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
黄初(220年十月—226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共计7年。这是曹魏的第一个年号。黄初七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沿用。[1]
黄初
| ||
政权 | 曹魏 | |
君主 | 魏文帝曹丕 | |
历时 | 7年 | |
![]()
|
---|
军阀孙权因为称臣曹魏,也使用黄初年号直到黄初三年与魏决裂改用自建年号黄武,之后在叙述黄初年间事时改回使用汉末的建安年号。[2][3]
紀年農曆對照表
西元 | 干支 | 紀年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閏月 |
---|---|---|---|---|---|---|---|---|---|---|---|---|---|---|---|
220年 | 庚子 | 黃初元年 | 癸卯(大) 11/13 | 癸酉(小) 12/13 | 壬寅(大) 220/1/11 | — | |||||||||
221年 | 辛丑 | 黃初二年 | 壬申(小) 2/10 | 辛丑(大) 3/11 | 辛未(大) 4/10 | 辛丑(小) 5/10 | 庚午(大) 6/8 | 庚子(小) 7/8 | 己巳(大) 8/6 | 己亥(小) 9/5 | 戊辰(大) 10/4 | 戊戌(小) 11/3 | 丁卯(大) 12/2 | 丁酉(小) 222/1/1 | — |
222年 | 壬寅 | 黃初三年 | 丙寅(大) 1/30 | 丙申(小) 3/1 | 乙丑(大) 3/30 | 乙未(小) 4/29 | 甲子(大) 5/28 | 甲午(小) 6/27 | 癸巳(大) 8/25 | 癸亥(小) 9/24 | 壬辰(大) 10/23 | 壬戌(小) 11/22 | 辛卯(大) 12/21 | 辛酉(小) 223/1/20 | 六癸亥(大) 7/26 |
223年 | 癸卯 | 黃初四年 | 庚寅(大) 2/18 | 庚申(小) 3/20 | 己丑(大) 4/18 | 己未(小) 5/18 | 戊子(大) 6/16 | 戊午(小) 7/16 | 丁亥(大) 8/14 | 丁巳(小) 9/13 | 丙戌(大) 10/12 | 丙辰(大) 11/11 | 丙戌(小) 12/11 | 乙卯(大) 224/1/9 | — |
224年 | 甲辰 | 黃初五年 | 乙酉(小) 2/8 | 甲寅(大) 3/8 | 甲申(小) 4/7 | 癸丑(大) 5/6 | 癸未(小) 6/5 | 壬子(大) 7/4 | 壬午(小) 8/3 | 辛亥(大) 9/1 | 辛巳(小) 10/1 | 庚戌(大) 10/30 | 庚辰(小) 11/29 | 己酉(大) 12/28 | — |
225年 | 乙巳 | 黃初六年 | 己卯(小) 1/27 | 戊申(大) 2/25 | 戊寅(大) 3/27 | 丁丑(大) 5/25 | 丁未(小) 6/24 | 丙子(大) 7/23 | 丙午(小) 8/22 | 乙亥(大) 9/20 | 乙巳(小) 10/20 | 甲戌(大) 11/18 | 甲辰(小) 12/18 | 癸酉(大) 226/1/16 | 三戊申(小) 4/26 |
226年 | 丙午 | 黃初七年 | 癸卯(小) 2/15 | 壬申(大) 3/16 | 壬寅(小) 4/15 | 辛未(大) 5/14 | 辛丑(小) 6/13 | 庚午(大) 7/12 | 庚子(大) 8/11 | 庚午(小) 9/10 | 己亥(大) 10/9 | 己巳(小) 11/8 | 戊戌(大) 12/7 | 戊辰(小) 227/1/6 | — |
黄初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
蜀汉 | 建安25年 | 建安26年 章武元年 | 章武2年 | 章武3年 建兴元年 | 建興2年 | 建興3年 | 建興4年 |
东吴 | 建安25年 | 建安26年 | 建安27年 黄武元年 | 黃武2年 | 黃武3年 | 黃武4年 | 黃武5年 |
参看
參考文獻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5頁。
- 罗新,《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文物》2002年第10期,第92-95頁。
- 連先用,《論孫權未奉「延康」、「黃初」年號》,《許昌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第23-39頁。
- 陳壽.
. 维基文库.「〔延康元年十月〕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
- 司馬光.
. 维基文库.「〔黃初元年十月〕辛未,升壇受璽綬,即皇帝位,〈《考異》曰:陳《志》:『丙午,行至曲蠡,漢帝禪位。庚午,升壇即祚。』袁《紀》亦云:『庚午,魏王即位。』按《獻帝紀》,乙卯始發禪冊,二十九日登壇受命。又文帝受禪碑至今尚在,亦云辛未受禪。陳《志》、袁《紀》誤也。范《書》云:『魏遣使求璽綬,曹皇后不與,如此數輩,后乃呼使者,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按此乃前漢元后事,且璽綬無容在曹后之所,此說妄也。〉燎祭天地、嶽瀆,改元,大赦。」
- 陳壽.
. 维基文库.「〔黃初〕七年夏五月,帝病篤,乃立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太和元年春正月,……」
- 司馬光.
. 维基文库.「〔黃初七年五月〕丁巳,帝殂。……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太和元年……」
深入閱讀
- 李崇智. .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22-01-03].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
前一年號: 延康 |
曹魏年号 220年-226年 |
下一年號: 太和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