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公開賽
鹿特丹网球公開賽(Rotterdam Open),因赞助商的缘故目前名称为荷兰银行公开赛(ABN AMRO Open),也曾被称为荷兰银行世界网球赛(ABN AMRO World Tennis Tournament)[1]是一項在荷兰鹿特丹舉辦的室内硬地男子职业網球賽事,是ATP500巡回赛的賽事之一。该赛事还同时举办轮椅网球单打和双打。[2]
ABN AMRO Open 鹿特丹公开赛 | |
---|---|
ATP巡回赛 | |
巡迴賽 | ATP巡回赛 |
創立 | 1972年 |
地點 | 荷蘭鹿特丹 |
場館 | 鹿特丹阿侯伊体育馆 |
類別 | ATP500巡回赛 |
地面 | 室内硬地球场 |
籤表 | 32单打/32资格赛/16双打 |
獎金 | 2,134,985欧元 (2024) |
應屆冠軍 (2024) | |
單打 | 扬尼克·辛纳 |
雙打 | 卫斯理·库尔霍夫 尼古拉·梅克蒂奇 |
历史
首屆鹿特丹公開賽舉辦於1972年11月1日,首届男单冠军是美国传奇球员阿瑟·阿什。随后该赛事组织者将举办时间改到3月。最初鹿特丹公开赛属于世界网球锦标赛系列赛,1978年开始属于大奖赛网球巡回赛,1990年开始属于ATP巡回赛赛事。
1984年单打决赛在伊万·伦德尔和吉米·康纳斯之间进行,但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传出球场内有炸弹警告,伦德尔也拒绝继续出站,被迫终止了比赛。[3]
2004年开始,荷兰退役本土球员理查德·克拉吉塞克成为赛事总监。
2012年,瑞士球星罗杰·费德勒参加该赛事,吸引了115,894名观众前来观赏比赛,创下赛事纪录。[4] 该记录直到2018年才被打破,当时费德勒获得了一张外卡参赛,吸引了120,000名球迷到场。[5]
历届冠军
单打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1972 | 阿瑟·阿什 | 汤姆·奥克 | 3–6, 6–2, 6–1 |
1973 | Not Held | ||
1974 | 汤姆·奥克 | 汤姆·戈尔曼 | 3–6, 7–6(7–2), 6–1 |
1975 | 阿瑟·阿什 (2) | 汤姆·奥克 | 3–6, 6–2, 6–4 |
1976 | 阿瑟·阿什 (3) | 鲍勃·卢茨 | 6–3, 6–3 |
1977 | 迪克·斯托克顿 | 伊利耶·纳斯塔塞 | 2–6, 6–3, 6–3 |
1978 | 吉米·康纳斯 | 劳尔·拉米雷斯 | 7–5, 7–5 |
1979 | 比约恩·博里 | 约翰·麦肯罗 | 6–4, 6–2 |
1980 | 海因茨·金特哈特 | 吉恩·迈耶 | 6–2, 6–4 |
1981 | 吉米·康纳斯 (2) | 吉恩·迈耶 | 6–1, 2–6, 6–2 |
1982 | 吉列尔莫·维拉斯 | 吉米·康纳斯 | 0–6, 6–2, 6–4 |
1983 | 吉恩·迈耶 | 吉列尔莫·维拉斯 | 6–1, 7–6 |
1984 | 没有胜者 | 伊万·伦德尔 吉米·康纳斯 | 6–0, 1–0 决赛中断 |
1985 |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 雅各布·赫拉塞克 | 6–1, 6–2 |
1986 | 约阿基姆·尼斯特伦 | 安德斯·耶吕德 | 6–0, 6–3 |
1987 | 斯蒂芬·埃德伯格 | 约翰·麦肯罗 | 3–6, 6–3, 6–1 |
1988 | 斯蒂芬·埃德伯格 (2) |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 7–6, 6–2 |
1989 | 雅各布·赫拉塞克 | 安德斯·耶吕德 | 6–1, 7–5 |
1990 | 布拉德·吉尔伯特 | 霍纳斯·斯文森 | 6–1, 6–3 |
1991 | 奥马尔·坎波雷 | 伊万·伦德尔 | 3–6, 7–6(7–4), 7–6(7–4) |
1992 | 鲍里斯·贝克尔 | 亚历山大·沃尔科夫 | 7–6(11–9), 4–6, 6–2 |
1993 | 安德斯·耶吕德 | 卡雷尔·诺瓦切克 | 6–3, 7–5 |
1994 | 米夏埃尔·施蒂希 | 韦恩·费雷拉 | 4–6, 6–3, 6–0 |
