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汪洋居
鶯歌汪洋居,是位於臺灣新北市鶯歌區的民間建築,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鶯歌汪洋居 | |
---|---|
![]() 鶯歌汪洋居 | |
位置 | ![]() 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77號 |
建成时间 | ![]() |
官方名称 | 鶯歌汪洋居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宅第 |
评定时间 | 2006年7月17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歷史
相傳在1684年時,鶯歌區當地已有客家籍移民入墾,植茶為農,其中余氏家族源自泉州,在乾隆時期入墾臺灣,其家族之一人余海怣,在大正5年(1916年)繼承父親余振塗的「土壟間」(輾米廠)後轉型為經營米業盤商「余合興」字號。 將鶯歌米賣到中國及日本等地,藉由從事稻米加工的大盤交易而致富。[1]
為經營事業,余海怣並將從中湖里的余厝搬遷至現文化路上,以並以余海怣名中的「海」字為根據,藉以「汪洋即海」為名興建汪洋居。該建築物於大正7年(1918年)完工後,則為作為鶯歌地區第一座洋樓啟用,具有代表鶯歌地經濟發展的地標定位。[2]
當代,原本的碾米廠早已已拆除,三開間的店屋則在2006年7月17日指定為市定古蹟。2021年,繼承人將其中三分之一約30坪土地建物開價680萬元出售,後則因文化資產身份遭到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撤止。目前建築物由文化局維管中,並未開放參觀。[3]
建築設計
汪洋居為典型紅磚牌樓厝建築,格局共分為三開間,並帶有等西式建築裝飾語彙等特徵,主體構造為硬山擱檁結構。其立面磚砌使用英式砌法,並設有立面簷口和山牆,以磚的凹凸作為飾帶、以及,門楣牆柱設有雕花、泥塑以豐富正體外觀設計,山牆中間設有商號「汪洋居」匾額,一樓楣梁為混凝土造。
在空間利用部分,室內空間中第一進元作為店舖使用。並設有天井為界,劃分前、後部分,二樓則為昔日余家人的居住空間,原共有三間臥房、神明廳、客廳等設施。目前建築內部仍存有昔日米糧錢櫃等功能設備。[4][5]
當前建築物因屋頂滲漏及缺乏管理維護,導致木構件已經嚴重劣化,對古蹟本體造成巨大破壞。[6]
参考文献
-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2018-04-28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中文(繁體)).
- 中華民國文化部. . memory.culture.tw.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中文(臺灣)).
- 好房網News. . 好房網News. 2021-04-13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中文(臺灣)).
-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學系. 2009.
- Comet115. . 時光土場. 2015-01-30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張安蕎.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5-08 [2022-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 鶯歌汪洋居-文化部iCulture-文化空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汪洋居古厝 -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