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太

麥太是一個香港動漫角色,為一個女性擬人化角色[1]:86,出自謝立文編撰、麥家碧繪畫的「麥兜」系列[註 2]。故事中麥太是一名單親母親,其獨子為該系列主角麦兜,其夫是早已失蹤的麦炳[3]。其名字為玉蓮[4]:345[5]:129[註 1]。其形象被認為像典型的香港中年人。

麥太[註 1]
首次登場麥兜故事》(以電影系列計)[註 2]
配音
物種
性別
國籍 香港
配偶麥炳
兒女麥兜

設定與形象

作為「麥兜」系列主角麦兜的母親,麥太是該系列戲份頗重的角色[6],在各部動畫電影中皆有登場,其中在《麥兜菠蘿油王子》(2004年)和《麥兜.我和我媽媽》(2014年)中其經歷為故事的主線,在《麥兜响噹噹》(2009年)和《麥兜噹噹伴我心》(2012年)中則戲份稍遜[6],在《麥兜·飯寶奇兵》(2016年)中戲份顯著減少[7]:11

故事中麥太與麦兜構成了一個過著草根生活[7][2]:272單親家庭[1][8][9][10]:146,兩人的對話常體現典型的香港市民文化[7]:10。 麥太是一個潑辣又精打細算的母親[5]:129,亦有溫柔的一面[7]:9;具有創業精神[11],曾嘗試多種創業方式[10]:142;時而表現出市井、平民式的生活智慧[12]。在各種對作品的分析中,麥太常被指出有著典型香港人的特質(見評論章節)。主創謝立文則稱麥太的原型是「所有师奶和妈妈」[6]

麥太擅長以想像富足生活的方式來使兒子得到滿足感,包括在《麥兜故事》中以乘纜車太平山頂,來想像乘飛機馬爾代夫旅遊;及在《麥兜.我和我媽媽》中假裝中了六合彩[8][3]

麥太的髮型是香港家庭主婦常見的燙髮,戴上貼耳的珠耳環。《麥兜菠蘿油王子》中,任職工廠女工的年輕時代麥太,造型則是紮起辮子,穿著有襟布衫,參考1960年代的香港人打扮。[5]:129-130

經歷

在系列前期作品中,麥太與麥兜居於九龍大角咀唐樓(城市舊區)[13][11]。2001年上映的電影首作《麥兜故事》講述麥兜從幼稚園開始的成長片段,直至成年[13]。對於資質平庸的麥兜,麥太在此作中表現出,渴望他能出人頭地,將全部夢想寄託在他身上的態度[13][2]:270-272。另一方面也描述麥太積極創業[11],其中她在自己開設的網絡烹飪節目中以取巧方式製作菜色「紙包雞」,成為該系列的知名橋段之一[14][15][16]

2004年上映的《麥兜菠蘿油王子》,憶述了任職工廠女工的年輕時代麥太,與其夫麥炳(暗示為「菠蘿油王子」)的相識經過,及麦炳的突然離去[17][4],該些回憶片段參照了1960年代的香港[5]。在此作中麥太的生活態度象徵了著重未來(相對於象徵緬懷過去的麥炳、象徵活在當下的麥兜)[17][2]:272

2009年上映的《麥兜响噹噹》迎合了香港人北上尋找機會的潮流[11][10]:141,講述麥太帶麥兜到武當山寄宿學習武術,期間麥太自己在武漢中國內地城市做生意,但還是未能成功。[10]:139-142

2012年上映的《麥兜噹噹伴我心》中,麥太熱衷炒賣股票[11]

2014年上映的《麥兜.我和我媽媽》,講述成年後的麦兜在麥太過世後成為神探波比,他憶述童年與麥太的各種生活點滴[12][15],當中麥太經歷了失業等挫折,但她仍勉力讓兒子獲得美滿生活的想像[1][2]:273,從中反映麥太的母愛及教育方式[1]。此作中出現的親戚「大表伯」,被推測為隱藏身份的麥炳[9]

2016年上映的《麥兜·飯寶奇兵》,講述麦兜成為鮮魚行小學[註 3]的學生,麥太與他生活在鮮魚村,麥太以經營魚丸店維生。[18]