1995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 保罗·哈休斯 | 7–6(7–5), 6–4 |
1996 | 戈兰·伊万尼塞维奇 | 叶夫盖尼·卡费尔尼科夫 | 6–4, 3–6, 6–3 |
1997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2) | 达尼埃尔·瓦采克 | 7–6(7–4), 7–6(7–5) |
1998 | 扬·西梅林克 | 托马斯·约翰松 | 7–6(7–2), 6–2 |
1999 | 叶夫盖尼·卡费尔尼科夫 | 蒂姆·韓曼 | 6–2, 7–6(7–3) |
2000 | 塞德里克·皮奥林 | 蒂姆·韓曼 | 6–7(3–7), 6–4, 7–6(7–4) |
2001 | 尼古拉·埃斯屈代 | 羅傑·費德勒 | 7–5, 3–6, 7–6(7–5) |
2002 | 尼古拉·埃斯屈代 (2) | 蒂姆·韓曼 | 3–6, 7–6(9–7), 6–4 |
2003 | 馬克斯·米爾內 | 雷蒙·斯魯伊特 | 7–6(7–3), 6–4 |
2004 | 萊頓·休伊特 | 胡安·卡洛斯·費雷羅 | 6–7(1–7), 7–5, 6–4 |
2005 | 羅傑·費德勒 | 伊万·留比契奇 | 5–7, 7–5, 7–6(7–5) |
2006 | 拉德克·史坦帕尼克 | 克里斯托夫·羅庫斯 | 6–0, 6–3 |
2007 | 米哈伊爾·尤兹尼 | 伊万·留比契奇 | 6–2, 6–4 |
2008 | 米卡埃爾·洛德拉 | 羅賓·索德靈 | 6–7(3–7), 6–3, 7–6(7–4) |
2009 | 安迪·莫瑞 | 拉斐爾·納達爾 | 6–3, 4–6, 6–0 |
2010 | 羅賓·索德靈 | 米哈伊爾·尤兹尼 | 6–4, 2–0, retired |
2011 | 羅賓·索德靈 (2) | 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 | 6–3, 3–6, 6–3 |
2012 | 羅傑·費德勒 (2) |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 6–1, 6–4 |
2013 |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 儒利安·貝內托 | 7–6(7–2), 6–3 |
2014 | 托馬什·貝爾迪赫 | 馬林·契利奇 | 6–4, 6–2 |
2015 | 斯坦·瓦林卡 | 托馬什·貝爾迪赫 | 4–6, 6–3, 6–4 |
2016 | 馬丁·克里贊 | 加埃爾·孟菲爾斯 | 6–7(1–7), 6–3, 6–1 |
2017 | 若-威尔弗里德·特松加 | 大卫·戈芬 | 4–6, 6–4, 6–1 |
2018 | 羅傑·費德勒 (3) | 格里戈爾·季米特洛夫 | 6–2, 6–2 |
2019 | 加埃爾·孟菲爾斯 | 斯坦·瓦林卡 | 6–3, 1–6, 6–2 |
2020 | 加埃爾·孟菲爾斯(2) | 费利克斯·奥热-阿利亚西姆 | 6–2, 6–4 |
2021 | 安德烈·魯布列夫 | 馬爾頓·福索維斯 | 7–6(7–4), 6–4 |
2022 | 费利克斯·奥热-阿利亚西姆 | 斯特凡诺斯·齐齐帕斯 | 6–4, 6–2 |
2023 | 丹尼尔·梅德韦杰夫 | 扬尼克·辛纳 | 5-7, 6-2, 6-2 |
2024 | 扬尼克·辛纳 | 阿莱克斯·德米瑙尔 | 7–5, 6–4 |
雙打
年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1972 | 羅伊·愛默生 約翰·紐康姆 | 阿瑟·阿什 鲍勃·卢茨 | 6–2, 6–3 |
1973 | 没有举办 | ||
1974 | 鲍勃·休伊特 弗鲁·麦克米伦 | 皮埃尔·巴尔泰斯 伊利耶·納斯塔塞 | 3–6, 6–4, 6–3 |
1975 | 鲍勃·休伊特 (2) 弗鲁·麦克米伦 (2) | José Higueras 陶罗齐·鲍拉日 | 6–2, 6–2 |
1976 | 罗德·拉沃 弗鲁·麦克米伦 (3) | 亚瑟·阿什 汤姆·奥克 | 6–1, 6–7(4–7), 7–6(7–5) |
1977 | 沃伊切赫·菲巴克 汤姆·奥克 | 維杰·阿姆里特拉吉 迪克·斯托克顿 | 6–4, 6–4 |
