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塔·亞克曼

麗塔·亞克曼匈牙利語1968年04月19日),出生於匈牙利美籍匈牙利裔藝術家。她的画曾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众多博物馆和画廊展览中展出。

麗塔·亞克曼
原文名
出生麗塔·巴科斯(Rita Bakos)
(1968-04-19) 1968年4月19日
 匈牙利布達佩斯
教育程度匈牙利美术大学
紐約繪畫與雕塑學院
知名于畫家
运动抽象表現主義

生平

亞克曼出生於布達佩斯。亞克曼于1989年至1992年布达佩斯美术大学讀書,導師為畫家卡羅伊·克利莫卡羅伊·克利莫[1]1992年,亞克曼搬到紐約市,通過漢斯家族基金會進入紐約繪畫與雕塑學院進修。抵達紐約後,她將本名「麗塔·巴科斯」改為「麗塔·亞克曼」,紀念祖母的娘家姓。[2]

職業生涯

1994年,新博物館(The New Museum)委託亞克曼創作了名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的仿製彩色玻璃窗。[3]同年,她在紐約安德烈亞·羅森畫廊舉辦了首次個展,藝評家基斯·西沃德(Keith Seward)在《Artforum》雜誌評論了這次展覽。[4]1999年,亞克曼在紐約瑞士學院舉辦了首次機構展。[5]2002年,她在荷蘭的場域博物館(Museum Het Domein)舉辦了《八月的飄雪》個展,展出畫作、拼貼和紙上作品。[6]2006年到2008年,亞克曼專心創作拼貼藝術,創作了一系列將作品夾在兩片垂直有機玻璃板之間的作品。[7]她也參加了2008年的惠特尼雙年展。[8]2011年,亞克曼與電影製片人哈蒙尼·科里尼合作的作品《暗影遊戲》(Shadow Fux)在紐約瑞士學院展出。[9]同年,亞克曼在布達佩斯路德維希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重要回顧展,展覽名為《巴科斯》(BAKOS)。

1993年作品《找個工作》(Get a Job)

2012年,亞克曼在北邁阿密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舉辦回顧展,策展者為邦妮·克利爾華特(Bonnie Clearwater),展出了1993年至2012年的畫作、素描和拼貼作品。[10]2014年,亞克曼在奧地利弗里德里希霍夫收藏館舉辦了黑板畫展《暴力冥想》(Meditation on Violence),展現她挑戰繪畫界限的成果。[11][12]2016年,亞克曼在瑞典馬爾默藝術廳舉辦了《消失的美學》(The Aesthetic of Disappearance)藝術家黑板畫回顧展。2018年,亞克曼在米蘭三年展(La Triennale di Milano)舉辦了《運動如紀念碑》(Movements as Monuments)黑板畫作品回顧展。[13]

2019年,亞克曼開始創作她的《媽媽》(Mama)系列。[14]2023年3月,亞克曼的《媽媽》繪畫系列與她於1993年至1996年間創作的素描、繪畫一同於MASI Lugano的展覽《隱藏》(HIDDEN)展出。[15]

作品風格

亞克曼的繪畫筆觸濃重、色彩豐厚。亞克曼創作的主要主題為女性和人類的姿態,經常描繪類似小仙子的形象,有著童話色彩並且探討青少年的厭倦感和情感。亞克曼對於傳統藝術界的觀念、標準不感興趣,作品更靠近流行文化城市文化街頭藝術等非傳統藝術元素,這些元素也常常反映在她的作品當中。整體而言,亞克曼的作品風格具有獨特的視覺語言,同時探索著人性、身體性以及性別議題。[16][17]

參考文獻

  1. . artreview.com.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 (英语).
  2. . The New Museum Archive. The New Museum.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3. Seward, Keith. . Artforum. November 1994, 33 (3)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4. . Contemporary Art Library.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5. Claire, Bickert. . AWARE Archives of Women Artists, Research and Exhibitions.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6. Hudson, Suzanne. .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9).
  7. . Whitney Biennial 2008 Exhibition. New York, New York: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2008 [2010-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4).
  8. Pryor, John-Paul. . Dazed Digital. 2011-01-06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0).
  9. .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North Miami. 2012-03-15 [2023-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美国英语).
  10. . Purple. 2014-04-30 [2023-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法语).
  11. . schlebruegge.com.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12. . Art Rabbit.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13. . Hauser & Wirth.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14. . MASI Lugano.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15. . Art.net.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英语).
  16. . AWARE Women artists / Femmes artistes.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