配音

動畫系列先後由吴君如[19]謝月美[20]粵語配音,中國內地上映版本曾由宋丹丹[21]普通話配音。2018年香港海洋公園舉辦了一個麥兜主題活動,邀得吳君如再次為當中的麥太配音[16]。系列早期導演袁建滔透露,最初起用金像影后吳君如擔任配音,是看上其「巴辣」(潑辣),但她卻意想不到地展現了母親角色的溫柔[22]

迴響

麦太和其子麦兜蠟像。

2011年,位於太平山頂凌霄閣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在「世界首映」展區設置麥太與麥兜母子的蠟像,作永久展出。[23]

評論

在各種對作品的分析中,麥太常被指出有著典型香港人的特質[4][10]中國內地影視學者邵奇在分析《麥兜响噹噹》時認為,相對於象徵作者藝術理想寄託的麥兜,麥太代表了香港社會上「不那麼成功」的中年人,他們奔波忙碌,但生活仍難有起色;麥太「求成心切,什麼都會一點卻什麼都做不好」;她從未放棄爭取更好的生活,表現了底層民眾的堅韌與質樸;也一直快速更新自己以應對環境變化,避免被淘汰,這點也是香港的寫照[10]:139,141,143-144北京電影學院的動畫研究員孫平亦指出,麥太在故事中經常為謀生及兒子的前途而奔波,她愛吃的炸雞品牌也名為「快快雞」(粵語版:頻蹸雞),皆反映香港人的生活狀態[7]:10。研究電影音樂的香港學者羅展鳳則指出麥太奉行「多勞多得」及凡事搶先的精神[4]:143

香港評論家譚以諾則認為麥太嚮往從草根階層升上中產階層的「香港精神」。[11]

備註

  1. 在動畫中曾展示麥兜的出生証明文件,母親全名為譚玉蓮,故婚後名為麥譚玉蓮。
  2. 以多部動畫電影為主,亦有電視[2]:272等其他媒體作品。
  3. 影射鮮魚行學校

參考資料

  1. 吴雁汶. . 电影评介. 2017-02, (557): 86-88. ISSN 1002-6916 (中文(中国大陆)).
  2. 贺昱. . . 北京: 国防工业. 2017: 270–275. ISBN 7-118-11226-7 (中文(中国大陆)).
  3. . on.cc東網. 2017-05-09 [2024-03-02] (中文(香港)).
  4. 罗展凤. .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343–346. ISBN 978-7-5495-5840-7 (中文(中国大陆)).
  5. 鳳毛. . 傅慧儀 (编). .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6: 129–131. ISBN 962-8050-39-7.
  6. 方夷敏; 朱振堃. . 新浪网. 南方都市报. 2014-09-23 [2024-03-02] (中文(中国大陆)).
  7. 孙平. . 电影评介. 2017-02, (557): 9-11. ISSN 1002-6916 (中文(中国大陆)).
  8. 黃珍妮. . 灼見名家. 2016-08-26 [2024-03-20] (中文(香港)).
  9. 季平常. . 澎湃新闻. 2019-04-27 [2024-03-20] (中文(中国大陆)).
  10. 邵奇. . .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7: 139–146. ISBN 978-7-313-18177-0.
  11. 譚以諾. . 藝評香港.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組. 2013-03 [2024-03-20] (中文(香港)).
  12. 譚以諾. . 香港影評庫.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4-10-26 [2024-03-02] (中文(香港)).
  13. . 電影雙周刊. 2001-12-06, (591): 38.
  14. 邱健恩. . 香港文匯報. 2012-05-30 [202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1) (中文(香港)).
  15. 陳禮恒. . 晴報. 2014-09-19 [2024-03-21] (中文(香港)).
  16. GISELE LIU. . ELLE台灣. 2018-11-19 [2024-03-21] (中文(臺灣)).
  17. 皮亞. . 藝評香港.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組. 2004-06-20 [2024-03-20] (中文(香港)).
  18. 马泽望. . 新浪网. 信息时报. 2016-08-31 [2024-03-20] (中文(中国大陆)).
  19. . on.cc東網. 2016-09-06 [2024-03-02] (中文(香港)).
  20. 陳曉毅. . 香港01. 2022-03-26 [2024-03-02] (中文(香港)).
  21. . 新浪网. 新闻晨报. 2009-07-23 [2024-03-02] (中文(中国大陆)).
  22. 袁建滔. . 傅慧儀 (编). .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06: 117. ISBN 962-8050-39-7.
  23. 任喆鸝. . 香港大公報. 2011-07-21 [2024-03-20] (中文(香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