1978 | 弗雷德·麦克奈尔 劳尔·拉米雷斯 | 鲍勃·卢茨 斯坦·史密斯 | 6–2, 6–3 |
1979 | 彼得·弗莱明 约翰·麦肯罗 | 海因茨·金特哈特 Bernard Mitton | 6–4, 6–4 |
1980 | 維杰·阿姆里特拉吉 斯坦·史密斯 | Bill Scanlon 布赖恩·蒂彻 | 6–4, 6–3 |
1981 | Fritz Buehning Ferdi Taygan | 吉恩·迈耶 桑迪·迈耶 | 7–6, 1–6, 6–4 |
1982 | 马克·埃德蒙森 舍伍德·斯图尔特 | Fritz Buehning 凯文·柯伦 | 7–5, 6–2 |
1983 | Fritz Buehning (2) Tom Gullikson | 彼得·弗莱明 帕维尔·斯洛日尔 | 7–6, 4–6, 7–6 |
1984 | 凯文·柯伦 沃伊切赫·菲巴克 (2) | Fritz Buehning Ferdi Taygan | 6–4, 6–4 |
1985 | 托马什·施密德 帕维尔·斯洛日尔 | 维塔斯·格鲁莱蒂斯 保罗·麦克纳米 | 6–4, 6–4 |
1986 | 斯蒂芬·埃德伯格 斯洛博丹·日沃伊诺维奇 | 沃伊切赫·菲巴克 Matt Mitchell | 2–6, 6–3, 6–2 |
1987 | 斯蒂芬·埃德伯格 (2) 安德斯·耶吕德 | Chip Hooper Mike Leach | 3–6, 6–3, 6–4 |
1988 | Patrik Kühnen Tore Meinecke | Magnus Gustafsson Diego Nargiso | 7–6, 7–6 |
1989 |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米兰·什赖贝尔 | Jan Gunnarsson Magnus Gustafsson | 7–6, 6–0 |
1990 | 莱昂纳多·拉瓦列 豪尔赫·洛萨诺 | Diego Nargiso Nicolás Pereira | 6–3, 7–6 |
1991 |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安德斯·耶吕德 (2) | Steve DeVries David Macpherson | 7–6, 6–2 |
1992 | 马克-凯温·格尔纳 大衛·普里諾西爾 | 保羅·哈休斯 Mark Koevermans | 6–2, 6–7, 7–6 |
1993 | Henrik Holm 安德斯·耶吕德 (3) | 戴维·亚当斯 Andrei Olhovskiy | 6–4, 7–6 |
1994 | 杰里米·贝茨 約納斯·比約克曼 | 雅克·艾里廷 保羅·哈休斯 | 6–4, 6–1 |
1995 | 馬丁·達姆 安德斯·耶吕德 (4) | 托马斯·卡沃内利 Francisco Roig | 6–3, 6–2 |
1996 | 戴维·亚当斯 Marius Barnard | Hendrik Jan Davids 西羅·薩克 | 6–3, 5–7, 7–6 |
1997 | 雅克·艾里廷 保羅·哈休斯 | Libor Pimek Byron Talbot | 7–6(7–5), 6–4 |
1998 | 雅克·艾里廷 (2) 保羅·哈休斯 (2) | 尼尔·布罗德 Piet Norval | 7–6, 6–3 |
1999 | 戴维·亚当斯 (2) John-Laffnie de Jager | 尼尔·布罗德 Peter Tramacchi | 6–7(5–7), 6–3, 6–4 |
2000 | 戴维·亚当斯 (3) John-Laffnie de Jager (2) | 蒂姆·亨曼 叶甫根尼·卡费尔尼科夫 | 5–7, 6–2, 6–3 |
2001 | 约纳斯·比约克曼 (2) 罗杰·费德勒 | 彼得·帕拉 帕維爾·維兹納爾 | 6–3, 6–0 |
2002 | 罗杰·费德勒 (2) 马克斯·米尔内 | 马克·诺尔斯 丹尼尔·内斯特 | 4–6, 6–3, [10–4] |
2003 | 韋恩·亞瑟斯 保罗·汉利 | 罗杰·费德勒 马克斯·米尔内 | 7–6(7–4), 6–2 |
2004 | 保罗·汉利 (2)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 乔纳森·埃利希 安迪·拉姆 | 5–7, 7–6(7–5), 7–5 |
