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銅礦
黃銅礦(英語:)是一種銅鐵硫化物礦物,是最丰富的铜矿石矿产。它的化學式为CuFeS2,以四方晶系结晶。它呈黄銅色至金黄色,莫氏硬度为3.5到4。它的條痕爲微帶綠的黑色。
黃銅礦 |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硫化物矿物 |
化学式 | CuFeS2 |
IMA記號 | Ccp[1] |
施特龙茨分类 | 2.CB.10a |
晶体分类 | 偏三角面体 (42m) H-M记号:(4 2m) |
晶体空间群 | I42d |
晶胞 | a = 5.289 Å, c = 10.423 Å; Z = 4 |
性質 | |
分子量 | 183.54 |
顏色 | 黃銅色,可能有紫色虹彩光泽。 |
晶体惯态 | 主要是四方锲形,类似于四面体,通常是大规模的,有时是葡萄状的。 |
晶系 | 四方 |
雙晶 | 穿透孪晶 |
解理 | {011}模糊 |
断口 | 不规则至參差狀 |
韌性/脆性 | 脆 |
莫氏硬度 | 3.5 |
光澤 | 金屬光澤 |
條痕 | 墨綠色 |
透明性 | 不透明 |
比重 | 4.1 – 4.3 |
光學性質 | 不透明 |
溶解度 | 溶於HNO3 |
參考文獻 | [2][3][4][5][6] |
暴露在空气中时,黄铜矿会失去光泽,形成各种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酸盐。伴生铜矿物有硫化物斑铜矿(Cu5FeS4)、辉铜矿(Cu2S)、靛铜矿(CuS)、蓝辉铜矿(Cu9S5);碳酸盐如孔雀石和蓝铜矿,少见氧化物如赤铜矿(Cu2O)。很少发现与自然铜有关。黄铜矿是电的良好导体。
鉴别
黄铜矿经常与黄铁矿和金混淆,因为这三种矿物都具有淡黄色和金属光泽。有助于区分这些矿物的一些重要矿物特征是硬度和条痕。黄铜矿比黄铁矿软得多,可以用刀留下划痕,而黄铁矿不能用刀留下划痕。[7]但是,黄铜矿比金硬,如果是纯金则可以被铜留下划痕。[8]黄铜矿有一条独特的带有绿色的黑色条痕。黄铁矿有黑色条痕,金有黄色条痕。[9]
化学
天然黄铜矿与任何其他硫化物矿物之间没有固溶体。尽管黄铜矿具有与闪锌矿相同的晶体结构,但用锌代替铜的情况是有限的。
可以测量的微量元素,如銀、金、镉、钴、镍、铅、锡和锌(百万分之一水平)可能替代铜和铁。硒、铋、碲和砷可以少量替代硫。[10]黄铜矿可被氧化形成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11]
共生
黄铜矿通过各种成矿过程存在于许多含矿环境中。
黄铜矿存在于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海底喷气沉积矿床中,由铜在热液循环过程中沉积而成。黄铜矿通过流体运输浓缩在这种环境中。
斑岩铜矿床是在岩浆上升和结晶过程中,花岗岩中的铜富集而形成的。这种环境中的黄铜矿是通过岩浆系统中的浓缩产生的。
自青铜时代以来,黄铜矿一直是最重要的铜矿石。[12]
结构
黄铜矿是四方晶系的成员。在晶体学上,黄铜矿的结构与ZnS(闪锌矿)的结构密切相关。晶胞是两倍大,反映了Cu+和Fe3+离子交替取代相邻晶胞中的Zn2+离子。与黄铁矿结构相反,黄铜矿具有单个S2−硫化物阴离子而不是二硫化物对。另一个区别是铁阳离子不像黄铁矿中的Fe2+那样具有抗磁性的低自旋。
在晶体结构中,每个金属离子与4个硫阴离子四面体配位。每个硫阴离子与两个铜原子和两个铁原子键合。
參考资料
- Warr, L.N. .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21, 85 (3): 291–320 [2022-05-01]. Bibcode:2021MinM...85..291W. S2CID 235729616. doi:10.1180/mgm.2021.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 Klein, Cornelis and Cornelius S. Hurlbut, Jr., Manual of Mineralogy, Wiley, 20th ed., 1985, pp. 277 – 278 ISBN 0-471-80580-7
- Palache, C., H. Berman, and C. Frondel (1944) Dana’s system of mineralogy, (7th edition), v. I, 219–224
- .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0).
- .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 (PDF).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6-30).
- . www.oakton.edu.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 . . learnbps.bismarckschools.org.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 geology.com.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 Dare, Sarah A.S.; Barnes, Sarah-Jane; Prichard, Hazel M.; Fisher, Peter C. . Mineralium Deposita. 2011, 46 (4): 381–407. Bibcode:2011MinDe..46..381D. S2CID 129382712. doi:10.1007/s00126-011-0336-9.
- . www.esci.umn.edu. Mineral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 .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8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黃銅礦 |