的时间才达到成熟。

與人類的關係

鱟杓(錯誤需修正照片,勿用)

人类一直就将中华鲎当作食物,它们的肉、生殖腺和卵都可食用。但是鱟裡血中含量过高,所以大量食用会中毒。另外圆尾鲎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不可食用[7]

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尤其追蹤背景中的動態圖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血青蛋白),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查人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8]。血液中的變形細胞(少量,離心得到沉澱白色物)甚至被帶上外太空,偵測有機體及保護太空人免於疾病傷害[9]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鴛鴦”之美称。台湾漁民常趁此大肆獵捕,闽南語稱之為「掠鱟」,更由此衍生出「捉姦」之意,有人認為後來因諧音之故,逐漸由「掠鱟」音轉為「掠猴」,成為臺灣社會常用之訛音(但也有人認為「掠猴」並非來自「掠鱟」,因為閩南語早就有用「猴」來指稱「嫖客」或「姦夫」,相關的語詞、俗語很多,不可能都是由「鱟」訛音而來)。台灣本島和澎湖已鮮少看到,金門還能看到一些[10]

闽南语俗语话:好好鱟刣甲屎流(Hó-hó hāu thâi kah sái lâu),上等的鱟魚卻料理得漏屎,比喻一件好好的事卻弄得亂七八糟。

相关地名

相關文艺作品

参考文献

  1. Lamsdell, James C.; McKenzie, Scott C. . Organisms Diversity & Evolution. 2015-12, 15 (4): 681–693. ISSN 1439-6092. doi:10.1007/s13127-015-0229-3 (英语).
  2. 「鱟」音義解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3. 世界自然基金會揭示: 綠海龜、馬蹄蟹和黃唇魚徘徊生存警界線 香港市民選出「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 (2007年11月15日) 存檔,存档日期2008年05月11日,.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稿,2007年11月15日。
  4. 瀕危海洋生物面臨絕種 團體促政府推行全面保護措施 存檔,存档日期2007-11-18.蘋果日報 (香港)》2007年11月16日A14版。
  5. 調查顯示:中華白海豚是港人最喜愛的海洋生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新聞 原文載於《新華網》2007年11月16日
  6. 活化石-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金門休閒漁業網
  7. . net.1nongjing.com.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8. . 即時新聞中心. 蘋果日報. 2014-12-20 [2015-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9. NASA: Crabs Give Blood for Space Trav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ASA Science, Published: Nov 16, 2006.
  10. . www.kinmen-fisheries.tw.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11. 珍惜古生动物 濠江区举行南方鲎增殖放流活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6年05月05日 新浪网转载《汕头日报》报道

延伸阅读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鱟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