2005 | 乔纳森·埃利希 安迪·拉姆 | 西羅·薩克 帕維爾·維兹納爾 | 6–4, 4–6, 6–3 |
2006 | 保罗·汉利 (3) 凱文·烏利耶特 | 乔纳森·埃利希 安迪·拉姆 | 7–6(7–4), 7–6(7–2) |
2007 | 馬丁·達姆 (2) 利安德·帕斯 | 安德烈·帕維爾 亞歷山大·瓦斯克 | 6–3, 6–7(5–7), [10–7] |
2008 | 托马什·伯蒂奇 德米特里·圖爾蘇諾夫 | 菲利普·科爾施賴伯 米哈伊爾·尤日尼 | 7–5, 3–6, [10–7] |
2009 | 丹尼尔·内斯特 内纳德·齐莫尼奇 | 盧卡斯·德勞希 利安德·帕斯 | 6–2, 7–5 |
2010 | 丹尼尔·内斯特 (2) 内纳德·齐莫尼奇 (2) | 西蒙·阿斯博林 保罗·汉利 | 6–4, 4–6, [10–7] |
2011 | 于爾根·梅爾策 菲利普·普茲斯內爾 | 米卡埃尔·洛德拉 内纳德·齐莫尼奇 | 6–4, 3–6, [10–5] |
2012 | 米卡埃尔·洛德拉 内纳德·齐莫尼奇 (3) |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霍里亚·特卡乌 | 4–6, 7–5, [16–14] |
2013 | 羅伯特·林德斯泰特 内纳德·齐莫尼奇 (4) | 蒂莫·德巴克 傑西·胡塔·加倫 | 5–7, 6–3, [10–8] |
2014 | 米卡埃尔·洛德拉 (2) 尼古拉·马胡 | 讓-儒利安·路查 霍里亚·特卡乌 | 6–2, 7–6(7–4) |
2015 | 让-儒利安·路查 霍里亚·特卡乌 | 杰米·穆雷 约翰·皮尔斯 | 3–6, 6–3, [10–8] |
2016 | 尼古拉·马胡 (2) 瓦谢克·波斯皮西尔 | 菲利普·普兹斯内尔 亚历山大·佩亚 | 7–6(7–2), 6–4 |
2017 | 伊万·多迪格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 卫斯理·库尔霍夫 马特维·米德尔库普 | 7–6(7–5), 6–3 |
2018 | 皮埃尔-于格·埃贝尔 尼古拉·马胡 (3) | 奧利弗·馬拉克 马特·帕维奇 | 2–6, 6–2, [10–7] |
2019 | 热雷米·查迪 亨利·孔蒂宁 | 让-儒利安·路查 霍里亚·特卡乌 | 7–6(7–5), 7–6(7–4) |
2020 | 皮埃尔-于格·埃贝尔 (2) 尼古拉·马胡 (4) | 亨利·孔蒂宁 杨-莱纳德·斯特鲁夫 | 7–6(7–5), 4–6, [10–7] |
2021 | 尼克拉·梅克蒂奇 马特·帕维奇 | 凯文·克拉维茨 霍里亚·特卡乌 | 7–6(9–7), 6–2 |
2022 | 罗宾·哈斯 马特维·米德尔库普 | 洛依德·哈里斯 提姆·普特兹 | 7–6(9–7), 6–2 |
2023 | 伊万·多迪格 奥斯汀·克拉吉塞克 | 罗翰·波柏纳 马修·伊布登 | 7-6(7-5), 2-6, [12-10] |
2024 | 卫斯理·库尔霍夫 尼古拉·梅克蒂奇 (2) | 罗宾·哈塞 博迪克·范德赞舒普 | 6–3, 7–5 |
參考資料
- . [February 1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17日).
- . ITF.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 . NY Times. March 19, 1984 [2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0).
- . [March 18,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 . 18 February 2018 [9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NZZ.
- . [February 1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 . [February 1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